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古典詩詞當中對於中秋節月亮的描繪,以及對中秋節思念故鄉情感的抒發,都是多不勝數。
這些詩人們本來情感表達就非常細膩,而且對於詩歌的展現也更加富有生命力,所以留下了很多的經典作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如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更是把人們對月亮的情感寄託文化心理全部展現了出來。
今天我們所帶來的這首古詩,是唐詩中寫中秋月亮最精美的詩篇之一。前14個字意境清幽,後14個字情意悠悠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就是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關於唐代詩人王建我們之前對他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他也有不少精美的作品。那一首著名的《新嫁娘詞》就出自他的筆下。「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享有盛名。
在這首古詩當中,我們看到的是詩人對中秋夜色最美的描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前兩句純粹的寫景,但是沒有提到秋的字樣,也沒有任和寫到月亮的字眼,卻在我們眼前勾勒出了一幅中秋月夜的景色。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溼了院中桂花。為什麼地上是白色的?那是因為皎潔的月光。為什麼露水是冷的?那是因為季節已經到了秋天,天氣逐漸寒冷,露水更是打溼了院子裡的桂花。
前兩句已經勾勒了詩中有畫的美麗境界,這是獨屬於中秋之夜最容易帶來抒情的氛圍。中秋之夜象徵著什麼呢?象徵的團圓,象徵著對親人的思念。在那個幾乎沒有什麼電子屏幕的時代,所有人對愛情、對親人的情感寄託,都是天邊的一輪明月。
所以他們都「今夜月明人盡望」賞月,一方面看當天的月亮確實是非常美麗,另外一方面藉助有關月亮的所有神話傳說,來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不管他們在何方,但是都能看到天上的這一輪明月。月亮就像是一個中介,聯結彼此的內心,彼此的思念。
雖然「不知秋思落誰家」,但是卻在說明每一個人都在借月亮表達彼此的思念。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詩歌的整體安排實在是別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