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問——「50萬元做什麼樣的理財,能每天收益100元?」,理財,即管理財務,從而保值乃至增值。我相信大多數人其實還是非常看重增值的,而不僅僅只是保值那麼簡單。所以,要做到增值,就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理財方式。那麼,假設有50萬的本金,期待每天能獲得100元的收益。該如何做?我們可以分析好預期收益率,然後在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
1、 收益率是一個怎樣的標準
每天100元的收入,那我們就看作是每個月3000元的收入。對比起50萬的本金進行計算,就可以算出這個賺錢目標多對應的一個收益率大概是多少。假使每一個月3000元,那麼一年的收益就是36000元,很顯然,年化收益率得達到7.2%。
2、 一般的低風險理財無法滿足收益率需求
人們都是不喜歡有風險的,又穩賺當然是最好。所以,有不少低風險的理財方式就非常收到大眾的歡迎。如果以這些安全的理財方式開始理財,是否可以滿足7%以上的收益率呢?
(1)銀行定期存款
定存一年利率1.75%;兩年利率2.25%;三年及五年定存利率2.75%。
(2)儲蓄形式的國債
不少銀行都有發行,目前三年期利率在4%左右,五年期的利率也不超過5%。
(3)貨幣基金
可以說是可供選擇數量最多的一種基金,安全性高,但是利率通常不會超過4%。
(4)大額存單
流動性高,利率高於定期存款,但是它最高的利率。即便是五年期的長期存款,也沒有超過6%。
(5)定期理財
定期理財的產品中,由於有著不同的封閉期限,所以他們的利率也各不相同,總的來說,也是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但是目前來看,收益率較高的那幾個產品,也很難超越6%的收益率。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知道,中低風險的理財,收益率基本在2%-6%的區間,雖然出現虧損的概率很低,但是真的沒有辦法實現36000元一年的預期營收。
3、 想要高收益,就得承擔一定的風險
低風險的理財做不到高收益,所以,為了尋求高收益,就得適當的承受一點風險。因此,一些中高風險的理財就值得考慮。
綜合來看,目前市面上的信託理財是可以滿足7.2%收益率的預期的。因為目前,優質的信託計劃大多可以達到8%的收益率。但是,信託一般是100萬起投,50萬的本金還不足以進行操作,所以,可以轉換思路,以定投的方式進行操作。
比如,用30萬的本金購買理財產品,選擇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產品,這樣一年就可以獲得16000元或者以上的收益;此外,剩下的20萬用來做定投,以滬深300指數基金為例,如果每月定投一萬元,那麼剩下還未用作定投的資金可以先以貨幣基金的方式投資,收取2.5%的收益。長期操作之後(至少五年),定投的年化收益應該可以達到10%,那麼,算下來平均一年可以得到20000元的收入。
如此一來,16000+20000=36000元,正好符合7.2%的預期收益所得。
總結來說,當然,以上方法僅僅是一種可行性的研究,具體的市場變化多端,多少會對結果有所影響。最重要的還是正確看待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並且做到它與收益期待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