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網友問,學吉他為什麼要多聽多看別人的演奏,說有時看也沒看懂個什麼,就是感覺別人彈得太流暢了,太好了,但一到自己手中,怎麼就彈不出來?
那麼學吉他為什麼要多聽多看別人的演奏?小編就自己學吉他以來的經歷總結了一下,看別人演奏的好處。不對之處還請朋友們相互探討。
學吉他看別人的演奏,到底要看什麼?
初學吉他時,小編首先看的是大神琴歌的演奏,還有一個名叫琴放的演奏,那簡直看得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然後是葉銳文,然後是很多的民間高人,包括一些少年,大學生,真是個個牛得狠。可是只能看,學不來,看著自己笨拙的雙手,彈個單音還想半天,還不流暢,一下子就失去了信心,但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那就慢慢學。
其實初學吉他時,看別人演奏,就是一種羨慕嫉妒恨,然後在此基礎上充滿嚮往之心,樹立信心,其實看不了什麼名堂來。
學指彈時,再看別人彈吉他,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開始關注他的換指方法,左手轉換的方法,左手的按弦方法,怎麼才能避免有雜音,怎麼才能避開左手滑動時出現吱的雜音,為什麼手指要那樣按,手指的先後順序,右手的撥弦方法,為什麼那樣撥弦,為什麼他們彈的音色比我的好聽,為什麼那麼飽滿圓潤,節奏感強等等。
當你跨過彈唱,學習指彈時,你再次看別人彈奏,就會有目的看。
小編最初是為了學指法,當時為了學《天空之城》,可是拿的六線譜上沒有指法,手指根本不知往哪按,彈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沒有進展,於是去看不同人彈的視頻,最後一幀一幀的暫停看左手的指法,最後算是學會。
其次,看別人演奏的視頻,可以提升對比性,來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比如小編在學《女兒情》時,先找的是琴歌泛音版女兒情,結果拿到譜子後,根本彈不來,因為琴歌的編曲左手手指跨度太大了,就是對照著他的視頻,依他的指法,咱還是彈不成。
為此,就開始找原因,為什麼手指張不開,別人也是手啊,能按著,我也應該能按著啊,於是找到原,就開始練爬格子,練張開度,現在基本四品的大跨度也能按上,但還是放鬆不了,手太緊張,一緊張,琴就彈不好。
另外,就是音色,小編第二把吉他是單板的古典,迴響和高低音的效果很好,但卻彈不出別人那種顆粒感。找原因,發現右手的發力不對,彈出的音沒有根一樣,飄的,後來通過學習了解,知道了靠弦彈法,指根發力,經過半年多的練習,彈出的音色也變得飽滿。這就是看別人視頻,對比自己的結果。
第三,看別人的演奏視頻,可激發學習的方向。
曾經開始學指彈時,對於大神們的一些神一般的技巧,常常是看得目瞪口呆,想學也不知從哪學,後來就自己琢磨分析,那個鼓是怎麼打的,那個拍打弦是如何拍打的,要拍哪裡,那個Am技巧,重點在哪?
只要有心,就沒有不可能!用心研究別人的彈法後,然後自己在吉他試。
通過這種方法,小編找到腕鼓的訓練技巧,指鼓的打法,包括如何融入一首指彈曲,原理是什麼?包括後來學拍泛音,左手擊弦等等這些技巧,都是從看視頻中學來的,如是不看別人的演奏視頻,可能永遠就是53231323的那種分解式彈法,不過分解式彈法是基礎,練好分解式彈法,後面的各種技巧只要經過訓練,是可以練會的。所以,多看別人的演奏,還真的大有好處的。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學吉他也一樣,看得多,思考的就多,只要你有心,就會越學越有長勁。
彈琴說愛好,邊學邊分享,你的轉發和點讚是我分享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