編譯 | 林卓瑋
編輯 | 江心白
智東西12月22日消息,據外媒PhoneArena消息,蘋果公司近日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申請了一項名為「局部光調節顯示系統(Display System With Localized Optical Adjustments)」的新專利,該專利可能和傳聞中蘋果正在醞釀的一款頭戴式黑科技新品有關。據悉,蘋果可能將在未來兩年裡發布該產品。
近兩年內,蘋果公司申請多項頭戴設備相關專利,有關蘋果智能眼鏡的猜測在坊間瘋傳。
早在2018年,就有業內人士爆猛料稱,這款基於AR增強現實技術的智能眼鏡將搭載5nm晶片。當時,蘋果iPhone X手機使用的還是7nm的A11仿生處理器。
如今,隨著5G手機iPhone 12的問世,蘋果也憑藉A14仿生處理器進入了5nm時代。PhoneArena預測,這款VR眼鏡有望在兩年內和果粉見面。而根據知名分析師Jon Prosser的說法,這款智能頭戴產品很可能被命名為「Apple Glass」,和谷歌智能眼鏡「Google Glass」頗為相似。
一、環境光線自適應,Apple Glass主動調節局部亮度
就在這個月,蘋果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申請了一項名為「局部光調節顯示系統」的新專利。
在專利申請書中,蘋果解釋了「局部光調節」的概念,文中寫道:「本調整型鏡片系統或許將用於靈活滿足不同用戶在不同操作場景下的需求。本光調製器或許將用於選擇性地降低用戶局部視野亮度。」
簡單說來,基於這項專利技術的鏡片可以通過調節實景成像亮度,來主動適應環境光線。
蘋果還舉例說明了這項技術的具體使用場景:「比如,在使用頭戴顯示系統播放實物的電腦合成畫面時,該鏡片將選擇性地降低實景亮度,從而提高合成畫面的可視性。此外,該設備將使用一套空間可尋址的光調製器在用戶視野的右上角生成一塊暗色區域以遮蓋過亮的實景畫面,並在這片暗色區域之上生成電腦合成畫面。」
蘋果意在說明,這套鏡片能通過降低實景物品的亮度,來提高電腦合成畫面中該物品的可視性。同時,鏡片中的合成畫面亮度會隨實景亮度而改變。
據介紹,由於鏡片具有高度調節性,左右眼的畫面還可以實現獨立調節。
二、Apple Glass功能齊全,將取代iPhone?
據彭博社爆料,Apple Glass將基於Starboard(或glassOS)作業系統,這款智能產品和iPhone連接後能夠在鏡片上實時呈現簡訊、郵件、地圖、遊戲等內容。
此外,業內消息稱,蘋果此前獲得的一項專利似乎表明了Apple Glass還將配備「光學組件」,並自動調整滿足近視人群的需要。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項專利也有可能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VR頭戴配件,或蘋果智能眼鏡第二代產品。
2017年,知名科技分析師、風投公司Loup Ventures合伙人基恩·蒙斯特(Gene Munster)曾預測蘋果的智能眼鏡銷量將超過iPhone。
Munster表示,Apple Glass將具備iPhone的絕大多數功能,而且在使用上會比iPhone更方便。這位蘋果分析師曾告訴客戶:「儘管iPhone在未來十年內不會被淘汰,但隨著Apple Glass逐漸普及,iPhone業務對於蘋果公司的重要性會大大降低。」
▲蘋果「局部光調節顯示系統」專利申請書中圖示
三、智能頭戴前路漫漫
2012年4月4日,谷歌發布了一則炫酷視頻,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頭戴產品Google Glass,希望將其打造為智能生活的日常必備。
視頻中,用戶通過Google Glass靈活查看地圖,甚至無需拿出手機,便可通過音頻、視頻、文字和朋友聊天。
然而,這款科技感十足的產品因為隱私安全和價格方面的缺陷最終退出了消費者市場。
電影院禁止顧客佩戴Google Glass,擔心他們偷錄熱門影片「槍版」;酒吧將Google Glass用戶拒之門外,擔心他們偷拍其他客人。智能眼鏡用戶甚至因此被稱作「眼鏡混蛋」。此外,傳聞中1500美元的價格在當時也難以令人接受。
Google Glass最終在廠商中間找到了出路。而如今,蘋果希望能夠將Apple Glass打造成人人都愛的一款產品,但谷歌的前車之鑑表明,這絕非易事。
▲谷歌智能眼鏡Google Glass
結語:智能眼鏡短期內難以取代手機
綜合彭博社、MacRumor等多方分析,蘋果極有可能在2023年前發布智能眼鏡。根據蘋果公司目前申請的專利來看,這款智能眼鏡可能將具備全息投影、手機信息實時同步、近視調節、環境光線自適應等眾多功能。
儘管有專家人士認為,蘋果智能眼鏡甚至可能取代蘋果手機,但就目前已獲知的信息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首先,蘋果智能眼鏡的定位是手機配件,而非核心單品。多方信源都指出,Apple Glass需連接蘋果手機使用,且不承擔運算任務,運算主機仍是iPhone。這種使用方式意味著Apple Glass註定難以取代iPhone。
第二,智能眼鏡僅僅是智能穿戴外覆層的一個環節,難以取代智慧型手機這樣的標準化單品。智能眼鏡、智能手套、智能手錶、智能屏幕等多個智能部件共同組成智能穿戴外覆層,提供人類視、聽、聞、摸等眾多感知的智能體驗。單一的智能眼鏡難以替代智慧型手機,完成所有智能任務。
第三,智能眼鏡仍存在許多技術難關和倫理難題。以Google Glass為例,隱私、監管、成本等難題使得這款黑科技產品只能退居工廠。儘管蘋果公司擁有系統和用戶體量優勢,能更好地把iPhone手機用戶轉化成智能眼鏡用戶,但由於智能頭戴行業尚不成熟,更具普適性的隱私和監管問題在短期內還難以得到解決。
儘管尚不能取代智慧型手機,智能眼鏡在遊戲、交互方面可能帶來的革命性提升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