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的工傷指南:遇到工傷,怎麼辦?|勞洞課堂

2020-12-21 服務業勞洞

服務業和製造業工人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可能的職業傷害,包括垃圾中的化學品傷害、流水線機器導致的身體傷害、高溫導致的嚴重中暑、銳器或搬運物品中導致的外傷,以及頻繁發生的交通事故,都屬於工傷的保障範圍。

嚴格意義上講,勞動者在工作中所發生的或與之相關的人身傷害,包括事故傷害、職業病(高溫、噪音、毒物)對人體的傷害或造成的傷亡,以及上下班途中的非本人主要責任導致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出差中的傷亡,都屬於工傷。

那遇到工傷,怎麼辦?下面這份工傷指南主要依據《工傷保險條例》撰寫,如果工友或者家人朋友不幸遇到工傷,可以仔細閱讀一下條例,明白自己的權利和如何維護自身權益。這裡是一個粗略的梳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發生工傷後的處理——「三步走」

首先不要怕,尤其工傷認定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在工作過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傷,無論是否有自己的過錯,只要被認定為工傷,均享受工傷待遇,但自殘、自殺、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等情形除外。發生工傷後首先要了解一下關於工傷的一些知識和相關程序。

不幸發生工傷,想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可以分三步走:認定工傷——進行勞動能力鑑定——獲得工傷保險待遇。

簡單講,遇到工傷後,先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治療(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醫療機構急救),並讓單位為其申請工傷認定(自己也可申請),之後是做勞動能力鑑定傷殘級別,按級別享受工傷待遇。

第一步:工傷認定

要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首先要認定工傷。事故發生30天內,用人單位應該向統籌地區社保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果用人單位不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呢?職工或其近親屬、工會可以在事故發生1年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工傷認定申請需要提交哪些材料?一是工傷認定申請表,二是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三是醫療診斷證明,四是事故發生相關證明(交警出具,如有)。

受工傷以後,怎麼離職/辭職?這裡著重強調!!!先別忙著辦離職,先把工傷認定做了。辭職後職工自己再去做工傷認定的話,如果單位不配合,再要維權就難了。沒有工傷認定,後面什麼都沒有。

第二步:勞動能力鑑定

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如果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該做勞動能力鑑定。有了「工傷認定」的決定,用人單位、職工或其近親屬可以向當地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鑑定申請。

勞動能力鑑定的等級和獲得怎樣的工傷賠償是掛鈎的,包括勞動功能障礙等級鑑定,分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為一級,最輕為十級;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等級鑑定,分三個等級,包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如果做完鑑定,工傷的傷殘情況又加重了怎麼辦?鑑定結論1年內,可以申請勞動能力複查鑑定。

第三步:獲得工傷保險待遇

有了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鑑定,就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了。工傷保險待遇都有什麼?工傷保險待遇是由工傷保險基金或者用人單位支付的,包括:

治療工傷的醫療費、工傷康復費用、安裝假肢等輔助器具費用、停工留薪期的工資福利待遇、生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其中單位還需承擔,住院期間夥食補助費、轉院所產生的交通、食宿費用以及停工留薪期生活不能自理的護理費等。

如果遭受工傷,需要暫停工作來治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是不變的,由單位按月支付。評定了傷殘等級,需要生活護理的,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根據傷殘鑑定等級,發放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其他待遇:

1)一到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係,退出工作崗位,領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按月領取傷殘津貼直至退休。2)五級、六級傷殘的,領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係,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放傷殘津貼;若終止勞動關係,可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3)七到十級傷殘的,領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若終止勞動關係,可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參見《工傷保險條例》

02常見問題

01 沒有勞動合同怎麼辦?

如果沒有勞動合同,很多時候就要進入司法程序了,要通過勞動仲裁來確定勞動關係。那麼工人就需要注意收集、保留證據,證明自己和公司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係。證明勞動關係的證據不限於:排班表、廠牌、廠服、銀行流水、工資單、社保/公積金流水或同事證明等。

02 沒有工傷保險怎麼辦?

正常情況下,用人單位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為職工購買工傷保險。在職工出現工傷的時候,為職工認定工傷,讓職工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即使公司沒有為工人買工傷保險,公司也要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進行賠償。

03 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或實習人員怎麼辦?

總體上,同樣適用。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雖然達到/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還沒有辦理退休手續或者沒有享受養老保險的待遇的;另一種是已經享受社保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

對前一種情況,一般來講,在工作期間受到事故傷害的,仍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所以還是按照上文所說,三步走。

對後一種情況,退休返聘人員或實習人員和公司的用工關係一般按勞務關係處理,不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勞務關係,原則上應該按人身損害賠償的標準進行賠償。不過好消息是,人社部【人社工險便函〔2019〕44號】文件指導各地政府完善工傷制度,不構成勞動關係的實習生、退休人員等人員也應納入工傷保險範圍,廣東、浙江等地已可適用《工傷保險條例》。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公傷亡的,能否認定工傷的答覆[2012]行他字第13號,用人單位聘用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工作原因傷亡的,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

04 公司不給做工傷認定,工人自己申請應該怎麼做?

如果單位沒有在30天內申請工傷認定,職工可以自行在1年內去申請。工人自己申請,要注意保留充足的證據,比如可以證明勞動關係的一切證據,還有受傷時要留證,拍照,證人證言。如果是職工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則保留事故現場,及時報警第一時間要報警,交通管理部門出具事故認定書,非本人主要責任的,應當認定工傷之後要做責任劃分。

05 怎麼和公司協商解決問題?

通常,如果公司繳納了工傷保險,那麼按程序「三步走」,工傷認定、傷殘鑑定,受待遇就可以了。如果公司沒有繳納工傷保險,需要單位承擔全部賠償,選擇協商解決的可能性較大。

和公司協商解決前,要注意以下幾點,有利於為自己爭取到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第一,要對自己所受傷害有一個準確的定性,判斷所受傷害是否屬於工傷;第二,可以諮詢診斷的醫生和律師等專業人士,對自己的傷情能否鑑定傷殘,以及具體的傷殘等級,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第三,熟悉《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規定,了解工傷賠償項目和計算標準,避免被公司隨意打發。

工傷賠償是根據評定的等級以及你的平均工資來算的。在還沒評級之前,賠償的事情很難說得準,很可能會損失賠償;建議評完級後再去談私了,談不攏再進行仲裁。如果公司不配合不願意賠償,要做好走司法程序的準備,注意保留證明勞動關係的證據和工傷相關的證據。此外,如果雙方協商有了結果,和公司籤訂協議也要注意內容是是否公平合理,比如協議裡有職工自願放棄權利,或者放棄撤銷權等條款,可能對後續維權有不利影響。

在和公司協商,或者認定工傷的過程中,工人都可以找當地工會,請工會幫助一同協商或是申請工傷認定。

重要文件學習:《工傷保險條例》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5%E4%BC%A4%E4%BF%9D%E9%99%A9%E6%9D%A1%E4%BE%8B/402363?fr=aladdin

相關焦點

  • 過勞死算工傷嗎?工傷認定的標準是什麼?如何為自己維權?
    過勞死算工傷嗎?先來看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工作時長的規定和將過勞死視為工傷的判定標準。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
  • 工傷知識小課堂:職工發生工傷,可以按病假髮工資嗎?
    開欄的話:工傷保險是指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為深入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條例》,進一步宣傳普及工傷保險法律法規,擴大工傷保險社會知曉度,協助企業及時做好預防工作,降低用工風險,提高企業防範風險意識,改善工作環境,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濱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濱州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特開設《工傷知識小課堂》欄目,為廣大勞動者了解自身有關的法律權益和義務、熟悉工傷保險和工傷保障權益、提高企業工傷事故預防和應對處理能力提供幫助。
  • 工傷知識小課堂:勞動能力鑑定期間單位是否應當發放工資?
    開欄的話:  工傷保險是指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為深入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條例》,進一步宣傳普及工傷保險法律法規,擴大工傷保險社會知曉度,協助企業及時做好預防工作,降低用工風險,提高企業防範風險意識,改善工作環境,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濱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濱州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特開設《工傷知識小課堂》欄目,為廣大勞動者了解自身有關的法律權益和義務、熟悉工傷保險和工傷保障權益、提高企業工傷事故預防和應對處理能力提供幫助。
  • 【維權微課堂】「工傷私了」到底能不能反悔?判決來了!
    二審法院認為  1.關於南岸區勞仲委作出的南岸勞人仲案字(2019)第636號仲裁裁決是否系終局裁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二條規定:「仲裁裁決的類型以仲裁裁決書確定為準。
  • 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籤訂的和解協議有效嗎?
    發生工傷後,雙方進行私了是比較常見的事情。那麼,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籤訂的和解協議有效嗎?網友諮詢: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籤訂的和解協議有效嗎?廣東金騰律師事務所羅誠律師解答:對於勞動者受傷後,在醫療期間的「私了」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的問題,對此我國法律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勞動者受傷後在醫療期間與公司不公平的有損勞動者權益的「私了」協議,或者是勞動者對公司的一切問題自負的單方保證,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 國美27 歲員工大會期間猝死:法醫鑑定是過勞死、還不屬於工傷
    2020年12月4日,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動員大會期間猝死,家屬稱,法醫鑑定為過勞死,但公司不主動協商、逃避責任,「他一人被安排兩個崗位,早出晚歸,特別是雙十一期間沒有休息,他說很累」。視頻中給的信息是,當事人是晚上22點回到酒店房間休息,國美的人第2天早上9點多才發現死在房間中。
  • 無用工主體的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受傷是否可以認定為工傷
    2019年1月30日,張某提出工傷認定。某區人社局立案審查,B公司未就張某所受傷害是否應被認定為工傷進行舉證。某區人社局認定,張某所受傷害符合工傷認定條件,於2019年2月18日認定張某受傷害為工傷。B公司不服,經複議未果,訴至法院,請求撤銷某區人社局作出的工傷認定。一、二審法院:維持某區人社局作出被訴工傷認定的具體行政行為。
  • 勞動者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常見的10種工傷爭議情形
    勞動者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哪些情形可以認定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只有認定為工傷,勞動者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並且根據《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勞動者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僅能獲得工傷賠償,還能向第三人追償,獲得雙賠。賠償必須建立在認定為工傷的基礎上,實踐中,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傷認定過程中,爭議非常多,下面是實踐中較為常見的10種爭議情形。
  • 勞動者認定工傷「私了」協議有效嗎?是否可撤銷「私了」協議
    【案例】劉強藍系某建築公司木工,在公司工作三年多了也未給劉強藍繳納工傷保險。2017年10月13日,劉強藍在工作中不慎砸傷腳部,經有關人員調解,建築公司支付劉強藍賠償款30000元和解了事。2020年2月劉強藍向建築公司主張法定工傷保險待遇,建築公司不予支付,劉強藍將建築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認為,雖然雙方就工傷事宜私下簽訂了賠償協議,但距離法定賠償額(76134.9元)相差甚遠,且是在工傷認定及傷殘等級鑑定之前作出,故該賠償協議對陳某而言是顯失公平的,符合可撤銷情形。應當予以撤銷。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法定標準支付劉強藍工傷保險待遇。
  • 勞動者發生車禍,人身損害和工傷待遇可以進行雙賠嗎?
    在現實生活中,勞動者在交通事故中又存在工傷時,即構成工傷與交通事故2個法律關係,有的人因交通事故受到人身傷害,既被認定為交通事故也被認定為工傷,但是有的既能按照交通事故的相關規定獲得相應賠償,也能按照工傷的相關規定獲得相應的工傷待遇;有的卻只能按照交通事故獲得賠償。
  • 工傷保險費可補繳,但工傷待遇不可追溯……
    實踐中,有些用人單位因種種原因未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當勞動者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可以通過補繳工傷保險使社會保險部門承擔相應費用和待遇嗎? 當地社會保險部門認為,按照《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等的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應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02 到底依據的是什麼?
  • 紮實推進「建築行業工傷保險宣傳培訓集中月」活動,讓工傷預防深入...
    主題宣傳培訓月活動,利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創新宣傳方式,突出重點時段、緊扣重點業務、聚焦重點人群,開展豐富多樣的工傷保險政策集中宣傳活動,提高施工企業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和施工人員工傷預防意識。一、舉辦工傷預防培訓公益雲課堂。邀請專家教授舉辦兩期建築企業和職業病工傷預防培訓公益雲課堂,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全市建築企業、用人單位和職工工傷預防安全生產意識提升,為網友現場直播送安全,線上線下一起互動。
  • 勞動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因工受傷,是否可以認定為工傷?
    經雙方律師協議後達成意見為:1.公司先支付朱某家屬10萬元,朱某家屬先埋葬朱某;2、朱某家屬為朱某申請工傷,公司給予配合,3、如果人社部門認定朱某為工傷,工傷按照工傷待遇賠償;如果朱某認定不了工傷,公司支付的10萬元就是賠償款,朱某家屬不退。
  • 單位如何給員工買工傷保險?工傷保險怎麼報?
    工傷保險是通過社會統籌的辦法,由用人單位繳納,在勞動者遭遇工傷時給予補助的社會保障制度。如今,每個企業都要給員工購買工傷保險,避免意外的發生。那麼,單位如何給員工買工傷保險?工傷保險怎麼報?工傷保險多久才生效?吉林常春律師事務所曲彥寶律師解析。單位如何給員工買工傷保險?
  • 工傷發生後,私了有效嗎
    【法官後語】勞動者在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為了杜絕「後顧之憂」,於是私下和勞動者籤訂協議,一次性解決雙方已經產生或將會產生的糾紛,意欲涵蓋所有基於勞動關係產生的所有糾紛。這種私了協議的賠償數額往往比《工傷保險條例》所確定的工傷賠償數額低,因而糾紛依然不可避免地被引發。
  • 家中猝死,抗疫一線醫生被裁非工傷,過勞死定工傷難,可侵權之訴
    壹:堅持抗疫一線,家中猝死,不予認定工傷自疫情爆發以來,和其他醫生一樣,劉文雄一直堅持在抗疫一線,工作量是平時工作量的3倍,凌晨不幸在家中猝死,家人及時提交工傷認定申請,但是有關部門經調查後認為,劉文雄不符合工傷認定條件,不能認定為工傷,而且該醫生也並非感染新冠肺炎,也不符合人社部最新下發的工傷認定條件。
  • 若走完全部工傷賠付流程需要多久?勞動者應留存證據以備不時之需
    公司狀告黃某某一審傳票一審判決下發以後,公司再一次不服,於2019年11月18日,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或者公司與勞動者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或者發回重審。第一步確認勞動關係之後,還需要經過工傷認定,工傷認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複議,行政複議之後還可以行政訴訟,行政訴訟再經歷一審二審,再接著是勞動能力鑑定,最後是工傷賠償訴訟。
  • 工傷保險繳費標準是什麼?怎麼知道自己交沒交工傷險?詳細介紹!
    工傷保險是五險一金的一部分,在工作過程當中因為工作的原因而發生受傷的情況時,通過工傷保險,我們能夠獲得一定的補貼。工傷保險保障了我們在受傷或是生病的時候發生費用、或是因受傷或生病而暫時失去勞動力及相應收入的損失的一種補償。那工傷保險的繳費基數是怎樣確定的呢?
  • 七級工傷單位就只賠了1.1萬,工傷私了應該注意些什麼?
    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是最容易產生勞動糾紛的情形之一,工傷賠償案件演化為刑事案件的情形也時有發生,究其原因是勞動雙方在事故發生後的處理方式有問題。 是否屬於工傷,是發生糾紛的原因之一,雙方對是否屬於工傷問題有爭議,又不知道工傷的認定流程,糾紛就產生了。
  • 【以案說法】什麼情況下受傷才算工傷
    工傷賠償一直是勞資雙方發生糾紛的重點領域,一旦受了工傷該找誰賠?出現傷亡後責任由誰來承擔,往往是勞動者與僱主、單位之間產生糾紛的爭論點。為此,我們邀請甘肅正步律師事務所的宋瀾律師就此類案件中出現的法律問題進行詳解。記者:什麼情況下受傷才算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