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A股再迎長線增量資金入市,機構投資者話語權將進一步加強。
本周A股急剎車,兩市大幅震蕩,前期漲幅較高的個股迎來普遍回調。受系統性風險和英國停用華為5G設備事件的影響,通信、電子、計算機等板塊跌幅居前,萬得華為概念指數一周下跌8.86%。
機構堅守的業績長牛股出爐
周末A股傳來重磅利好。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公司配置權益類資產的彈性和靈活性不斷增強,最高可佔到上季末總資產的45%,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新華人壽、人保財險、太平財險等行業大中型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由原來的30%提高到35%。
天風證券研報測算,短期角度,出於風險偏好和I9法則的考慮,保險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上,可能不會很快增加權益配置。長期角度來說,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數據,截至2020年一季度,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餘額為4.38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22.57%。其中,股票(含基金)在權益類資產中大概佔一半。假設未來三年保險資金運用餘額按每年10%增長,新規之下權益類佔比提升至24%、26%、28%、30%四種情形,則理論上分別對應每年股票市場的增量資金2900億、3700億、4500億、5300億。
近年來,以公募、外資為主導的增量資金加速入場,對市場風格產生了深刻影響。未來隨著險資進一步入場,A股機構化進程有望加快,績優股與尾部公司分化加劇。
證券時報·統計,2017~2019年淨利潤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在30%以上且2020年中報業績增速仍超過30%(中報、快報、業績預告)的個股有19隻,包括千億市值龍頭立訊精密和長春高新。其中,14股今年一季報前十大股東中出現了公募基金、社保基金或險資的身影。理邦儀器、三全食品和康龍化成中報預告淨利潤翻番,中南建設和中聯重科過去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速超過100%。
從一季末基金+社保+險資三大類型機構持股比例來看,14股中新媒股份和心脈醫療獲三大類型機構股東持股佔比分別為32.88%和32.2%,機構持股比例最高。長春高新、深南電路機構持股比例均超過20%。險資重倉比例最高的是密爾克衛,一季末險資持倉佔流通A股比例為10.03%。
下周市場怎麼走?
本周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了5%、4.07%和4.18%,周五兩市成交出現縮量跡象。
光大證券認為本周的震蕩是市場在中高估值水平下的正常調整,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市場在經歷了二季度由貨幣驅動的估值修復後,未來市場上漲動力將切換為盈利驅動,而在企業盈利復甦得到市場普遍認可之前,市場可能會存在調整的壓力,即「貨幣驅動向盈利驅動的驚險一躍」。但隨著國內經濟逐漸復甦,企業盈利改善也是大概率事件,本周公布的GDP增速等數據也反映出了中國經濟正在快速復甦,因而等到企業盈利復甦得到市場認可後,市場仍將具備繼續上漲的動力。配置上,受益於經濟復甦的周期板塊以及受益於政策寬鬆的科創板塊仍將是下半年的兩條投資主線。
長城證券認為A股前期股價和估值上升節奏過快,短期調整不改長期「健康牛」邏輯。目前國內經濟保持恢復節奏,企業盈利大概率拐點已現,流動性拐點仍未到來,監管和改革引領市場朝長期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全市場估值中樞已經抬升的當下,後續上漲節奏將趨於平穩,震蕩向上的概率較大。即將進入中報業績密集披露期,市場主導因素將逐漸回歸到公司業績上來。
聲明: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