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山寨炒股軟體被騙20多萬,女子假稱加籌「騙」回6萬

2020-12-17 聽律法律諮詢

前言:被騙子用「山寨版」炒股軟體騙走20多萬元後,浙江海寧市的王女士沒聲張,用「如能及時提現會加大投入」的說法從騙子手中「騙」回6萬餘元後報警,海寧警方正在偵查這起涉嫌網絡詐騙案。

案例分析:王女士9月中旬被朋友拉進一個炒股微信群,群裡四位「老師」經常上課,她跟著操作幾次,賺了些錢。10月,「老師」兩兩分組比拼業績,王女士選了「周老師」一組,被推送了「某某莫爾」炒股軟體。註冊後,王女士發現充值不是在APP裡進行,而是向顯示的銀行帳號轉帳,然後將轉帳記錄截圖上傳。王女士略有懷疑,但嘗試幾次小額充值後都能提現,於是陸續充了20餘萬元。

11月中旬,平臺突然顯示她中了六千股新股,扣掉王女士的大部分資金,帳戶裡只剩6萬多元。王女士根本沒打過新股,看到信息一查,發現6萬餘元無法提現,又了解到「某某莫爾」是正規炒股平臺,但「老師」讓她下載的是「山寨版」。王女士知道向騙子要錢行不通,故意找話題聊天,說老公很支持她在這個平臺炒股、買基金,但平臺到帳時間太慢,她的6萬餘元提現申請一直沒下文,如果能改進,會加大投入。第二天,她再次申請提現,6萬多元順利取出。隨後,王女士向海洲派出所報警。

法律延伸:

一、詐騙罪

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網際網路採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其花樣繁多,行騙手法日新月異。

以炒股、投資手段進行詐騙也是一個常見的詐騙手段。王女士被詐騙達二十餘萬,騙子的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數額巨大」的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誇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範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佔有人。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後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

最後,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後,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二、被詐騙後一定要及時報警

被詐騙後,唯一的選擇是報警,也是正確的選擇。

報警了就有希望,不報警一點希望也沒有。報警了,雖然說破案難度大,時間長。本地警局一旦是破案了,錢也有可能回來。其他地區的警察破案,你的錢也有可能回來。因為一旦報警,你的案件會立案偵查,可能也會併案。因為被詐騙的不止你一個,換句話說這個地方沒有破到,其他地方也可能夠破。有很多時候警方破詐騙案後,找不到被騙的人,這是常有的事情。因為時間已經過去一兩年,有的人已經去外地,已經換電話,註銷銀行卡,所以聯繫不到人。

三、跟著「炒股專家」炒股定能穩賺不賠?其實這是騙子的圈套!

沈阿姨也是被類似的手段被騙的受害者。沈阿姨退休在家,平時無事經常上網炒股。直到遇到了一位「炒股專家」,辛苦攢下的18萬元退休金落入了騙子的口袋。

沈阿姨按照網頁上的二維碼加了一個「客服」的微信,這名「客服」又讓她加了一名「助理」的微信,「助理」又把沈阿姨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裡面全是「股民」。「這個群裡,每天都有人發信息,說『感謝老師幫我解套、幫我盈利』之類的話,『老師』也經常會推薦幾個股票讓大家去買。」其實,這些都是騙子找來的託。沈阿姨對此並不知情,反而在騙子設下的圈套裡越陷越深。沈阿姨在「老師」推薦並保證能盈利的情況下下往一個炒股平臺存錢。先後存了3筆錢,共18萬。錢剛存完,沈阿姨發現錢竟然無法取出!「老師」卻以「帳號被鎖」、「銀行操作慢」等理由推脫。意識到自己被騙的沈阿姨立即報警求助。

接警後,辦案民警通過沈阿姨提供的信息,查到她的資金被轉到一個類似於「皮包公司」的公司帳戶上。但進一步調取銀行流水後民警發現,就在資金到帳的一分鐘之內,這筆錢又被迅速轉到了一個私人帳戶上,並被用於個人消費而非理財。 民警斷定:這是一起詐騙案件!

民警立即對該公司帳號進行凍結。與此同時,民警發現沈阿姨提供的炒股平臺頁面已無法正常打開。

總結:投資理財必須選擇合法正規、有金融牌照的平臺,不要輕信花言巧語;不要貪圖所謂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收益,不能心存僥倖去投資;一旦發現有投資理財平臺或團夥存在涉嫌經濟犯罪的線索或情況,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相關焦點

  • 女子17000元積蓄被騙光,民警教她「騙」回了錢
    短短兩天內,四川內江女子劉某17000餘元積蓄就被騙子騙光,隨後她趕緊報了警。民警只支了一招,讓她告訴騙子有個朋友也很入迷,但是擔心錢不能提出來。女子第二天便從騙子處「騙」回了本屬於自己的所有錢。 據紅星視頻7月8日報導,7月4日,30多歲的劉某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她17000餘元的積蓄在短短兩天內被騙子全部騙走。
  • 49歲農村女子在唱歌軟體上交男友 被騙10多萬積蓄
    4月17日,浙江麗水縉雲縣新建鎮女子李君(化名)提著一籃水果、一面錦旗、一封感謝信來到縉雲縣公安局新建派出所,感謝新碧刑偵中隊民警抓到了騙她的人。這事情還得從去年4月說起。今年49歲的李君,2012年2月因與丈夫感情不合離婚,獨自住在村裡小工棚。
  • 大叔被騙10萬後,一波操作又把錢騙回來了……
    最近,珠海有一位大叔被騙了10萬元。兒子得知此事後,急忙跟老爸商量對策。最終他們想到一個辦法,跟騙子展開了一場歷時5天的鬥智鬥勇。幸運的是,這方法還真奏效了,幾經周折,他們從騙子手中把錢又騙回來了。01.閒著在家炒炒股李大叔今年六十多歲,前幾年退休後便搬到珠海跟兒子一起生活,平日裡閒著在家看看電視、上上網。11月初,他在網上看到一篇股市的文章分析得頭頭是道。李大叔也有十多年炒股的經驗,但每回基本上都是靠運氣,對股市沒有太深入的研究。
  • 刷單被騙後報警 卻又被假警察騙了
    「女事主正要繼續轉帳關頭廣州增城民警及時勸阻近日,廣州增城一女子通過網絡刷單賺取提成時被騙,於是決定報警,可沒想到的是,由於報警方式不對,又被假警察騙了。幸而增城民警及時勸阻,使她得以避免更多的損失。配圖:廣州公安民警蘇愛國網絡刷單賺外快近5萬本金刷飛了被騙女子小菲(化名)在新塘鎮一家公司上班。4月9日,她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裡的人叫她通過一下好友認證。由於她的工作是銷售,平時也會有客戶要求加好友,她不疑有詐,便加了對方。這個帳號暱稱叫阿芳的人非常健談,向小菲推薦了一個刷單賺提成的方法,稱只要成功刷單即可享5%提成。
  • 被騙數百萬!山寨信託殺豬盤泛濫 幾招防範被騙
    頗具黑色幽默的是,行業公認的「大哥」中信信託的同名APP竟然也是假的。今年9月,中信信託聲明稱,日前,有客戶向中信信託舉報,聲稱有不法分子使用「中信信託」、「中信信託智多星」、「中信信託家族信託」等非法APP實施詐騙行為。
  • 中原信託被模仿山寨殺豬盤泛濫 教你幾招防範被騙
    山寨信託殺豬盤泛濫除了冒充正規信託公司詐騙外,還有一種詐騙則是假借信託公司及信託產品之名,虛構出不存在的信託公司及產品來欺騙投資者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這類騙局主要針對那些對信託行業並不了解、發財心切的中老年投資者。這類騙局一旦得逞,損失往往巨大。據央視財經報導,今年杭州市破獲了一起金融詐騙案。其中一名受害者餘女士被騙390萬元,她的遭遇頗具代表性。
  • 14個人的股票微信群13個人都是託 女子炒股被騙百萬元 警方赴粵...
    在「講師」「股友」的蠱惑下,她下載安裝了一個「更賺錢的炒股平臺」,註冊充值炒股,賺小錢,虧大錢,先後被騙100多萬元。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獲悉,武昌警方接到報案後鎖定這夥騙子在深圳,民警趕赴深圳龍崗區某小區一舉抓獲詐騙犯罪嫌疑人13名,繳獲作案用的手機120餘部、筆記本電腦17臺及銀行卡20餘張,追回贓款127萬餘元。
  • 軟體公司推薦炒股軟體詐騙 得手後註銷躲貓貓
    群主稱,公司聯合多家券商打造了「牛股」,提供股票交易內部消息,薦股能收益20%~30%。胡先生炒股並無經驗,就和群裡的人私聊,他們都說,軟體可以保證收益,都賺了錢。胡先生一衝動,就將1.3萬元匯到了財務總監王某某的個人帳戶,成為會員買了炒股軟體。胡先生說,他匯款兩天後群主就將自己移出QQ群。
  • 女子網戀被騙1500萬 所謂「高富帥」男友竟有17人……
    4月24日凌晨,常州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報一起網上投資虛擬幣交易的網絡詐騙大案,報警人吳女士稱被騙金額巨大,達到了1500萬元左右。在摸清犯罪嫌疑人作案事實的同時,專案組對涉案資金進行追蹤查控,會同北京、重慶、廣州多地反詐騙中心開展大案協作,協調20多家銀行機構和6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大案查、止、凍綠色通道。
  • 杭州女子從騙子手上追回50萬 還反「套路」賺了7萬
    杭州女子從騙子手上追回50萬 還反「套路」賺了7萬 時間:2020年12月26日 10:20:43&nbsp中財網   12月14日,杭州上城區望江派出所的民警接到報案,餘女士稱,自己把錢投入了一個叫做
  • 炒股新騙局!資深股民「打新」半月被騙340萬 ,72歲大媽跟「老師...
    「炒股群裡除了自己全是騙子」今年72歲的李大媽,最大的愛好是炒股。5月的一天晚上,在瀏覽電腦時,看到了一條薦股的廣告推送,李大媽就通過掃碼加了薦股老師的微信。薦股老師給李大媽發來「國民財務系列公開課」的連結,讓她進入直播間免費學習炒股。
  • 女子網戀被騙68萬,報警遇到假警察又被騙8000元,到底怎麼回事
    ,被網友騙了68萬!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例行的「報警」操作又騙走了她8000元。  掉進「殺豬盤」,被騙68萬  孫女士平時喜歡上網、逛淘寶。今年9月,她在微信上認識了一位名叫「在水一方」的網友。之後,兩人逐漸從陌生人的問候變成了不說話的親密朋友。不久前,感情逐漸升溫,他們決定了男女之間的關係。
  • 老師、助力、投資人、炒股軟體全是假的……不到一個月...
    本月初,浙江杭州警方抓獲了一個犯罪團夥,專門以申購內部發行新股的名義進行詐騙,杭州股民蔣女士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被騙走340萬元。杭州市民「打中」新股平臺被關被騙340萬「喂,您好。
  • 投資被騙24萬,女子借老闆豪車把錢「騙」了回來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騰 記者 高達)蘇州吳江一女子投資理財遭遇虧損,情急之下欲回本,不慎又將24萬元「投」給了騙子。一無所有的她,乾脆向老闆借來豪車,用手機拍攝了一段開著豪車去銀行提款的視頻,並告訴騙子自己還要投資500萬。結果騙子信以為真,女子趁平臺帳戶打開之際,將被騙款悉數提回。家住吳江黎裡的劉女士(化名)平時喜歡投資理財,結果近期遭遇原油期貨暴跌,導致了18萬的經濟虧損。欲儘快回本的她,又想到了之前偶然添加的投資理財群,在這個群裡,有專人指導投資期貨產品。
  • 手機炒股注意了 如何防範假App、假公眾號?
    假券商、假投顧、假分析師層出不窮,如何辨別真李逵和假李鬼,小編手把手教你躲開這些明槍暗箭。申港證券App遭山寨9月5日,申港證券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於不法分子假冒申港證券名義開展非法證券活動的鄭重聲明》。申港證券表示,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申港證券名義開展非法證券活動,拉投資者加入各種股票交流微信群,並誘導其下載偽造的交易App。
  • 微信群學炒股,玉山女子被騙280696元
    2020年6月8日,玉山縣冰溪街道人鍾某報案稱,被人拉進微信群,以教炒股為名詐騙280696元。她是這樣被騙的:2020年5月7日,鍾某接到自稱是某證券公司工作人員的陌生人電話,說可以教她炒股,定期分享「牛股」。
  • 全是假的!4人中招損失300多萬
    在這類精心設計的騙局中,詐騙團夥通過開發沒有真正接入證券市場的APP,使投資者在此平臺上打中的全是假新股,騙子則趁機捲走資金。尹先生掃碼下載了名為「KEYSQUARE」的APP,通過網銀轉帳143000元,期間提現4000元,現發現自己被移出群聊,微信也聯繫不上對方,才知被騙。   2、常州市反詐騙中心接市民鄒女士報稱:她在10月被網友拉進微信交易群聽課,了解所謂的「KEYSQUARE」平臺炒原始股。
  • 女子被騙50萬,反「套路」追回還賺了7萬 這樣違法嗎?
    12月14日,杭州上城區望江派出所的民警接到報案,餘女士稱,自己把錢投入了一個叫做「華奧信託」的炒股軟體中,後來發現賺的錢提現不了,她覺得不太對勁。民警詢問詳情才得知,大概十天前,餘女士在微信上加了一個討論股票的群,群裡有人教她在平臺上炒股,「群友」紛紛表示在老師的指導下賺到了錢。餘女士加了群內炒股「大師」的微信詢問「致富經」,對方稱她可以把帳號交給他託管,由他來在平臺操作就可賺錢。
  • 輕信陌生人加微信炒股,昌吉一人被騙153萬
    加陌生人微信學炒股7天被騙153萬這不是虛構故事而是發生在昌吉的真實案例12月10日昌吉市的王某通過微信陌生好友推薦的炒股APP充值153萬後提現時發現被騙>遂立即報警昌吉日報全媒體記者廖冬雲、通訊員於梅 報導:記者從昌吉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電信詐騙中隊了解到,11月中旬,王某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名陌生好友,該好友將王某拉進一個名為「神州國際投資研究所」的微信群中,群內有一個自稱是專業的炒股講師段某,段某每天在微信群中發送網址邀請群中好友進入直播間,聽他講解炒股的專業知識。
  • 年逾50歲女子黃昏戀被騙20多萬,男友:繼承財產需公證費
    目前,有很多的新聞都有這麼一個情況,女孩相信了男生,兩人戀愛後,因為各種原因被騙了錢,其實被騙錢還是小問題,如果女孩有身孕後才知道被騙,這才是得不償失。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了,社交軟體逐漸普及,讓人們都喜歡在網絡上交朋友,兩人聊天越來越密切後,極有可能發展成戀人的關係,也就是網戀,但就是因為網戀,社會上又出現了很多的犯罪分子,他們會利用感情來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