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96」工作制引起社會熱議。在程式設計師圈子裡頗有名氣的代碼託管平臺GitHub上,有人發起了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意為「工作996,生病ICU」,「996」即許多企業的程式設計師工作狀態,從上午9點幹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對於這一工作機制,網友議論紛紛。「996」工作制普遍存在於哪些行業?員工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法律作何規定?
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是「996」主要群體
作為濟南某知名企業的算法工程師,王毅直言,「996」工作制已成常態。「對我們來說,早上9點上班,晚上都不一定9點能下班,周末單休有時也難以保障。」王毅說。
王毅介紹,2017年6月入職後,自己享受的私人時間屈指可數。「在進入這家企業前,就聽說特別能加班,入職後,發現加班已經是常態化,別人都在加班,自己早下班心裡總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兒。」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996」對王毅來說都不算是加班。有時候有重要的項目需要緊急完成,需要加班到凌晨。「我認為加班不是問題,重點是這個企業要值得你去加班。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要奮鬥?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一方面是為了有好的生活,好的生活就需要金錢來打基礎。我們不反對加班,但反對免費加班。要讓我們付出的勞動要和得到的報酬成正比,這樣年輕人才有信心並心甘情願去加班。」
記者採訪發現,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成為「996」工作制的主要群體,而這一群體多集中於網際網路公司。
去年1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大學中國時間利用調查與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與14個主要國家相比,2017年中國有酬勞動時長排名第一。滴滴發布的《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中,一家知名電商以23點16分的平均下班時間,成為中國最「狠」公司冠軍。
有企業為規避法律風險實行隱形「996」
徐力是濟南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清明節三天假期,徐力在公司加了三天班。「我們公司基本就是隱形的『996』機制,公司為了規避法律風險,不會明文規定你朝九晚九,但從主管到基層員工,沒人敢在晚上9點前離開公司,也沒人敢周六不來加班。」
同樣在網際網路公司上班的技術部門員工孫聰告訴記者,公司推崇奮進者文化,提倡加班,但不會明文規定「996」工作制,部門領導會告訴你,項目緊急,需要加班。「為了工資,為了生活,我們只能接受。對於加班的權益,很少人會去爭取,畢竟現在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孫聰說。
一方面是對加班的憤懣,一方面又不得不屈從於現實的無奈,孫聰感慨,要賺更多的錢,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立足,就要多加班嗎?「這不應該成為社會的主流,也不應該成為有些人所倡導的企業文化。」
這是否代表了廣大加班族的心聲?濟南某電子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招聘的時候,不少求職者十分關注加班的問題。「朝九晚五嗎?需要經常加班嗎?」是求職者經常詢問的問題。「每個行業特點、性質不同,像網際網路行業,有些特殊工種如程式設計師、工程師等,如果出現了重大緊急情況,如程序崩潰,自然需要加班。加班無可厚非,但企業需要給予加班員工一定的補償,使員工在加班缺失的東西在其他方面補回來,使他們的權益得到保障。」該負責人介紹,「我們應該提倡巧幹,而不是苦幹。現在不少員工面對的問題是,一方面,許多企業將『996』當作職場雞湯,另一方面則是不僅缺少相應補休,也沒有足額向員工發放工作日加班和節假日上班的加班費。」
「996」工作制嚴重超出《勞動法》對工時的規定
濟南某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授分析,要警惕「996」工作制擴大化,應該引起重視。「比如,在程式設計師群體中,越來越多人陷入『996』工作制這一境況,程式設計師加班的背後,則是其企業的配套部門也在加班,為了適應其工作時間,行業上下遊的關聯企業員工,自然也不得不加班,導致『996』工作制擴大化。」該教授說,「久而久之這會成為一種常態化工作機制,這是非常可怕的,員工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幸福都會受到影響。」
山東省總工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事實上,「996」工作制要求下的工作時長已經嚴重超出《勞動法》對工時的規定。
該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按照我國的勞動法律法規,我國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而按照「996」計算,每天去掉1個小時午休時間,員工工作時長高達11個小時,一周高達66個小時。
「對於加班時間,法律規定每日『一般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且加班的前提是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