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裝修完幾個月時間,很多業主會發現牆、頂面乳膠漆出現了細小的裂紋,相信許多施工的工地也遇到過這類情況,多數業主會以為是乳膠漆的質量或者施工不當引起的問題。
據專業人士分析,乳膠漆牆面開裂在裝修後一年左右出現得較多,季節交替時最容易出現,並且一些購買大品牌產品的業主家牆面也是會出現漆面開裂的狀況。但是,未必一定是乳膠漆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牆體或膩子的問題。
我們來具體分析下導致牆面開裂的幾項因素:
01
結構性裂縫
由於地震、地基沉降不均勻、溫度變化過大等導致牆內裂縫。
02
牆體接縫處施工不當
新牆與舊牆的結合處、磚牆與天花板的拼接處、牆面開槽施工處,如果材料或施工辦法不對,日後都容易開裂。
03
水泥質量問題或選型不對
水泥標號過高、水泥過期、沙子過細或含泥量過高、水泥砂漿的比例不對、水泥層沒幹透就刮膩子等原因,日後都會開裂。
04
基層未清理乾淨或膩子品質問題
原牆面的基層未清理乾淨,膩子未剷除,原有乳膠漆層與新膩子層分離。俗話說「七分膩子三分漆,好漆還需好膩子」,市場上,膩子和乳膠漆的假貨很多,尤其是膩子,個體小門店中80%都是摻了假的。選膩子時要看質量證書、生產日期,以防過期。一般的牆面漆都有配套的膩子出售,最好選配套的膩子。
05
塗料施工不當或質量問題
前一層塗料沒幹透就刷下一層,外面幹了、裡面未乾;或塗料一次塗得過厚,導致強度低;或沒有刷底漆,牆面返鹼導致膩子層粉化、開裂。市場上有「彈性面漆」,可降低開裂的程度,但作用有限。
另外,還有氣候與氣溫影響:施工期間烘烤、暴曬、大風直吹牆面;或氣溫過低,面漆不能形成連續的塗膜;或溫度、溼度劇變等日後都會開裂。
為了避免這些現象發生,應避免在低於10℃的氣候條件下施工。如果施工溫度偏低(但不能低於0℃),應提高乳液成膜助劑的用量,而不能沿用一般的助劑加量。
於裂縫處,我們先將基層均處理乾淨,再於牆面上鋪貼一層的確良布,或是牛皮紙和報紙,之後刷上膩子,再是乳膠漆。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起纖維張力,由此保證乳膠漆漆膜的完整性,方法也比較簡單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