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鎳氫電池的原理及充電方法

2020-11-21 電子發燒友
鎘/鎳氫電池的原理及充電方法

鎳鎘/鎳氫電池的發展

1899年,Waldmar Jungner在開口型鎳鎘電池中,首先使用了鎳極板,幾乎與此同時,Thomas Edison 發明了用於電動車的鎳鐵電池。遺憾的是,由於當時這些鹼性蓄電池的極板材料比其它蓄電池的村料貴得多,因此實際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後來,Jungner的鎳鎘電池經過幾次重要改進,性能明顯改善。其中最重要的改進是在1932年,科學家在鎳電池中開始使用了活性物質。他們將活性物質放入多孔的鎳極板中,然後再將鎳極板裝入金屬殼內。鎳鎘電池發展史上另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是1947年密封型鎳鎘電池研製成功。在這種電池中,化學反應產生的各種氣體不用排出,可以在電池內部化合。密封鎳鎘電池的研製成功,使鎳鎘電池的應用範圍大大增加。

密封鎳鎘電池效率高、循環壽命長、能量密度大、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並且不需要維護,因此在工業和消費產品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電源的要求越來越高。70年代中期,美國研製成功了功率大、重量輕、壽命長、成本低的鎳氫電池,並且於1978年成功地將這種電池應用在導航衛星上,鎳氫電池與同體積鎳鎘電池相比,容量可提高一倍,而且沒有重金屬鎘帶來的汙染問題。它的工作電壓與鎳鎘電池完全相同,工作壽命也大體相當,但它具有良好的過充電和過放電性能。近年來,鎳氫電池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鎳氫電池剛問世時,要使用高壓容器儲存氫氣,後來人們採用金屬氫化物來儲存氫氣,從而製成了低壓甚至常壓鎳氫電池。1992年,日本三洋公司每月可生產200萬隻鎳氫電池。目前國內已有20多個單位研製生產鎳氫電池,國產鎳氫電池的綜合性能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蓄電池參數

蓄電池的五個主要參數為:電池的容量、標稱電壓、內阻、放電終止電壓和充電終止電壓。電池的容量通常用Ah(安時)表示,1Ah就是能在1A的電流下放電1小時。單元電池內活性物質的數量決定單元電池含有的電荷量,而活性物質的含量則由電池使用的材料和體積決定,因此,通常電池體積越大,容量越高。與電池容量相關的一個參數是蓄電池的充電電流。蓄電池的充電電流通常用充電速率C表示,C為蓄電池的額定容量。例如,用2A電流對1Ah電池充電,充電速率就是2C;同樣地,用2A電流對500mAh電池充電,充電速率就是4C。

電池剛出廠時,正負極之間的電勢差稱為電池的標稱電壓。標稱電壓由極板材料的電極電位和內部電解液的濃度決定。當環境溫度、使用時間和工作狀態變化時,單元電池的輸出電壓略有變化,此外,電池的輸出電壓與電池的剩餘電量也有一定關係。單元鎳鎘電池的標稱電壓約為1.3V(但一般認為是1.25V),單元鎳氫電池的標稱電壓為1.25V。

電池的內阻決定於極板的電阻和離子流的阻抗。在充放電過程中,極板的電阻是不變的,但是,離子流的阻抗將隨電解液濃度的變化和帶電離子的增減而變化。

蓄電池充足電時,極板上的活性物質已達到飽和狀態,再繼續充電,蓄電池的電壓也不會上升,此時的電壓稱為充電終止電壓。鎳鎘電池的充電終止電壓為1.75~1.8V,鎳氫電池的充電終止電壓為1.5V。


表1-1 鎳鎘電池不同放電率時的放電終止電壓


放電終止電壓是指蓄電池放電時允許的最低電壓。如果電壓低於放電終止電壓後蓄電池繼續放電,電池兩端電壓會迅速下降,形成深度放電,這樣,極板上形成的生成物在正常充電時就不易再恢復,從而影響電池的壽命。放電終止電壓和放電率有關。鎳鎘電池的放電終止電壓和放電速率的關係如表1-1所列,鎳氫電池的放電終止電壓一般規定為1V。

鎳鎘蓄電池的工作原理

鎳鎘蓄電池的正極材料為氫氧化亞鎳和石墨粉的混合物,負極材料為海綿狀鎘粉和氧化鎘粉,電解液通常為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溶液。當環境溫度較高時,使用密度為1.17~1.19(15℃時)的氫氧化鈉溶液。當環境溫度較低時,使用密度為1.19~1.21(15℃時)的氫氧化鉀溶液。在-15℃以下時,使用密度為1.25~1.27(15℃時)的氫氧化鉀溶液。為兼顧低溫性能和荷電保持能力,密封鎳鎘蓄電池採用密度為1.40(15℃時)的氫氧化鉀溶液。為了增加蓄電池的容量和循環壽命,通常在電解液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鋰(大約每升電解液加15~20g)。

鎳鎘蓄電池充電後,正極板上的活性物質變為氫氧化鎳〔NiOOH〕,負極板上的活性物質變為金屬鎘;鎳鎘電池放電後,正極板上的活性物質變為氫氧化亞鎳,負極板上的活性物質變為氫氧化鎘。


1.放電過程中的電化學反應

(1)負極反應

負極上的鎘失去兩個電子後變成二價鎘離子Cd2+,然後立即與溶液中的兩個氫氧根離子OH-結合生成氫氧化鎘Cd(OH)2,沉積到負極板上。


(2)正極反應

正極板上的活性物質是氫氧化鎳(NiOOH)晶體。鎳為正三價離子(Ni3+),晶格中每兩個鎳離子可從外電路獲得負極轉移出的兩個電子,生成兩個二價離子2Ni2+。與此同時,溶液中每兩個水分子電離出的兩個氫離子進入正極板,與晶格上的兩個氧負離子結合,生成兩個氫氧根離子,然後與晶格上原有的兩個氫氧根離子一起,與兩個二價鎳離子生成兩個氫氧化亞鎳晶體。


將以上兩式相加,即得鎳鎘蓄電池放電時的總反應:

2.充電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充電時,將蓄電池的正、負極分別與充電機的正極和負極相連,電池內部發生與放電時完全相反的電化學反應,即負極發生還原反應,正極發生氧化反應。

(1)負極反應

充電時負極板上的氫氧化鎘,先電離成鎘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然後鎘離子從外電路獲得電子,生成鎘原子附著在極板上,而氫氧根離子進入溶液參與正極反應:

(2) 正極反應

在外電源的作用下,正極板上的氫氧化亞鎳晶格中,兩個二價鎳離子各失去一個電子生成三價鎳離子,同時,晶格中兩個氫氧根離子各釋放出一個氫離子,將氧負離子留在晶格上,釋出的氫離子與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然後,兩個三價鎳離子與兩個氧負離子和剩下的二個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兩個氫氧化鎳晶體:

將以上兩式相加,即得鎳鎘蓄電池充電時的電化學反應:


蓄電池充電終了時,充電電流將使電池內發生分解水的反應,在正、負極板上將分別有大量氧氣和氫氣析出,其電化學反應如下:


從上述電極反應可以看出,氫摒化鈉或氫氧化鉀並不直接參與反應,只起導電作用。從電池反應來看,充電過程中生成水分子,放電過程中消耗水分子,因此充、放電過程中電解液濃度變化很小,不能用密度計檢測充放電程度。

3. 端電壓

充足電後,立即斷開充電電路,鎳鎘蓄電池的電動勢可達1.5V左右,但很快就下降到1.31-1.36V。

鎳鎘蓄電池的端電壓隨充放電過程而變化,可用下式表示:

U充=E充+I充R內

U放=E放-I放R內

從上式可以看出,充電時,電池的端電壓比放電時高,而且充電電流越大,端電壓越高;放電電流越大,端電壓越低。

當鎳鎘蓄電池以標準放電電流放電時,平均工作電壓為1.2V。採用8h率放電時,蓄電池的端電壓下降到1.1V後,電池即放完電。

4. 容量和影響容量的主要因素

蓄電池充足電後,在一定放電條件下,放至規定的終止電壓時,電池放出的總容量稱為電池的額定容量,容量Q用放電電流與放電時間的乘積來表示,表示式如下:

Q=I·t(Ah)

鎳鎘蓄電池容量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 活性物質的數量;

② 放電率;

③ 電解液。

放電電流直接影響放電終止電壓。在規定的放電終止電壓下,放電電流越大,蓄電池的容量越小。

使用不同成分的電解液,對蓄電池的容量和壽命有一定的影響。通常,在高溫環境下,為了提高電池容量,常在電解液中添加少量氫氧化鋰,組成混合溶液。實驗證明:每升電解液中加入15~20g含水氫氧化鋰,在常溫下,容量可提高4%~5%,在40℃時,容量可提高20%。然而,電解液中鋰離子的含量過多,不僅使電解液的電阻增大,還會使殘留在正極板上的鋰離子(Li+)慢慢滲入晶格內部,對正極的化學變化產生有害影響。

電解液的溫度對蓄電池的容量影響較大。這是因為隨著電解液溫度升高,極板活性物質的化學反應也逐步改善。

電解液中的有害雜質越多,蓄電池的容量越小。主要的有害雜質是碳酸鹽和硫酸鹽。它們能使電解液的電阻增大,並且低溫時容易結晶,堵塞極板微孔,使蓄電池容量顯著下降。此外,碳酸根離子還能與負極板作用,生成碳酸鎘附著在負極板表面上,從而引起導電不良,使蓄電池內阻增大,容量下降。

5. 內阻

鎳鎘蓄電池的內阻與電解液的導電率、極板結構及其面積有關,而電解液的導電率又與密度和溫度有關。電池的內阻主要由電解液的電阻決定。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溶液的電阻係數隨密度而變。18℃時氫氧化鉀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的電阻係數最小。通常鎳鎘蓄電池的內阻可用下式計算:


6. 效率與壽命

在正常使用的條件下,鎳鎘電池的容量效率ηAh為67%-75%,電能效率ηWh為55%~65%,循環壽命約為2000次。容量效率ηAh和電能效率ηWh計算公式如下:

(U充和U放應取平均電壓)

7. 記憶效應

鎳鎘電池使用過程中,如果電量沒有全部放完就開始充電,下次再放電時,就不能放出全部電量。比如,鎳鎘電池只放出80%的電量後就開始充電,充足電後,該電池也只能放出80%的電量,這種現象稱為記憶效應。

電池全部放完電後,極板上的結晶體很小。電池部分放電後,氫氧化亞鎳沒有完全變為氫氧化鎳,剩餘的氫氧化亞鎳將結合在一起,形成較大的結晶體。結晶體變大是鎳鎘電池產生記憶效應的主要原因。

鎳氫電池的工作原理

鎳氫電池和同體積的鎳鎘電池相比,容量增加一倍,充放電循環壽命也較長,並且無記憶效應。鎳氫電池正極的活性物質為NiOOH(放電時)和Ni(OH)2(充電時),負極板的活性物質為H2(放電時)和H2O(充電時),電解液採用30%的氫氧化鉀溶液,充放電時的電化學反應如下:


從方程式看出:充電時,負極析出氫氣,貯存在容器中,正極由氫氧化亞鎳變成氫氧化鎳(NiOOH)和H2O;放電時氫氣在負極上被消耗掉,正極由氫氧化鎳變成氫氧化亞鎳。

過量充電時的電化學反應: 
 


從方程式看出,蓄電池過量充電時,正極板析出氧氣,負極板析出氫氣。由於有催化劑的氫電極面積大,而且氫氣能夠隨時擴散到氫電極表面,因此,氫氣和氧氣能夠很容易在蓄電池內部再化合生成水,使容器內的氣體壓力保持不變,這種再化合的速率很快,可以使蓄電池內部氧氣的濃度,不超過千分之幾。

從以上各反應式可以看出,鎳氫電池的反應與鎳鎘電池相似,只是負極充放電過程中生成物不同,從後兩個反應式可以看出,鎳氫電池也可以做成密封型結構。鎳氫電池的電解液多採用KOH水溶液,並加入少量的LiOH。隔膜採用多孔維尼綸無紡布或尼龍無紡布等。為了防止充電過程後期電池內壓過高,電池中裝有防爆裝置。

電池充電特性

鎳鎘電池充電特性曲線如圖1所示。當恆定電流剛充入放完電的電池時,由於電池內阻產生壓降,所以電池電壓很快上升(A點)。此後,電池開始接受電荷,電池電壓以較低的速率持續上升。在這個範圍內(AB之間),電化學反應以一定的速率產生氧氣,同時氧氣也以同樣的速率與氫氣化合,因此,電池內部的溫度和氣體壓力都很低。


圖 1 鎳鎘電池的充電曲線


電池充電過程中,產生的氧氣高於複合的氧氣時,電池內壓力升高。電池內的正常壓力*大約為1磅力/英寸2。過充電時,根據充電速率,電池內部壓力將很快上升到100磅力/英寸2或者更高。

研究蓄電池的各種充電方法時,鎳鎘電池內產生的氣體是一個重要問題。氣泡聚集在極板表面,將減小極板表面參與化學反應的面積並且增加電池的內阻。過充電時,電池內產生的大量氣體,如果不能很快複合,電池內部的壓力就會顯著增加,這樣將損傷電池。此外,壓力過大時,密封電池將打開放氣孔,從而使電解液逸散。若電解液反覆通過放氣孔逸散,電解液的粘稠性增大,極板間離子的傳輸變得困難,因此電池的內阻增加,容量下降。

經過一定時間後(C點),電解液中開始產生氣泡,這些氣泡聚集在極板表面,使極板的有效面積減小,所以電池的內阻抗增加,電池電壓開始較快上升。這是接近充足電的信號。

充足電後,充入電池的電流不是轉換為電池的貯能,而是在正極板上產生氧氣超電位。氧氣是由於電解液電解而產生的,不是由於氫氧化鎘還原為鎘而產生的。在氫氧化鉀和水組成的電解液中,氫氧離子變成氧、水和自由電子,反應式為


4OH―→O2↑+2H2O+4e―


雖然電解液產生的氧氣能很快在負極板表面的電解液中複合,但是電池的溫度仍顯著升高。此外由於充電電流用來產生氧氣,所以電池內的壓力也升高。

由於從大量的氫氧離子中比從很少的氫氧化鎘中更容易分解出氧氣,所以電池內的溫度急劇上升,這樣就使電池電壓下降。因此電池電壓曲線出現峰值(D點)。

電解液中,氧氣的產生和複合是放熱反應,電池過充電時(E點),不停地產生氧氣,從而使電池內的溫度和壓力升高。如果強制排出氣體,將引起電解液減少、電池容量下降並損傷電池。若氣體不能很快排出,電池將會爆炸。

採用低速率恆流涓流充電時,電池內將產生枝晶。這些枝晶能夠通過隔板在極板之間擴散。在擴散較嚴重的情況下,這些枝晶會造成電池部分或全部短路。

鎳氫電池的充電特性與鎳鎘電池類似,充電過程中二者的電壓、溫度曲線如圖1-2和圖1-3所示。可以看出,充電終止時,鎳鎘電池電壓下降比鎳氫電池要大得多。當電池容量達到額定容量的80%以前,鎳鎘電池的溫度緩慢上升,當電池容量達到90%以後,鎳鎘電池的溫度才很快上升。當電池基本充足電時,鎳鎘/鎳氫電池的溫度上升率基本相同。


充電過程與充電方法


電池的充電過程通常可分為預充電、快速充電、補足充電、涓流充電四個階段。

對長期不用的或新電池充電時,一開始就採用快速充電,會影響電池的壽命。因此,這種電池應先用小電流充電,使其滿足一定的充電條件,這個階段稱為預充電。

快速充電就是用大電流充電,迅速恢復電池電能。快速充電速率一般在1C以上,快速充時間由電池容量和充電速率決定。

為了避免過充電,一些充電器採用小電流充電。鎳鎘電池正常充電時,可以接受C/10或更低的充電速率,這樣充電時間要10h以上。採用小電流充電,電池內不會產生過多的氣體,電池溫度也不會過高。只要電池接到充電器上,低速率恆流充電器就能對電池提供很小的涓流充電電流。電池採用小電流充電時,電池內產生的熱量可以自然散去。

涓流充電器的主要問題是充電速度太慢,例如,容量為1Ah的電池,採用C/10充電速率時,充電時間要10h以上。此外,電池採用低充電速率反覆充電時,還會產生枝晶。大部分涓流充電器中,都沒有任何電壓或溫度反饋控制,因而不能保證電池充足電後,立即關斷充電器。

快速充電分恆流充電和脈衝充電兩種,恆流充電就是以恆定電流對電流充電,脈衝充電則是首先用脈衝電流對電池充電。然後讓電池放電,如此循環。電池脈衝的幅值很大、寬度很窄。通常放電脈衝的幅值為充電脈衝的3倍左右。雖然放電脈衝的幅值與電池容量有關,但是,與充電電流幅值的比值保持不變,脈衝充電時,充電電流波形如圖1-4所示。


充電過程中,鎳鎘電池中的氫氧化鎳還原為氫氧化亞鎳,氫氧化鎘還原為鎘。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氣泡,聚集在極板兩邊,這樣就會減小極板的有效面積,使極板的內阻增大。由於極板的有效面積變小,充入全部電量所需的時間增加。

加入放電脈衝後,氣泡離開極板並與負極板上的氧複合。這個去極化過程減小了電池的內部壓力、溫度和內阻。同時,充入電池的大部分電荷都轉換為化學能,而不會轉變為氣體和熱量。

充放電脈衝寬度的選擇應能保證極板恢復原來的晶體結構,從而消除記憶效應。採用放電去極化措施後,可以提高充電效率並且允許大電流快速充電。

採用某些快速充電止法時,快速充電終止後,電池並未充足電。為了保證充入100%的電量,還應加入補足充電過程。補足充電速率一般不超過0.3C。在補足充電過程中,溫度會繼續上升,當溫度超過規定的極限時,充電器轉入涓流充電狀態。

存放時,鎳鎘電池的電量將按C/30到C/50的放電速率減小,為了補償電池因自放電而損失的電量,補足充電結束後,充電器應自動轉入涓流電過程。涓流充電也稱為維護充電。根據電池的自放電特性,涓流充電速率一般都很低。只要電池接在充電器上並且充電器接通電源,在維護充電狀態下,充電器將以某一充電速率給電池補充電荷,這樣可使電池總處於充足電狀態。

快速充電終止控制方法

採用快速充電法時,充電電流為常規充電電流的幾十倍。充足電後,如果不及時停止快速充電,電池的溫度和內部壓力將迅速上升。內部壓力過大時,密封電池將打開放氣孔,從而使電解液逸散,造成電解液的粘稠性增大,電池的內阻增大,容量下降。

從鎳鎘電池快速充電特性可以看出,充足電後,電池電壓開始下降,電池的溫度和內部壓力迅速上升,為了保證電池充足電又不過充電,可以採用定時控制、電壓控制和溫度控制待多種方法。

(1)定時控制

採用1.25C充電速率時,電池1h可充足;採用2.5C充電速率時,30min可充足。因此,根據電池的容量和充電電流,很容易確定所需的充電時間。這種控制方法最簡單,但是由於電池的起始充電狀態不完全相同,有的電池充不足,有的電池過充電,因此,只有充電速率小於0.3C時,才允許採用這種方法。

(2)電壓控制

在電壓控制法中,最容易檢測的是電池的最高電壓。常用的電壓控制法有:

最高電壓(Vmax) 從充電特性曲線可以看出,電池電壓達到最大值時,電池即充足電。充電過程中,當電池電壓達到規定值後,應立即停止快速充電。這種控制方法的缺點是:電池充足電的最高電壓隨環境溫度、充電速率而變,而且電池組中各單體電池的最高充電壓也有差別,因此採用這種方法不可能非常準確地判斷電池已足充電。
電壓負增量(-ΔV) 由於電池電壓的負增量與電池組的絕對電壓無關,而且不受環境溫度和充電速率等因素影響,因此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電池已充足電。這種控制方法的缺點是:電池電壓出現負增量後,電池已經過充電,因此電池的溫度較高。此外鎳氫電池充足電後,電池電壓要經過較長時間,才出現負增量,過充電較嚴重。因此,這種控制方法主要適用於鎳鎘電池。

電壓零增量(0ΔV) 鎳氫電池充電器中,為了避免等待出現電壓負增量的時間過久而損壞電池,通常採用0ΔV控制法。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充足電以前,電池電壓在某一段時間內可能變化很小,從而造成過早地停止快速充電。為此,目前大多數鎳氫電池快速充電器都採用高靈敏-0ΔV檢測,當電池電壓略有降低時,立即停止快速充電。

(3)溫度控制

為了避免損壞電池,電池溫度過低時不能開始快速充電,電池溫度上升到規定數值後,必須立即停止快速充電。常用的溫度控制方法有:

最高溫度(Tmax) 充電過程中,通常當電池溫度達到45℃時,應立即停止快速充電。電池的溫度可通過與電池裝在一起的熱敏電阻來檢測。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熱敏電阻的響應時間較長,溫度檢測有一定滯後,同時,電池的最高工作溫度與環境溫度有關。當環境溫度過低時,充足電後,電池的溫度也達不到45℃。

溫升(ΔT) 為了消除環境影響,可採用溫升控制法。當電池的溫升達到規定值後,立即停止快速充電。為了實現溫升控制,必須用兩隻熱敏電阻,分別檢測電池溫度和環境溫度。

溫度變化率(ΔT/Δt) 鎳氫和鎳鎘電池充足電後,電池溫度迅速上升,而且上升速率ΔT/Δt基本相同,當電池溫度每分鐘上升1℃時,應當立即終止快速充電,這種充電控制方法,近年來被普遍採用。應當說明,由於熱敏電阻的阻值與溫度關係是非線性的,因此,為了提高檢測精度應設法減小熱敏電阻非線性的影響。

最低溫度(Tmin) 當電池溫度低於10℃時,採用大電流快速充電,會影響電池的壽命。在這種情況下,充電器應自動轉入涓流充電,待電池的溫度上升到10℃後,再轉入快速充電。

(4)綜合控制

上述各種控制方法各有優缺點。為了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均能準確可靠地控制電池的充電狀態,目前快速充電器中通常採用包括定時控制、電壓控制和溫度控制的綜合控制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鎳氫電池的工作原理_鎳氫電池的優缺點
    打開APP 鎳氫電池的工作原理_鎳氫電池的優缺點 發表於 2019-10-24 14:39:38 鎳氫電池分為高壓鎳氫電池和低壓鎳氫電池。鎳氫電池正極活性物質為Ni(OH)2(稱NiO電極),負極活性物質為金屬氫化物,也稱儲氫合金(電極稱儲氫電極),電解液為6mol/L氫氧化鉀溶液。鎳氫電池作為氫能源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越來越被人們注意。
  • 鎳氫充電電池和鋰電池對比哪個好
    這個不能下定論,兩者比較各有優勢,主要還是看你用在什麼電器上面,像手機電池就比較適合用鋰電,但在數位相機上面,由於數位相機對於電流量的需求相當大,加上耗電量也較手機大很多,在大電流輸出這部分鎳氫電池略勝一籌。鎳氫充電電池:鎳氫電池是一種性能良好的蓄電池。鎳氫電池分為高壓鎳氫電池和低壓鎳氫電池。
  • 鋰電池比鎳氫電池更好嗎
    舊款的鎳氫電池自放電率高,滿電常溫下存儲自放電率30~35%,但新款的鎳氫電池已具有相當低的自放電率。耐高溫性能差,儘量不要讓電池的溫度高於45度。否則壽命會很快降低,電池內阻將會增大。過度充電對電池壽命影響很大,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當電池被充滿時就要停止充電。
  • 鋰電池的「激活」問題,激活鎳氫充電電池方法
    鋰電池的「激活」問題,激活鎳氫充電電池方法。在使用鋰電池中應注意的是電池放置一段時間後則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容量低於正常值使用時間亦隨之縮短。但鋰電池只要經過3-5次正常的充放電循環就可激活電池恢復正常容量;鎳氫充電電池有輕微的記憶效應最好每次電量用完再充以延長電池壽命。
  • 鎳氫電池壽命是怎樣標定的?鎳氫電池壽命問題
    (3)鎳氫電池的存放。保存鎳氫電池應在充足電後,如果在電池中沒有儲存電能的情況下長期保存電池,將使電池負極儲氫合金的功能減弱,並導致電池壽命減短。   (4)電量用盡後充電。鎳氫電池和鎳鎘電池相同,都有「記憶效應」,即如果放電途中在電池還殘存電能的狀態下反覆充電使用,電池很快就不能用了。
  • 鋰電池和鎳氫電池哪個好?
    缺點: 成本高,電流較小,不耐過飽充(與鎳氫比較) 。鋰電池有一次鋰電(不可充電)與二次鋰電(可充電),二次鋰電又分Li-ion 鋰離子電池與Li-Polymer 鋰聚合物電池。一般數字相機使用二次鋰電(可充電),與鎳氫電池相比,重量較輕,體積能量密度比卻高出48%。正因為如此, 鋰離子二次電池生產和銷售量正逐漸超過鎳氫電池。
  • 鋰電池和鎳氫電池區別是什麼?
    一般數字相機使用二次鋰電(可充電),與鎳氫電池相比,重量較輕,體積能量密度比卻高出48%。正因為如此,鋰離子二次電池生產和銷售量正逐漸超過鎳氫電池。缺點:重量大,電池壽命較短。鎳氫電池的設計源於鎳鎘電池,但在改善鎳鎘電池的記憶效應上,有極大的進展。其主要的改變,在以儲氫合金取代負極原來使用之鎘,因此鎳氫電池可以說是材料革新的典型代表。
  • 故都科技:鋰電池比鎳氫電池更好嗎?
    舊款的鎳氫電池自放電率高,滿電常溫下存儲自放電率30~35%,但新款的鎳氫電池已具有相當低的自放電率。 耐高溫性能差,儘量不要讓電池的溫度高於45度。否則壽命會很快降低,電池內阻將會增大。 過度充電對電池壽命影響很大,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當電池被充滿時就要停止充電。
  • 鎳氫電池和鋰電池,哪個耐用?
    和3.7v,單體鎳氫電池1.2V。2、鋰電池沒有記憶效應,鎳氫電池有記憶效應。3、鋰電池不含重金屬(鎘)。4、鋰電池的製造和使用環節環保,無汙染。5、鋰電池的比容量高,比容量就是單位體積、重量蘊藏的電能(wh)。6、單位電量鋰電池的價格高。7、鋰電池的循環壽命長。
  • 鎳氫電池智能充電電路
    打開APP 鎳氫電池智能充電電路 發表於 2019-02-08 10:57:00 鎳氫電池智能充電電路 單只鎳氫電池電壓為1.25V,充電時最高為有1.55V,它不宜使用高於3V的直流電源為其充電。
  • 鎳氫電池算氫能源嗎?
    鎳氫電池是氫能。氫能是清潔能源的來源。它不僅指利用氫產生能量,還包括利用液體和固體能量的方法。其中,固態能量利用方法包括金屬氫化物能量利用方法。鎳氫電池是蓄電池。充電過程中,正極Ni(OH)2和OH-反應形成NiOOH和水,並同時釋放電子。負電極氫化物與水反應吸收電子,生成氰化氫化物和OH-。氫過程墜落過程與該過程相反。鎳氫電池已經是成熟的產品,分為高壓鎳氫電池和低壓鎳氫電池。由於高壓,當儲存容器的壁薄時,高壓鎳電池容易爆炸。
  • 電池的歷史: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出現的歷史和工作的原理
    電池的歷史: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出現的歷史和工作的原理原創|簫笛帶你學歷史電池的定義甲電池,這實際上是一個單電池,是由化學反應產生電能的裝置。嚴格地說,電池由兩個或多個串聯或並聯連接的電池組成,但該術語通常用於單個電池。
  • 鎳氫充電電池VS充電鋰電池,誰是性能之王?
    科技迅猛發展,電池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不但有過去主流的碳性電池以及目前比較主流的鹼性電池等一次性電池,還有可循環利用的充電電池,比如常見的鎳氫電池和充電鋰電池。由於鋰離子生性活潑,所以鋰電池充電速度較快。一顆鋰電池大約2-3小時就能充滿,而鎳氫電池的充電速度要慢得多。在能量密度方面,鋰離子電池更是佔盡優勢。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可達300Wh/kg,而鎳氫電池能量密度最高只有140Wh/kg。
  • 鎳氫電池的參數_鎳氫電池充放電
    打開APP 鎳氫電池的參數_鎳氫電池充放電 發表於 2019-10-24 14:12:17   鎳氫電池的參數   1、額定容量   指在一定放電條件下,電池放電至終止電壓時放出的電量;IEC標準規定MH-Ni電池在20±5℃環境下,以0.1C充電16小時後以0.2C放電至1.0V時所放出的電量為電池的額定容量。
  • 鎳氫電池容量範圍_影響鎳氫電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鎳氫電池容量範圍   鎳氫電池與其他充電電池一樣,最重要的性能參數就是容量。通常意義上的電池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放電條件下,電池放電至截止電壓時放出的電量。IEC61436標準規定了鎳氫電池在20±5℃環境下,以0.1C充電16個小時後以0.2C放電至1.0V時所放出的電量為電池的額定容量,這種方法以C5表示,即以5小時率放電模式。鎳氫電池容量單位:mAh(毫安時)/Ah(安時)。   鎳氫電池容量是由其材料和結構決定的。
  • 鋰電池充電原理及合適充電電壓電流的選擇
    本文從鋰電池的充電電路原理出發,在深刻了解鋰電池原理的基礎上介紹充電池充電電路的設計,進而詳細解析如何選擇合適的充電電壓和充電電流
  • 取代鎳氫電池 南孚5號充電鋰電池評測
    近日,南孚發布了其全新一代的Tenavolts5號充電鋰電池,直接就對標主流的鎳氫5號電池,下面就將對兩款電池進行深度評測,看看究竟如何。假設是一顆1900mAh的鎳氫充電電池,額定電壓1.2V,理論存儲能量為2280mWh,在電池能量上,南孚的這顆5號充電鋰電池是要大一些的。
  • 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的區別
    鎳氫電池是有氫離子和金屬鎳合成,電量儲備比鎳鎘電池多30%,比鎳鎘電池更輕,使用壽命也更長,並且對環境無汙染,無記憶效應。鎳氫電池的缺點是價格鎳鎘電池要貴好多,性能比鋰電池要差。可充電鋰電池由於它較普通鎳鎘/鎳氫電池具有體積小(相對)、重量輕、自放電率低、無記憶效應的優點,廣泛的被使用在很多新型行動裝置中。我們平常使用的行動電話、筆記本電腦、PDA等行動裝置的電池已逐步為鋰電池所替代。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不是很明顯,有一點,要急用時,不一定要放光電後再充,平時使用是最好是放光後再充足。
  • 超越鎳氫電池 南孚造出5號充電鋰電池套裝
    近日,南孚在京東重磅首發了一款名為Tenavolts的新一代5號充電鋰電池套裝。是4粒充電鋰電池加USB充電器的套裝產品,據悉產品性能全面超越了傳統的鎳氫充電電池。對比傳統的鎳氫電池,南孚充電鋰電池擁有1.5V全程恆壓、1.8小時極速快充、2775mWh超大能量3大領先優勢,產品性能大幅度提升,各項體驗全面性升級,號稱傳統鎳氫電池的終結者。
  • 鎳氫電池的電極反應式_鎳氫電池有記憶效應嗎
    鎳氫電池的電極反應式_鎳氫電池有記憶效應嗎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7 10:50:19   鎳氫電池的電極反應式   鎳氫電池是以金屬氫化物為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