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前,生鮮電商行業迎來倒閉潮,一場疫情之後,萎靡不振的生鮮電商在社區團購火熱的形勢之下,又昂起半個頭顱。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中國今年前三季度已新增超1.4萬家生鮮電商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16.8%。其中,二季度新增超過6600家相關企業,同比增長52.3%。
另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消費者對於生鮮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長,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有顯著的提升,預計到2023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
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作為國內首家生鮮電商的易果生鮮卻被曝破產重組,一時間生鮮電商入局者紛紛被澆了一盆冷水,人人自危。
生鮮電商對企業的冷鏈物流有較高的要求,同時我國生鮮產品銷售以線下農貿市場為主,線上滲透率仍然較低,此外,生鮮產品傳統產業鏈還存在產業鏈較長、整體效率低等問題。
上述種種可以看出,生鮮電商行業可謂是加入容易,維持不易,想要取得長足發展,便要卯足了勁,好好下一番功夫。
如何留存用戶而不被市場淘汰,各個企業有不同的見解,在這其中,盒馬開闢了另一條路。
盒馬作為阿里參與新零售的種子選手,自2017年上線以來,已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21個城市開設門店,截至9月底盒馬已開出222家門店,年活躍消費者超過2600萬。
在短短幾年之內,盒馬的迅速擴張有其獨特之處,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盒馬從內部挖掘品牌價值,圍繞自身打造品牌效應鏈,建立品牌的認知度,以此拓展消費圈層。
早在2016年,盒馬鮮生開出第一家門店之時,便推出了盒馬牌五常稻花香大米;2017年,盒馬推出手工現做鮮食「盒馬工坊」、包裝淨菜品牌「日日鮮」與「日日鮮」牛奶;2018年,盒馬推出年費為188元的「盒馬X會員」計劃;今年10月,首家「X會員店」開業,自有品牌商品SKU佔比達20%。
目前,盒馬已經形成了自有品牌商品體系,擁有超過1000種自有品牌商品,包括盒馬藍標、盒馬工坊、盒馬日日鮮等品牌,盒馬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佔比達到10%,在國內零售行業裡面是最高的。
在自有品牌的價格方面,盒馬存在一定的優勢,自有品牌商品的成本構成,主要包括原輔料採購成本、包裝材料成本以及供應鏈的物流成本,憑藉阿里的物流服務網絡,盒馬的支出大大減少,對自有品牌的定價會較其他的零售商更低。
另外,盒馬的自有品牌業務由採銷團隊負責運營,「只有盒馬有」是他們的目標,盒馬針對上遊供應鏈強調買手制,重視獨家性,以此實現差異化選品效果,使用這種策略吸引消費者後,盒馬的利潤空間迅速上升。
盒馬CEO侯毅曾表示,未來三年內盒馬的自有品牌銷售額佔比要達到整體營收的50%以上,同時令供應商能接受「專供」模式,讓盒馬買斷某些單品的供應權。
一方面,盒馬取得生鮮市場份額一部分原因是在自有品牌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近兩年盒馬陸續衍生出菜市、mini、F2等六個新業態,試圖以多種業態佔據用戶不同場景下生鮮消費的流量,擴大流量入口來轉化用戶消費,今年其還推出「盒馬優選」和「盒馬火鍋」,嘗試入局社區團購和火鍋市場。
在局勢不算明朗的生鮮電商行業中,盒馬透露了一個重要訊息,生鮮電商的路該往哪個方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