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同一個字在同一首詩詞中反覆出現,無累贅之感,堪稱妙手

2020-12-21 彥曰

中國詩詞在很多時候為了避免重複,經常會用省略方式,如互文,「秦時明月漢時關」,並不是指秦朝的月亮和漢朝的關塞,而是指照過秦漢的明月,秦漢時期開始建設的關塞。類似的還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這種互文現象避免重複,顯得幹練、整潔,且朗朗上口。

但文學作品有些時候也需要不斷反覆,一詠三嘆,起到提醒、強調、突出、重視的目的,以《詩經》最為典型,當然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也是如此,連李白都讚不絕口,不敢再寫黃鶴樓。

中國歷史上女性地位低下,很少有受教育的機會,留下的詩詞也比較少,但李清照是個例外,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作品中有一首詩,將「花」字重複了17次,一起看看她的《殘花》:

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

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

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花開花落花沒有悔恨,緣分來去如流水不可強求。花的凋謝是為了再次開放,我卻因花瓣的飄飛而悲傷。為花的悲傷讓我落淚,為花的落淚而讓我心碎。花的飛舞如同花在落淚,花的淚珠又像飛舞的花瓣。那花開之後是為誰凋謝,花的凋謝又是為誰而悲傷呢?

李清照以「花開花謝」為創作對象,借花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無奈愁苦之情。通過描述花朵盛開、凋零之景,展現了自己奔波、飄零的一生。

《殘花》可以說是作者的自我寫照,借「殘花」自喻,烘託自己悲寥的一生。花開、花落、花謝、花飛、花悲、花淚、花碎、花舞、花哭,花瓣飛。作者就像一朵鮮花,從蓓蕾到初開、綻放,隨風舞蹈,再到敗謝,花瓣紛飛,最終破碎,零落成泥碾作塵,不見蹤跡。

歷經嬌嫩、繁盛、衰敗,美好與悽涼似乎連接在一起,或許這就是人的一生吧。

為花悲,為花哭,為花泣,最終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表現了作者多愁善感的個性,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懷之情。

生活很多時候是無奈的,尤其對封建社會的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李清照雖有才,但終究抗不過國破家亡,流離失所,鬱鬱而終。另一個才女,被稱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的賀雙卿,雖然處於平淡的社會,但她的生活卻更為悽苦,忍受丈夫、婆婆的各種折磨、凌辱、欺壓,在20歲人生最美好的年齡離開了人世,堪稱悲劇中的悲劇,然而她在詩詞上卻是天才,沒有受過系統訓練,只是旁聽了私塾課程而有很高的詩詞藝術成就,並流傳於世,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她有不少詩作,今天看她這首同一個「春」字在同一首詞中重複出現28次,但意味深長,落淚不止。詞為《春從天上來 餉耕》:

紫陌春情,漫額裹春紗,自餉春耕。小梅春瘦,細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記那年春好,向春燕、說破春情。到於今,想春箋春淚,都化春冰。

憐春痛春春幾?被一片春煙,鎖住春鶯。贈與春儂,遞將春你,是儂是你春靈。筭(suàn,算)春頭春尾,也難筭、春夢春醒。甚春魔,做一場春夢,春誤雙卿!

「餉耕」就是古時農村交通不方便,為節省從家到田地間來迴路上花費的時間,白天去勞作時中午不回來,午飯由家人送到田地裡或者早上自己帶到田地裡,也就是給種地的送飯或自己帶飯。80年代以前農村出身的務農子弟有這種經歷。

春天百花開放,自是美好的季節,即便是種地,年輕的女子外出耕作也會打扮一番,帶上午飯,準備在田間勞作一整個白天。梅花在初春還顯得有點嬌小,嫩草細牙,春光明媚,春天的田野裡到處生機盎然。記得小時候,春天是美好的,我悄悄地向春天的燕子訴說自己的心事情感。嘆如今,春風裡的我卻無處訴說,只好將心事化作春天的淚水,融化在春天的冰塊中,讓它更冷,更傷懷。

我多少次憐憫春天,痛失春天,我就像春天的黃鶯鳥,迷失在春天的煙霧中,無所適從。春天給了我美好、給了我失望、給了我痛苦,春天呀,你的靈魂究竟是怎樣的?人世間能夠知道春天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但不知道美好的春天什麼時候能夠再回來,難道只是一場美夢而已嗎?我的幸福永遠都不會來臨了嗎?春天呀,你給了我夢想,到頭來卻是一場幻覺,你耽誤了我一輩子呀!

詩人通過春天的描寫,回想少女時期美好的生活,而婚後的現實卻是心酸和眼淚,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最終只是一場夢而已。

李清照的落花,賀雙卿的春景,雖然曾經美好無比,然而在苦悶悽涼的現實中都化作傷心欲絕的悲歌。

同一個字在同一首詩詞中反覆出現,這兩首詩詞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感情細膩豐富,對比強烈,可惜就是過於悲傷,越讀越想流淚。

相關焦點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詩詞是一種可以跨越國界的力量
    總有一些句子的力量讓人被靈魂一擊,從而產生從顱頂到內心的一種撞擊,這樣的例子,就在前幾天引發的討論「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和「武漢加油」中,繼而衍生了我們的古典文化教育、中日文化枝源等等的討論。詩詞跨越國界的力量詩詞對於中國而言,也有這樣深遠的情感共鳴。每一首流傳下來的詩歌,都被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記載了我們民族不絕的血脈。這條綿長千年的文脈,被一個個微小的文字串聯起來,匯成漫天的繁星,照亮了民族前行的路。
  • 精選:十首超有畫面感的詩詞,哪一首驚豔了你?
    這畫中可能是浩瀚沙漠中一縷孤煙直上,黃河邊上一輪落日渾圓;還可能是一條巨大的瀑布如一條白練從懸崖上飛流而下;甚至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溪頭草叢間臥剝蓮蓬的畫面。大概世間之美無不可成詩成畫之物!一個寂寥的秋天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愁緒就著眼前之景,詩意渾然天成。月亮已緩緩落下,烏鴉在漫天的寒氣中不時啼叫著,江邊的楓樹和船上的漁火星星點點,這些景象無一不在勾起詩人內心的愁緒,詩人獨自傍愁而眠。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唐朝是個天才輩出的時代,同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七歲便寫出了婦孺皆知的《詠鵝》;杜甫據說也是七歲的時候,寫了一首《鳳凰詩》,雖然沒流傳下來,想必也是不輸《詠鵝》;還有一個叫林傑的詩人,寫下「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也是年僅七歲……
  • 風起君相憶之詩詞:憶秦娥 中秋月五首
    因為喜歡舊體詩詞,故經常在舊體詩詞版塊跟詩友探討舊體詩詞,卻遭到一小編之譏諷,於是開始學習詩詞格律,從此按舊體詩詞格律嚴格寫作。也在中秋後不久,卻是情感受挫,於是有萬念俱灰之感,遂一心學習唐宋大家詩詞,在學習中創作,暫時忘了心頭之念想。差不多過了一年,又是中秋臨近,翻到這篇作品,發覺有太多錯處,遂依【李白 憶秦娥】譜加以修改。
  • 除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古詩之美其實無處不在
    說這話的人,才是那個不珍視傳統文化的人,要不然,他怎麼會不知道他寫下這段話時所用的漢字,就是古往今來的詩詞的靈魂所在。中華文化之所以流傳五千年,就是因為我們從未摒棄過傳統文化,那些精神就在我們的血液中,要不然又怎麼會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而感動?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一種觀點認為句中除韻字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即為孤平,代表人物是王力先生。這個定義不太明確,用於同是五言的「仄仄仄平平」就不對了,因為它雖然「除韻字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但它不屬於孤平。另一種觀點是從孤平一詞的字面上「顧名思義」而來的,認為只要「兩仄夾一平」就犯孤平,代表人物是啟功先生。
  • 「回文」在詩詞創作中的運用
    「回文」在詩詞創作中的運用回文,本是一種詩體,屬雜體詩。顧名思義,其詩是能順讀倒讀皆能成章的。相傳十六國時前秦女詩人蘇蕙因織錦《璇璣圖》而聞名。亦作「迴紋詩」。十六國時前秦竇滔久戍不歸,其妻蘇蕙思念心切,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凡840字,縱橫反覆皆成章句,詞甚哀惋。
  • 同為後主卻「同命不同運」
    南唐後主先說說兩位後主的「同命」之處。兩位後主都是少年登基,登基後都是無心政事,醉心美色;喜愛文學,尤其喜愛豔麗辭賦;同遭滅國之難,同淪他國之囚。《玉樹後庭花》中的名句「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被後人稱為亡國之音,就是陳後主的代表作。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也是出自這首《玉樹後庭花》。後被隋文帝楊堅滅國,成為亡國之人。
  • 納蘭容若被皇上橫刀奪愛,寫下一首詩詞流傳千年竟然還是抄襲的?
    就是上面這首《畫堂春》,第一句堪稱千古名句,而駱賓王在《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這一篇詩詞當中也有一句「一生一代一雙人」,所以有人就認為清朝時期的納蘭容若抄襲了唐朝時期的駱賓王,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正是因為有這種「悲催」的情感經歷,納蘭容若一度傷心欲絕,所以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詩詞中,藉此來抒發傷感與落寞之情,而這首《畫堂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第一句我們暫且放在這首詞當中去理解,鏗鏘有力,堅韌無比,接連而來的三個「一」字是詞人對愛情堅定不移的呼號,可是情投意合的兩個人終究要被拆散,分隔兩地的情人只能黯然銷魂。
  • 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戰爭是最為殘酷的行為,橫屍遍野、流血漂櫓。很多仁人志士為了保家衛國,在戰爭中英勇就義。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每個大悲劇下面,都涵蓋著無數個小悲劇,歷朝歷代的帝王都無法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
  • 縱觀詩詞之美,體驗盛世風光
    今天帶領大家體驗一下從古至今詩詞的美感,讓我們在詩詞的海洋中遨遊一回。從我國出現的第一首漢樂府詞到現在的散文詩集,承載了多少前輩的心血,才有了今天這麼美、這麼豐富的詩詞。古人推崇農耕生活,詩人們看到農民辛苦勞作,便寫出了: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的傳奇著作,還有一年四季,四季輪迴,各有其特點,詩人們看到如此美景,即興而發,寫出了許多優美的詩句,比如: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中的一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生動形象的描寫了春天景色滿園的盛況。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千年來從未被超越,開頭6個字便讓人拍手叫 絕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千年來從未被超越,開頭6個字便讓人拍手叫 絕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他算得上史上的一名傳奇人物!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迷戀奢華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整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得住自己的國家。
  • 白居易最有畫面感的一首送別詩,20字直擊內心,結尾韻味無窮
    ,明月何曾是兩鄉」、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總之,送別之作不可勝數,其佳作,也非常之多,送別詩在唐詩中佔據了很大的一個比例,但是,即便送別詩再多,也總是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哪怕是在千年以後。
  • 小學生專屬的詩詞大全|詩書同練,一舉兩得
    「聽」,書中配有近600分鐘音頻,掃碼即可收聽全詩配樂朗讀、白話譯文和詩詞鑑賞;「讀」,每一首詩都標註了朗讀節奏,1~2年級全詩標註拼音,方便學生誦讀。為降低學習門檻,書中設置了作者介紹、字詞釋義、全詩譯文、詩詞鑑賞、延伸閱讀等欄目,並且每一首詩都配有一幅全新的手繪彩色插圖,這些不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感受詩人情感、體會辭藻意境,接受更全面的詩詞薰陶。
  •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詩詞微塾 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前人評論「此詩亦善寫情景,而『人隨雁遠』一聯,有無限思想,無限感觸,抵得徵夫思歸之作。」僅談內容,沒談及表現形式;如不細讀,未必想到這是「迴文詩」! 根據詩題可以變化得迴文詩一首: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晚春。
  • 李清照一首「懶」詩,一個「花」字用了17次,重複度高卻成名作
    我們都知道李清照詞寫得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她的詩寫得也很不錯,有一首詩便是李清照的隨筆之作,卻被世人稱之為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全詩僅僅只有54個字,單一個「花」字就重複了17次,沒成想卻成為了她隨筆中的巔峰之作,成為了千古絕唱。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我們在蘇軾的詩詞中,總是能讀到豁達中藏著的萬千無奈。他是一個經歷了生活苦楚,依舊對這苦難生活報以微笑的人。誠如林語堂所言:「蘇軾已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 同為青春文學領軍人物,韓寒與郭敬明各自的一首歌詞詩,高下立判
    韓寒與郭敬明同為80後文學主力軍,都曾在我們的青春裡意氣飛揚,熾熱過,追尋過,共鳴過,在很多人的心中,他們的地位不相上下。由於二人都是發跡於新概念作文大賽,又同為80後新生代作家,因此常常被拿來作比較,近乎二十年過往,大眾仍對之樂此不疲。
  • 「小樓同題」難忘的2019詩詞選評(蘇俊)
    【小樓同題】難忘的2019詩詞選評暮春還鄉莫真寶(北京)攜手還田宅,青山舊靄深。有林喧宿鳥,無事動塵心。頸聯見依戀之情,明月春波,不忍舍也;書熬長夜,不忍別也。尾聯「輕」、「暫」二字極煉,輕者,悔也!惜也!暫者,終當又別也,情結也!鄉愁也!字字唯心,非徒字面而已。離別深圳與友沿深南大道至蛇口港武立勝(北京)久慕深南美,況同詩侶遊。
  • 蘇軾被貶海南,作一首描寫春光的絕美之詞,詞中含有七個「春」字
    進入人生中的最後幾年,蘇軾垂老投荒,布衣蔬食,生活條件變得十分惡劣。再加上愛人王朝雲於上一年去世,身處瘴煙蠻雨之中,面對絕境之時,蘇軾內心卻十分坦然。他用極短的時間就接受並愛上了海南島,在三年之間,創作詩詞文章共30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