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馬拉小車」-虎嗅網

2021-01-04 虎嗅APP

根據5月4日披露的財報,2018財年阿里營收2502.66億,同比增長58%,創IPO以來最高增速。財報後的電話會上,CFO武衛透露2019年阿里營收增長目標是60%。


「主發動機」強勁


1)華爾街的「現實」


當今資本市場最看中的已經不是淨利潤,而是營收增速。營收是客戶用真金白銀給企業投的信任票,與市場份額、規模效益、議價能力正相關。營收高速增長,即使利潤率下降,仍然是資本市場的寵兒。而營收下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難逃「腰斬」。


由於基數小,中小型公司一旦處於順境,營收增速往往非常之高,同比增100%不在話下。如果多元化或併購成功,甚至會出現幾何級數式增長。


但是,阿里這種級別的公司要實現高速增長只能靠主業推動,沒有捷徑。#以頭拱地# 


2014年上市後,阿里營收增速明顯回落,2015財年、2016財年同比增幅分別為45%和33%。


資本市場一度認為阿里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而且電商業務收入已經接近「天花板」。不料隨後兩個財年,阿里營收增速分別達到56%、58%。


可以看到,阿里市值與營收增長高度相關,2016年是增速的低谷亦創上市以後最低市值紀錄。


其實,華爾街的「現實」是兩百年來被無數次「忽悠」的結果。即便是對蘋果,也只以iPhone出貨量和財報上的阿拉伯數字為依據估值。主流投資機構堅持這種理念,能夠有效降低市場風險。


比如看好特斯拉,相信它的市值能到1萬億美元。如果現在就把特斯拉炒高到數千億美元,如果這家公司不行了怎麼辦?不如大家都忍著,等馬斯克趟過所有的坑再說。


2)主動多元化


從財報看,阿里已經是一家多元化公司,旗下業務分為四板塊: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傳媒娛樂、創新及其它。


2017年,核心電商營收2140億,佔總營收的85.5%;雲計算營收133.9億,同比增長101%;數字娛樂營收195.6億,同比增長33%。


 

2017年,核心電商業務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為87.1%,略高於其在營收中的份額;雲計算在營收中的份額是5.4%,貢獻率7.3%;數字娛樂收入佔營收的7.8%,貢獻率僅有5.3%。#數字娛樂「拖了後腿」#


在中國,多元化往往成為巨頭們共同的選擇,但有主動、被動之分。


主營業務增長乏力、天花板近在眼前時的多元化,有被動自救的意味。比如百度大力發展視頻網站和O2O業務,為的是「救搜索業務的駕」。結果愛奇藝為營收增長作了極大貢獻,但燒錢太多,影響整體效益。預計拆分獨立上市後,情況會有所好轉。


阿里的「主發動機」——核心電商業務無比強勁,在這樣背景下的多元化在心態上、策略上都有相當大的主動性。即可像百度對愛奇藝那樣,「無論燒多少錢也要把營收突上去」,也可以把減少虧損作為唯一的KPI。更可以在兩個極端之間靈活選擇。


但主動、放鬆的心態也有麻痺作用,讓阿里忽視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電商業務高速增長的原因


2018財年,阿里GMV達到4.82萬億,相當於2017年中國GDP的5.8%、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4.8%。由於阿里2018財年與2017自然年只有三個季度是重合的,上述兩個比率並不嚴謹,但足以說明阿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阿里電商業務季節性明顯,營收的波峰、波谷分別為每個自然年的Q4和Q1,顯然與「雙十一」有關。


2018年Q1是2018財年的「波谷」,核心電商營收513億,比2017財年的「波峰」還高。

 


阿里電商業務高速增長,得益於三重因素:


第一重是「吃不完的紅利」。PC端沒紅利到就到移動端吃、「一二三線城市」吃光了還有「四五六線城市」,「剁手族」在年青人裡飽和了還有中老年,國內的人口紅利不多了還有海外市場……


第二重是「開放平臺」、「開放物流」模式顯露出優勢。經過多年努力打造,阿里電商平臺在基礎架構、對商家的服務和監督、支付、物流、雲計算等方面有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得以順暢地承接「紅利」。


第三重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帶來的「技術紅利」。阿里在財報中特別提到「個性化推薦」對業績改善的作用。


「一大拉三小」格局未變


1)核心電商


2018年Q1,核心電商業務營收513億,同比增長62%。整個2018財年,核心電商業務營收2140億,同比增長60%,為阿里上市以來最快增速。


核心電商是阿里唯一盈利的業務,2018年Q1息稅前利潤222億,而2017年Q4更是高達385億。2018財年息稅前利潤達1141億,平均每月95億。

 


其它三大塊業務——雲計算、數字娛樂、創新及其它,都是虧損的。


2)雲計算


2018年Q1,阿里雲計算業務收入44億,同比增幅為103%。整個2018財年,雲計算業務營收134億,同比增幅101%。


 

以雲計算業務的重要意義,每年虧損數十億並不為過,但阿里卻保持了克制。


從2016年Q4開始,雲計算業務息稅前虧損率大致在5%上下波動,虧損額不超過2個億。2018年Q1,息稅前虧損突然放大到3.5億,虧損率達8.1%。是財年末衝KPI還是改變了策略,需要觀察一兩個季度。



3)數字娛樂


阿里數字娛樂業務主要包括優酷土豆和UC瀏覽器。進入2018財年,這個板塊的增速一下跌至原先的零頭。2017年Q2收入41億、同比增加30%;2018年Q1,營收53億,同比增長 34%;2018財年營收,195.6億、同比增長33%。

 


增速劇降顯然不能從行業環境或運營方面找,肯定是經營方略發生了重大變化。


問題是營收增速掉了一個數量級,虧損卻並未收斂。2018財年息稅前虧損83.1億、虧損率42.5%;2017財年息稅前虧損65.4億、虧損率44.5%。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2018年優酷土豆版權預算為300億。果真如此,說明阿里數字娛樂業務的策略又發生了重大變化。


如果再不見效,阿里大概率會對數字娛樂業務作重大調整,套用魯迅先生的話就是「不在虧損中爆發,就在虧損中死亡」。


年初與優酷土豆的朋友閒聊,聊出一個特別大的腦洞:「阿里或許會把視頻業務賣給百度!


4)創新及其它


這個板塊主要包括高德導航、YunOS及螞蟻金服的小貨業務。進入2018財年,營收增速大幅回落,甚至有一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2018財年,阿里創新及其它板塊營收32.9億、同比增速僅為10%,居四大板塊之末。



創新業務增速放緩,但虧損情況亦在波動中好轉。2018年Q1息稅前虧損8.6億、虧損率87%。2015年Q3息稅前虧損也是8.6億,虧損率卻高達219%。


 

5)「大馬拉小車」格局短期不會改變


近年阿里各項業務的格局一直是「大馬拉小車」:電商業務利潤豐厚,拿「小錢」養著雲計算、數字娛樂及創新業務。在這些虧錢業務中,有的對電商生態的價值已經相當明確,如雲計算;有的還需要探索;有的面臨重新評估。


2018年Q1,雲計算等三大業務息稅前虧損合計38.1億,想當於電商業務息稅前利潤的17%,比2017年Q1高三個百分點。


從財年數據看,2018財年電商息稅前利潤1141億,雲計算等業務虧損121億想當於電商息稅前利潤的10.6%。而2017財年,雲計算等業務虧損101億,相當於電商業務息稅前利潤的12.3%。#「大馬」比較輕鬆#

 


儘管大格局不會變,小格局或會調整,比如數字娛樂板塊。


「核心電商」也是個「筐」


上文給人的感覺是阿里核心電商業務悶頭賺錢,生態建設、創新、探索性業務都放在其它板塊。其實「核心電商」本身也是個「筐」,不僅包含淘寶、天貓等「現金牛」業務,還有「菜鳥」「海外戰略投資」「新零售」等新創業務。


2018財年,國際零售及批發業務合計收入208.4億,同比增長56.3%。海外業務收入佔核心電商收入的9.7%,與2017財年持平,準確地說是「跟上了國內業務增長的步伐」。


這要歸功於海外零售業務。2018財年,海外零售業務收入達142億元,同比增長93.8%,而海外批發業務收入僅增長10.4%。



2017年9月,阿里斥資53億增持菜鳥,持股比例從47%增至51%。據此推算,菜鳥投後估值超過1300億。


阿里還宣布將在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用於研發、智慧倉庫及海外物流基礎設施。


2018財年,菜鳥業績開始併入阿里報表,貢獻營收67.6億。


阿里財披露,如果剔除菜鳥、新零售等業務的影響,2018財年核心電商業務息稅前利潤率為63%。


形象地說,核心電商這匹「大馬」不僅拉著三輛「小車」,背上還馱著「不少東西」。

相關焦點

  • 「大馬拉小車」也是種幸福
    好比『大馬拉小車』,除高標準完成工作外,還有精力孝親顧家、寫詩打太極,生活過得很幸福。如今,好比『小馬拉大車』,工作壓力大增,整天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鍛鍊身體和照顧家庭,幸福指數大大降低。更要命的是,由於手握重權,無處不在的腐敗陷阱使我如臨深淵。」老同學人前風光、背後的無奈與心酸令我始料不及。我問:「那你為何要去競爭這個職位呢?」
  • 中國常見的「大馬拉小車」有感!
    拖拉機的「大馬力小車」的這種現象十分常見!包括東方紅、雷沃這樣的企業,也都在適應這個變化。這樣的情況不能說,全是企業的錯誤,難道用戶就沒有過失嗎?舉一個簡單道理,大馬力小車這個說法是今年才有的嗎?既然農機行業一致認為「大馬拉小車」是農機行業的畸形發展,為什麼這樣的企業還是層出不窮呢?用戶需要這樣的拖拉機產品,因為便宜!
  • 拖拉機「大馬拉小車」消費警示下,為何大馬拉小車機型仍最暢銷?
    2019年3月,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大馬拉小車」問題農機產品消費警示,那麼現在銷的最好的拖拉機機型又是哪些呢?下面我們以銷量最高的內蒙古自治區為例進行分析。| 農機小課堂 | 拖拉機2019 年1-10月,內蒙古輪式拖拉機補貼銷量25744臺,有補貼銷量數據的輪式拖拉機生產企業共有127家。
  • 為什麼出口的拖拉機上鮮有大馬拉小車機型
    去拖拉機企業參觀時,如果你注意看,你會發現拖拉機企業生產的拖拉機有兩個版本,一個出口版本,一個國內銷售版本,國內銷售的版本多為「大馬拉小車」機型,出口機型卻都是正常版本的大底盤拖拉機。 到底什麼是「大馬拉小車」機型呢?一般而言,「大馬拉小車」機型是指發動機功率與底盤設計嚴重不匹配,發動機功率大大超過底盤所能承受極限的產品。那麼有沒有具體的標準來確認呢?
  • 大馬拉小車的背後是國產拖拉機的惡性循環,難進入國內的高端市場
    隨著拖拉機行業快速增長的不再,產銷量連年大幅下滑,一些原來在快速發展時隱藏的矛盾,也都暴露出來,首先是被大家廣為詬病的「大馬拉小車」現象,在2019年初被農業部發出消費警示,緊接著是多省下調大馬力拖拉機的購機補貼額度,有的省份的180馬力以上拖拉機補貼額度被近乎攔腰砍半,一時間大馬力拖拉機風聲鶴唳,那些僅靠馬力快速瘋狂上延賺取快錢企業遭到迎頭痛擊,拖拉機馬力快速瘋狂上延的勢頭遭到有效遏制
  • 或採用大馬拉小車
    或採用大馬拉小車 在前段時間的廣州國際車展上,廣汽傳祺品牌帶來了一款非常炫酷的4門轎跑車,這款新車型暫時命名為廣汽傳祺empow55,還沒有正式的中文名,不過最近該車型的量產消息已經基本確定,將會在2021年7月份正式下線推向市場,這款車具體的尺寸定位還沒有正式公布,但是從此前在車展上感受到的尺寸定位來看,預計定位在緊湊型級別,所以不難猜測這款車的競爭對手就那麼幾個
  • 一個月內9次大維修 「常發」拖拉機被質疑「大馬拉小車」
    「常發」被質疑大馬拉小車機主們告訴記者,他們在維權過程中意外發現該拖拉機標註參數與實際不符。購買時,農機行駛證和銘牌上標註農機最小使用質量(自重)是6100公斤,功率220馬力。經銷商卻擅自把原有銘牌換掉,改成了6400公斤,稱「方便政府補貼用」。
  • 哪款車最能稱得上「大馬拉小車」?老司機說了這幾款,你同意嗎?
    至於大馬拉小車,我前些年見過一輛改裝過的標緻207,其零百加速時間達到了3.9秒。但其實這不值得模仿,因為光發動機方面的改動就超過了7萬!但它還是一輛標緻207。有沒有人記得阿斯頓·馬丁Cygnet,A00級小車,和奇瑞QQ一個級別,比QQ還短,QQ是0.8和1.0還有1.1排量的,阿斯頓·馬丁Cygnet本來只是1.3排量的車,呆萌呆萌的,可阿斯頓,馬丁的工程師們將一臺4.7升V8的自然吸氣的發動機塞到這個小傢伙身體裡,490牛,436馬力,零百4.2秒,最暴躁的微型車,試問還有誰?
  • 阿里「陣亡全家桶」 :巨頭成長路上的墊腳石-虎嗅網
    當年科技界見證了雅虎中國和阿里的一場盛大併購,最後的結局,卻是雅虎郵箱、相冊等產品在國內的消失;口碑網也經歷了停止運營與重啟;阿里的淘江湖默默消失在網際網路江湖中……創業家&i黑馬梳理了阿里的產品「陣亡」榜,這份長長的名單,包含了阿里在電商、社交、搜索等不同領域的失敗嘗試。在阿里「做死」的產品裡,創業家&i黑馬也挑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
  • 大馬拉小車是罪魁禍首嗎?
    主要是近年來拖拉機市場上大馬拉小車機型盛行,放眼望去,市場上賣的最好的是大馬拉小車機型,農民最喜歡的買的是大馬拉小車機型,經銷商最喜歡賣的也是大馬拉小車機型,大馬拉小車機型以其馬力大、價格低、補貼高、經銷商利潤高等成為大家追逐的對象。
  • 透視「新基建」-虎嗅網
    大數據中心:和騰訊、阿里一起講「故事」「與阿里或騰訊合作開展大數據中心業務的上市公司值得重點關注,後續想像空間比較大。」作為網際網路、大數據、物聯網等上層技術的基石,大數據中心算得上是先導行業,實際也正在經歷高速增長。
  • UC的「大魚號」,俞永福的「小於號」-虎嗅網
    阿里文娛的俞永福搶在愚人節之前爆了個大料。否則差一點吃瓜群眾就不敢相信他的話了。3月31日,阿里文娛公開宣布了一系列針對業務、組織架構和資本方向的大動作,並且著重推出了一個擁有20億元資金池,統籌全平臺的帳號體系「大魚號」。
  • 公然叫板中央,虎嗅網好大的膽子!
    所以,在如此敏感的時候,虎嗅網公然跳反,身為國家,自然要施以顏色,直接關站或許太過,但應有的罰款,以及停戰整頓卻是必然。  說真的,即便虎嗅由阿里注資,且阿里在最近確實遭遇了頻繁打擊。  但如此頂風衝塔,著實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貨車違法變道釀事故離開 交警多種設備齊用迅速鎖定_ 龍虎網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社會新聞 > 貨車違法變道釀事故離開 交警多種設備齊用迅速鎖定
  • 京東上演蛇吞象,蘇寧恐成墊腳石-虎嗅網
    網民群情激昂,當當網李國慶,易訊網,也紛紛發聲明湊熱鬧,宣布參與價格戰,和京東死拼到底。    這件事情的實際意義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本身電商的毛利就比較低,而國美門店的毛利高達25%左右,京東價格本身就低於蘇寧不少,而家電業慣例,不同的渠道同樣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型號,根本無法進行直接的價格對比。所以,這次的宣言公關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 微信的「九宮格」和馬雲的「紙牌屋」-虎嗅網
    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並不看好這種辦法,「評論員容易高估入口流量對扭轉局面的作用,新浪在流量領先的時候,並沒有幫助樂居成為第一;騰訊也沒有幫助E龍成為第一;阿里也沒有幫助口碑網成為第一。流量大戶們仍然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保持著優勢,其餘的領域保持著想像空間」。或許很多人認為微信成功的決定性要素是龐大QQ用戶基數。
  • 臺劇「文藝復興」-虎嗅網
  • 臺積電的「護城河」-虎嗅網
  • 印度,「野生便利店」-虎嗅網
    雖然印度擁有世界上第二大公路網,但是因為卻因車道少路況差,城市內的行車速度是世界上最低的,開車出去一次也不是什麼方便事(圖片:travelwild / Shutterstock)▼
  • 賈樟柯的「最後一夜」-虎嗅網
    謝飛導演成了豆瓣網紅謝飛導演在平遙國際影展穿梭於各個影廳,集中看了非常多的國內外新導演的電影,並積極在豆瓣打分評論,一時之間成了影迷紛紛追捧的豆瓣紅人。8. 範冰冰成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明星大使範冰冰擔任了影展明星大使,但之後平遙影展再無明星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