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插兜、不掏手機不刷卡、將臉面向閘機的PAD一刷,乘客便順利通過了地鐵進站閘機口,全程不過2秒左右……
來源:新聞報導截屏
這是乘客在鄭州和西安地鐵的乘車場景 ,其背後的「人臉識別」行動支付技術是由成都智元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元匯」)提供,據「智元匯」研發中心兼行動支付中心總經理嚴軍介紹,「智元匯的刷臉進站技術,目標就是讓乘客高效、無感知地進入地鐵站。」
成立於2010年的「智元匯」是軌道交通場景最大的AI賦能平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提升乘客出行體驗的幸福感,為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提供「智慧乘運管理及服務」解決方案極具代表性的公司。具體來說,「智元匯」致力於以「人工智慧+」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在地鐵場景構建一個全新升級迭代的「智慧乘運管理服務體系」,創建並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的全新生態場景:「通人性、有溫度、懂關懷」的智慧出行服務體系和「有頭腦、會思考、可生長」的智能營運管理體系。
而其中,行動支付便是其「智慧乘運管理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嚴軍告訴36氪,對於地鐵的行動支付體系搭建,「智元匯」分別從乘客端、設備端、後臺端進行服務,乘客由現金購買單程票或票卡預充值轉變為刷臉乘車APP先享後付,智元匯充分考慮人機互動體驗對閘機進行改造,後臺系統則為人臉識別及支付提供算力支持。」嚴軍說。
操作流程上,乘客僅需要提前在當地地鐵支付平臺錄入臉譜信息,在經過閘機時刷臉即可通過,經測試,通過刷臉進站,提高了乘客的通行效率。
圖片來源:智元匯供圖
相較於傳統的刷卡支付來看,一方面,刷臉支付減少了地鐵乘車卡製作、回收以及人員清點等成本;另一方面,在提前錄入了乘客信息後,政府部門等也可以對地鐵人流進行監控和追蹤。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智元匯」的刷臉行動支付技術已經應用到西安、鄭州、哈爾濱等城市,而這些城市每日地鐵客流量都能達到上百萬。
當前,「新基建」的建設已經提上日程,智慧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而來,地鐵出行的智能化成為了「香餑餑」,國內的行動支付巨頭們都在爭先恐後的布局地鐵出行領域,地鐵出行領域的行動支付戰火也越燒越旺。而技術應用層面,藍牙、NFC之後,生物識別領域也出現了人臉識別、掌靜脈識別、虹膜識別等多種形式。在此過程中,「智元匯」的競爭優勢在哪?嚴軍表示,主要還看乘客的體驗度,乘客信息採集、現場使用的便捷性都非常重要。在原有的刷臉技術基礎上,智元匯疫情期間研發的戴口罩刷臉乘車技術,讓乘客即使戴著口罩,也能實現「輕鬆無感」刷臉進站。
目前「智元匯」移動中心涵蓋研發、產品等板塊,團隊深耕行業多年,人才多來自於軌道交通領域資深人士以及國內人工智慧領域頂尖人才,擁有對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運營的深度理解,具備技術整合和業務模式創新的綜合能力。
融資上,曾獲得商湯科技SenseTime A輪億元級投資,共同推動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的「人工智慧+」的進程,向全球輸出中國原創的「人工智慧+ 交通」 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