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有人說「窮人買保險越買越窮,富人買保險越買越富」,這是怎麼回事?
個人認為保險是分攤意外的財務安排,關鍵在於「買」。窮人不會存在越買越窮,富人當然也不存在越買越富的情況。保險只是一個長期的投資方式,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進行購買。這也是窮人越買越窮的原因,但對於富人來講,只是一種分攤意外的安排,只是購買力沒有降低而已。
窮人越買越窮的原因:
1.只看收益,不看自身經濟情況
身邊就有這樣的人,自己有著小生意,生活按理來講很殷實,年收入10多萬。看到未來20年的收益高,買了7份保險,每年保險費用就有9萬多,做小本生意的現金流全靠借,還有應付生活中的各種開銷。
最終由於保險把自己壓得喘不過來氣,以當時的現金價值退保了,劃重點:現金價值並非投保時的錢,會有一定折損。比如,交了5年,每年9萬,共計45萬,退保的時候,可能只能有30多萬甚至更少。
2.盲目買保險
不是根據自己需求去買保險,而是根據保險銷售推銷產品購買,這樣的情況存在很多。保險銷售首推的一定是返傭高的產品,而非最合適的產品,而且國內的保險銷售水平層次不齊,導致部分銷售人員對產品了解不透徹,把產品功能說得足夠強大,勾起客戶的購買慾望。
保險品類大致分為:理財、意外、大病、養老等,根據自己不同所需求購買,並且要了解保險功能條款以及理賠範圍等。
3.花冤枉錢
很多保險中有附加險,屬於消費類型的,由於不了解情況,直接將附加險消費類型的也購買,其實有時這些可以省去。消費險最舉一個例子就明白了,就像是車險,今年交了之後,明年繼續交,上一年度無論你是否出現,錢已經是保險公司的收入了。
富人購買保險不會富的原因:
富人購買保險是基本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於按年度交,等待分紅等,看似交的錢與拿到錢有了差額,拿到手的錢更多,其實只是購買力沒有下降而已。理財類保險看似收益高,但只是比銀行利息高而已。
簡單舉兩個現實的案例更容易理解:
案例一,20年前的10萬,與現在10萬購買力一樣嗎?那麼現在存入每年存入一萬,20年甚至30年之後取出,能購買力會下降,但是由於保險的收益會讓購買力不會有太多的下降,僅此而已。
案例二,朋友的家人給他上了一份保險,當時他的家人月入300多,給他上的保險每年交600多,兩個月的工資,交到他到30歲。但是他在60歲之後才可以領錢,每月領480元,當時看到每月480是大錢,可是放到現在呢?更別說他20年後每月才能領到480元。
所以,富人購買保險並不能富,只能是購買力沒有太多的下降而已。
總之,保險是分攤意外和理財不錯的選擇,但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就不會出現窮人越買越窮的現象,而對於富人來講,不存在越買越富的情況,只是有閒錢既有意外時提供的保障,又不會降低太多的購買力,屬於一種比較理想的投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