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鄭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同時揭牌,標誌著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設階段。這是鄭州落實推進黃河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和發展方式轉變、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重要舉措。
在發布會上,鄭州市對中原科技城的規劃背景、項目區位等情況進行全面推介。
規劃背景: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指示精神,為全面提升鄭州高科技人才吸引力、高端技術研發能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打造總體布局科學合理、創新要素齊備、上下遊產業配套的沿黃科創帶,不斷增強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引領鄭州大都市區發展和中部崛起,市委、市政府決策在鄭東新區龍湖區域按照「人才+資本+項目」工作思路,探索「研發基地+科創企業+創新金融」建設模式,積極助力「東強」戰略,加快由以城帶產向以產促城轉變,組織開展中原科技城城市設計編制工作。
付智軍 攝影
項目區位:
工作思路,探索「研發基地+科創企業+創新金融」建設模式,積極助力「東強」戰略,加快由以城帶產向以產促城轉變,組織開展中原科技城城市設計編制工作。
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屬於龍湖組團。項目北至連霍高速,南臨龍湖,東接龍子湖,西達中州大道。包括龍湖北部區域和雲湖大數據產業園兩大區域,總用地面積約16.4平方公裡。
同時,以鄭東新區智慧島為帶動、以龍湖北部片區為核心、以科學谷(鯤鵬軟體小鎮)為拓展區,整合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形成「一體兩翼」布局,打造「中原科技帶」,構建串聯高新區、金水區和東區的沿黃科創帶;規劃研究範圍約64平方公裡。
項目概述:
植根歷史,面向未來,分析全球、全國、全省三大維度,研究中原科技城發展背景機遇,分析總結國內外產業城相關案例,探索中原科技城的創新發展之路—空間與產業、生活與環境相融合的新型產業之城。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健 圖
設計定位
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中原地區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
提出「超線科技城·未來創新極」的總體設想,打造人才超維匯聚的新樂園、產業超限連結的新高地、空間超界共享的新示範。
設計理念
「產業連結、空間共享、人才交互三大理念」
傳承東區生態城市、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地域文化城市五大理念,延伸出中原科技城產業連結、空間共享、人才交互三大理念。
產業發展
聚焦5大核心產業,建設中原科技城共五大功能組團
聚焦的5大核心產業—數字文創、信息技術、前沿科技、生命科技、人才教育。
五大功能組團:數字文創產業公園、信息技術產業公園、前沿科技產業公園、生命科技產業公園、名校創新學院。
鄭報全媒體記者 丁友明 圖
中原科技帶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鄭東新區智慧島為帶動、以龍湖北部片區為核心、以科學谷(鯤鵬軟體小鎮)為拓展區,整合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形成「一體兩翼」布局,打造「中原科技帶」,構建串聯高新區、金水區和東區的沿黃科創帶。
空間結構:一帶引領、一心支撐、一脈相承為空間結構,整體呈現一體兩翼的空間布局模式
中原科技帶以中原科技城為龍頭、龍子湖為人才支撐、白沙科學谷為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科學大道+綠廊水系+軌道交通」的空間載體,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產業布局:按照產業適配空間的原則,對三個區域的產業進行差異化布局
其中:
中原科技城:聚而強——城區型科技園區,以科技產業+科研機構+創意生活為中心
龍子湖人才中心:策源地——高教智慧園區
白沙科學谷:精而專——園區型科技園區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秀清 圖
在今天舉行的中原科技城政策發布會上,入駐中原科技城首批項目進行集中簽約。復星國際、上汽集團雲計算軟體研發中心、深蘭人工智慧生態基地等28個標誌性項目上臺籤約,32家企業同步籤約,總額超過1100億元,為中原科技城的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數字文創產業
主動融入國家文化改革發展大局,依託中原文化豐厚資源,大力引進數字經濟旗幟性企業及全球領先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塑造文創IP品牌,為數字文創產業生態培植「鄭州力量」。
其中,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鋒尚創意產業中心,以鋒尚演藝學院為核心,挖掘中原文化特色,緊盯創意設計技術研發及企業孵化,打造以燈光演藝創意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創意園,培育具有商業屬性的文化演藝網紅新地標;
APUS全球第二總部,將14億全球用戶數字基因庫、國際業務運營中心、創新科技展示中心等落戶鄭州,為全球網際網路用戶提供新聞聚合、電子商務等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同時,實施「網際網路出海」戰略,提供技術、法律服務,帶動河南本地軟體企業開拓全球市場。
鄭報全媒體記者 周甬 圖
信息技術產業
瞄準5G物聯網終端晶片的研發與設計,培育5G無線通訊設備產業,豐富5G戰略產業鏈條,為鄭州通訊設備「安芯賦魂」。
其中,復星國際計劃投資120億元,建設復星國際中央創新商務區,引入德國H&A銀行、電子發票獨角獸企業--百望、大數據 50 強企業--合合信息等金融科技核心產業資源,打造「1」(復星科創總部)、「2」(數字經濟+時尚商務)、「N」(獨角獸+知名品牌)的 「1+2+N」產業體系;
上汽集團計劃建設上汽集團雲計算軟體研發中心,開展5G應用、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虛擬空間安全(Cyber Security)等新興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並通過管理運行數據中心,用雲計算技術帶動鄭州市汽車產業結構升級;
深蘭人工智慧生態基地,引入世界人工智慧頭部企業--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入駐深蘭科學研究院、深蘭鄭州總部、深蘭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等,打造以智能汽車、智能環境、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為核心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打造中原區域人工智慧的標杆企業和鄭州自主創新示範區引才創新典範工程;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新華 圖
芯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計劃建設鄭州芯成科技全球研發中心,引入上海凱世通、深圳日東科技、蘇州矽谷數模等集成電路知名企業以及芯鑫租賃、上海浦東科投等科技金融資源,引進行業領軍人物,建設集成電路技術研究院、研發製造測試中心及新型孵化器等內容,形成中原地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大華股份中原區域總部,承載大華軟體平臺開發、技術服務、交付運維和示範應用功能為一體,推動以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中原地區的產業應用,全面發揮戰略協同作用;
河南省智聯智融區域總部,將以「打造信息制高點、技術制高點,加快構建信創產業生態鏈」的 發展目標,建設為全省用戶單位提供技術諮詢、遷移適配、技術論證、教育 培訓、人才培養等服務的產業孵化和集聚平臺,強化保障服務、人才團隊建 設和部署,加大促進信創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應用落地,推動我省信息技術應 用創新領域企業協同發展。
鄭報全媒體記者 丁友明 圖
前沿科技產業
加強與行業領軍企業、國內外智能研究院所合作,引進人工智慧、航天科技、新技術等各類先進前沿科技企業,形成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產業集群,打造中原地區具有帶動力、影響力和示範性的百億級前沿科技產業集聚高地。
其中,中電科天博海康總部,由中電海康集團、中電科22所、鄭新建投公司、中電科22所技術團隊等4方合資成立中電科天博海康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安全通信模組、智能終端 應用與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諮詢服務等,利用自研輕量級加密算法核心技術優勢,面向物聯網數據通信安全,以智慧消防、智慧箱體門控、智慧軍營等核心產品為出發點,重點布局物聯網安全通信與5G產業、深入拓展數字應用場景;
中科天璣區域總部,中科天璣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在鄭州建設中原區域總部,主要包括大安全研發基地和大安全數據治理專業基地兩大板塊,規劃在1到2年時間內,在總部基地建設一個 300至500人的專業隊伍,同時有一定的數據中心建設需要,預計在未來3到5年內達到總產值20億以上;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健 圖
恆拓開源公司總部,恆拓開源將公司管理總部、研發中心及交付中心遷至東區,預計2020年年底,轉移到鄭州辦公的員工達到200人,項目整體每年可創造超2000萬元稅收,同時,公司計劃在3年內轉移500個工作崗位到鄭州,助力鄭州打造高端航空產業經濟;
北京得意音通區域總部,投資建設「聲紋+」可信身份認證中原數據中心項目,在立足鄭州、向河南全省推廣的基礎上,將「聲紋+」可信身份認 證服務向中原地區省份輻射,力爭建設成為「聲紋+」可信身份認證中原地區 總部,為網絡可信身份國家行動戰略推廣和實施奠定堅實應用基礎;
北京圖銘視界科技區域總部,整體遷移至鄭東新區智慧島,並成立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鄭州創新中心,引進和組建產業中心的創新創業團隊,重點引進院士、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帶動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相關科研資源注入,承接科研成果轉化,以智能交通、智 慧安防、智慧農牧業和智能製造四大領域為研究方向,逐步建立中部地區數字經濟「人才培育基地」、「技術應用創新中心」、「智能產業孵化中心 」。
鄭報全媒體記者 黃餘洋 圖
生命科技產業
引進全球生命科技創新創業公司,深入利用國內外幹細胞應用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建設多門類、多學科專業醫學影像資料庫,開展科技攻關任務、實施科技成果推廣,推動鄭州市在生命科技領域的產業升級,為河南省幹細胞與生物治療等生命科技技術產業化應用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
其中,廣州呼吸研究院鄭州分院,由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牽頭的國家重點醫學研究院在鄭東新區建設鄭州分院,承擔國家醫學研究任務,項目計劃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依託於河南大學龍子湖校區及相關直屬醫院的軟硬體資源進行建設,由河南大學提供科研及辦公用房、實驗室及相關設備設施,由河南大學、瑞思公司(呼研院下屬公司)組建的產學研公司承擔成果轉化、項目孵 化及產業化服務,預計5年內形成專利技術60多項,轉化高水平科研成果20多項,累計形成業務收入50億元,累計貢獻稅收5000萬元;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健 圖
銀豐生物集團計劃投資38億元,建設銀豐國際生物科技園,入駐銀豐基因檢測、生命科學院等集團研發機構,引入幹細胞、基因、醫用機器人、再生技術等上下遊合作企業,開展與德國哥德堡大學、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國內外科研院所交流活動,打造中原地區生命科技、生物智能製造產業高地。
鄭報全媒體記者 覃巖峰
編輯 雒嬋
鄭州報業集團 鄭州日報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鄭州日報(ID:zzrbx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