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以來,IBM收購紅帽的成果相繼落地,IBM Z雲化速度進一步加快,不僅IBM Z和LinuxONE全面支持Red Hat OpenShift,11月又有新發布,加快企業容器應用和雲原生開發。
當IBM以分拆的方式專注於混合雲市場時,IBM傳統的硬體系統將何去何從?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近期表示,IBM硬體系統將全力投入混合雲平臺,讓雲原生開發者可以全面利用IBM硬體的能力,建立支持今日及未來的IT架構。企業可以將關鍵業務及雲原生業務部署於這些硬體上。」
統一管理混合雲是剛需
公有雲、私有雲並存的混合雲,是目前大多數金融、政府、產業企業內部IT基礎設施的現實狀況。很多企業會甚至會同時採用六七種甚至十幾種雲。比如,80%的大型企業的核心生產系統仍然運行在私有雲上,其網際網路業務如網上銀行、電子商務等則運行在公有雲上,而大多數私有雲、公有雲彼此獨立運行,數據無法共享,因此,企業用戶在管理混合雲時面臨以下諸多挑戰。
圖1 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
企業需要同時面對多家供應商的基礎設施運維支持,不僅需要配備更多的人員進行系統維護,還要求具備更高的技能水平。
在混合雲環境下,微服務管理也相對複雜,微服務通常採用容器技術實現,對於企業而言,必須要考慮容器如何在自己的雲環境中具有便攜性、可移動,還要制訂更好的策略以管理這些微服務,這對企業也是個挑戰。
另外,一旦被某家雲服務商鎖定,企業很難快速、高效地完成雲遷移。在混合雲環境下,企業還需要應對如何確保數據安全、數據隱私以及合規等問題。
尤其是,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提高效率、靈活應對,以加速數位化轉型計劃的實施,這對IT基礎設施管理的靈活性、敏捷性要求更高。
面對以上種種挑戰,IBM Z全面向雲轉型,為雲而生,適時滿足了企業統一管理IT基礎設施和混合雲環境的現實需求。2020年IBM 委託 Forrester 開展了一項名為「混合多雲戰略的關鍵」的調研,結果顯示,85% 的受訪者正增加對公有雲之外的 IT 基礎架構和私有雲投資。這意味著企業對混合雲的管理需求會持續增加。
現代化架構的技術優勢
早在2019年10月,IBM發布的現代化架構(以主機Z、LinuxONE和高端存儲DS8900F為核心的新型IT基礎設施架構),已經將雲原生應用開發引入主機系統,讓IBM Z和LinuxONE的用戶可以在混合雲環境下跨雲、隨時隨地開發與部署新應用。
去年底發布的IBM混合雲產品組合Cloud Paks ,集成了容器平臺、容器化的IBM中間件和開源組件以及用於開發和管理的公共軟體服務,在紅帽OpenShift上運行,讓企業可以一次性構建關鍵性任務應用。
11月4日,針對主機Z的Cloud Pak平臺正式發布。IBM Cloud Pak for Data、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等Cloud Paks家族產品可用於IBM Z和Power Systems。
圖2 以主機Z、LinuxONE和高端存儲DS8900F為核心的IBM現代化架構
候淼進一步解釋到,實現混合雲的統一管理,需要用到兩項非常關鍵的技術,一個是微服務,一個是容器化。微服務的作用是把應用進行模塊化,更加快速地開發新引用並舉例來說,以前很多銀行的核心系統改造周期大約是5~10年,現在隨著數位化轉型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快,如果一家銀行手機APP的某項功能沒有另外一家銀行做得好,客戶可能很快就轉移了。微服務可以讓銀行的新業務快速上線、快速投放。
在微服務的實踐方法裡,容器化又是一項關鍵技術,可以把很多應用進行封裝,實現統一編排、統一調度和管理,使應用快速上線。其最大的特點是能把硬體資源包括網絡、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能夠以最小規模來進行調配。容器化之前的技術被稱為虛擬化(virtual),虛擬化的伺服器被稱為虛機(virtual machine),一個虛機的最小內存空間是GB級別的,但容器化的最小內存空間是MB級別,比虛機小一千倍。
也就是說,容器化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機器本身的使用密度。當一個機器在虛機情況下,可能支持100個應用,容器化以後,可能支持150~200個應用,這樣可以大幅度提高企業用戶硬體資源的使用率,降低硬體的投資成本。
目前市場上能夠把微服務和容器化結合起來使用的技術就是OpenShift。OpenShift的核心是開源產品Kubernetes(簡稱k8),OpenShift對k8功能進行增強和完善,更好地支持微服務和容器技術,使企業不需要額外增加人力投入,就可以快速引入微服務和容器技術,更高效地統一管理混合雲。
候淼表示,目前在IBM硬體產品研發中,支持容器化(Container Ready)和面向容器化 (Container Native)是兩個不同的技術標準。比如支持容器化的存儲,意味著大部分存儲都能夠支持容器化,當一個容器裡的應用想訪問存儲設備,在這種情況下要通過一個轉接點s3fs來訪問外部存儲,但是在面向容器化的存儲中,容器裡直接有存儲設備的定義,可以直接在容器裡進行存儲的訪問、定義和使用,更加靈活高效。未來IBM很多產品的研發方向都會從支持容器化到面向容器化,也會和OpenShift結合,通過OpenShift統一管理各項功能。
圖3 IBM雲磁帶
總之,基於OpenShift,IBM既有完全開放的雲平臺,也提供混合多雲解決方案,使IBM現代化架構具有穩敏合一、數據智能、綠色計算、安全無虞、開源開放等五大關鍵優勢,從而打破原來不同雲服務商之間所設立的技術壁壘,不僅讓數據能夠流動起來、更高效地實現互聯互通,也能夠使業務應用更快速地推向市場。
價值初步顯現
面對混合雲時代企業IT基礎設施統一管理的挑戰,尤其是企業關鍵業務負載安全上雲的難題,IBM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進行跨界合作,把IBM現代化架構(以主機Z、LinuxONE和高端存儲DS8900F為核心)的諸多技術優勢和價值帶給金融、政府和產業企業,幫助企業把關鍵系統轉移到其混合多雲環境中,讓企業順利實現混合雲時代的IT基礎設施統一管理,加速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候淼表示,面向雲的IBM Z和LinuxONE,不僅可以增強IBM現代化架構的核心技術優勢,還可以通過垂直擴展,對現有大型獨立應用進行容器化操作,或通過水平擴展實現單臺IBM Z或LinuxONE系統對大量容器的支持,從而對所有IT基礎設施實現邏輯上的分布式管理,更有效地節約成本、提高運維效率;最新一代z15和LinuxONE III擁有的數據隱私護照技術,還可以將數據加密延伸到主機之外,讓企業可以在混合多雲環境中隨時隨地對數據進行加密,無論數據傳輸到哪裡,都可以確保其安全;將雲原生應用與數據在同一系統上集成和託管,避免了應用對網絡訪問速度的依賴,加快響應速度;能夠實現 99.999%及更高的可用性。
圖4 單盤磁帶
尤其是,一些重要業務系統對數據一致性的要求非常高,而分布式架構下的分布式資料庫會面臨著數據不一致、網絡質量無法保證以及業務上的難題,包括業務拆分很複雜、業務功能和服務解耦、分庫分表的策略的定義、遷移數據的完整性等。而IBM LinuxONE 可以和分布式架構很好地互補,完美地解決分布式架構落地遇到的重重挑戰。
目前不少大型企業用戶正在基於IBM Z 和 Power Systems 對 OpenShift 進行概念驗證,超過 100 家客戶準備開始概念驗證。超過 40 家 IBM 客戶將 IBM Storage 作為高度可用、高度安全的OpenShift永久存儲庫。超過 100 家新的 LinuxONE 和 Linux on Z 客戶在混合雲中運行任務關鍵型應用。這些客戶的規模各異,既有初創企業,也有大型企業,覆蓋醫療保健、零售、交通運輸、金融和技術服務以及公共領域等眾多行業。
在金融業,IBM zCloud + FSS Cloud的雙層架構獲得國際銀行業認可。今年歐洲最大的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已經開始部署IBM的金融服務雲,作為其創新工作的一部分,同時保護客戶數據,並遵守全球隱私法規。
在國內,LinuxONE兼顧穩敏雙態業務的特點,以及在大規模整合x86伺服器方面的優勢,尤其受區域銀行的青睞,在醫院、社保、公共運輸等數據和交易處理方面獲得大量應用。
比如,擁有上千億元資產的華北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考慮未來架構時,一方面希望能保障核心系統安全永續,以及保護十多年積累的既有軟體資產;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有更大的敏捷性,以便抓住新技術帶來的機遇,擁抱網際網路趨勢。單純採用銀行核心架構和網際網路公司架構,就像單獨的魚或熊掌,都不是最佳選擇。
經過深入的考察和論證,該行最終選擇採用IBMLinuxONE,重新進行架構規劃,整合全部 IT 系統、分布式資料庫及應用,構建了核心系統多中心多活、高密度負載整合的「穩敏雙態 IT 架構」,同時建設了統一的雲化平臺及綠色數據中心,為支撐未來十多年客戶和業務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該方案充分利用LinuxONE「以一頂百」的優勢,將核心銀行、電子銀行、渠道,櫃面、ESB等等70多套業務系統,120多個資料庫及應用伺服器和相關應用,全都部署和運行在4臺LinuxONE之上,依託LinuxONE的LPAR(邏輯分區)資源隔離和CPU 共享/錯峰機制,實現高資源利用率(60%~70%)。實現同城雙機房雙活和異地應用級災備,在地市級城商行中開創先河,率先實現所有關鍵系統雙活全覆蓋。同時,又依託OpenStack雲的統一管理平臺,實現雲化一鍵部署。
基於LinuxONE的集中部署,能夠滿足該行未來業務系統整體發展規劃的要求,不僅具備高性能和高安全,可以同時提供水平擴展和垂直擴展,也可以方便地採用開源軟體,並擴展到容器雲、PaaS雲等熱點創新領域。
無論是IBM Z、LinuxONE、Power,還是IBM Storage都與OpenShift和Cloud Paks實現越來越緊密的結合,既可以支持傳統的核心應用,也能幫助企業加快雲原生開發,實現應用現代化。可以預見,混合雲平臺下 的IBM 現代化架構正以獨特的技術優勢成為雲基礎設施的核心架構之一,與分布式架構平分雲天下。
關於OBT商業科技觀察
OBT(《商業科技觀察》)是由資深商業科技媒體人聯合成立的一個新媒體平臺,內容涵蓋創投、B2B/企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信息安全、5G)、數字轉型、金融科技、區塊鏈/數字資產、智慧城市、智.造、出行、大健康等新經濟領域。至今已建立官網(www.obtnews.com),微信認證公號:OBTsykjgc,同時入駐今日頭條、百度號、鳳凰一點資訊等20多個媒體平臺;讀者群(粉絲)包括CEO、CTO、CXO 等高端商務科技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