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 / Ka雙頻共孔徑微帶陣列天線設計

2021-01-17 電子產品世界
1引言

隨著星載雷達系統的不斷發展,對天線性能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星載天線的雙頻雙極化(DFDP)已是發展的趨勢所在。Pozar指出,未來天基雷達系統將要求其天線子系統具備上述性能的同時且採用共孔徑結構,這使得對DFDP共孔徑天線的需求日趨緊迫。在公開文獻中,已有多種形式的DFDP共孔徑微帶天線研究成果報導。都運用了在工作於低頻段的方形貼片上開孔的方法,將工作於高頻段的方形貼片天線置於低頻段開孔處下方,分別構成了L/C雙頻段和L/X雙頻段的共孔徑DFDP微帶陣列。給出了微帶貼片天線和印刷縫隙天線交錯放置形成的一個C/X雙頻段共孔徑DFDP微帶陣列;給出了交錯放置的微帶貼片天線和印刷偶極子形成的一個S/X雙頻段共孔徑DFDP微帶陣列。和中所採用的交錯放置結構能適合更一般的頻率比。本文提出的共孔徑天線由Ku頻段十字形微帶縫隙和Ka頻段方形微帶貼片組成。Ku頻段十字縫隙置於Ka頻段貼片單元的下方空隙處,縫隙長度可以調節,因此能適用於一定範圍的頻率比。下文將詳細介紹這種天線的設計、結構和仿真結果,以及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2DFDP天線設計

拋物柱形反射面天線的性能對饋源的位置十分敏感,若雙頻段饋源其中一個偏離拋物柱反射面的焦線,難以做到兩個頻段天線的波束指向一致。將兩個頻段的天線共孔徑放置,便可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需要找到合適的結構將兩個頻段天線整合在同一套結構中。本文提出的天線結構如圖1所示,兩個頻段的天線在不同層共孔徑放置,上層的貼片不遮擋下層的十字縫且須相隔一定距離。兩個頻段天線共孔徑放置將會相互影響,為了避免這種影響使方向圖的對稱性變差,設計中Ku頻段十字縫隙和Ka頻段微帶貼片的分布須遵照圖1(b)所示的對稱原則。圖中十字縫隙和微帶貼片均關於X軸對稱分布,左、右十字縫隙恰好對應放置在左、右四個貼片的中央。

(a)側視圖

(b)俯視圖

圖1Ku/KaDFDP共孔徑微帶饋源單元

共孔徑天線在Ku和Ka頻段中心頻率分別為13.6GHz和35.5GHz。天線主波束沿著反射面軸向(圖1(b)中X方向)需要掃描,掃描角範圍為,該方向的每個陣元均獨立饋電以進行幅相加權。根據陣列天線基本理論,在Ku和Ka頻段避免柵瓣的陣元間距分別為: =17mm, =6.53mm,綜合考慮一定工作帶寬和結構嵌套後選取的陣元間距為:=13mm, =6.5mm。因Ka頻段所選取的陣元間距很小,致使雙極化的饋電網絡無法布下,Ka頻段目前只實現單極化。在垂直於反射面焦軸的方向上,Ku波段陣元由兩個十字縫隙組成,Ka波段陣元由四個微帶貼片組成。考慮到高頻段加工誤差對天線性能的影響非常明顯,暫時未採用可實現寬帶的多層結構。

圖1(b)中,Ku頻段縫隙天線沿X和Y指向的縫隙遠區輻射場分別為水平和垂直極化。Ku頻段陣元採用倒置微帶線饋電,饋電網絡位於開槽金屬面下方降低了饋線的寄生輻射。水平極化饋電網絡運用了倒相饋電技術[5],圖中一分二功分網絡總口到兩個分埠的波程相差(為介質波長)。

由於Ku頻段水平極化饋電網絡不對稱,導致在一個陣元的水平上無法實現該極化遠場方向圖的對稱,因此必須在陣元之間找到一種合理的排列[5],使方向圖對稱和提高交叉極化電平。對各種排列方式的仿真結果表明圖2(a)所示的排列方式方向圖對稱性好且交叉極化電平較低。同樣對Ka頻段各種排列方式進行仿真後發現,圖2(b)所示的排列方式方向圖較好。

(a)Ku頻段

(b)Ka頻段

圖2Ku、Ka頻段陣元之間的排列方式

3DFDP天線陣列的仿真結果

仿真設計時,首先利用HFSS軟體分別建立Ku、Ka頻段的天線模型,將獨立模型的方向圖和駐波性能調到合適的水平。然後再建立兩個頻段共孔徑的仿真模型,分別給Ku和Ka波段天線模型埠加上對應頻段的激勵,並分析獨立結構和共孔徑結構時Ku和Ka頻段天線性能的變化。最後,根據性能變化的情況調整共孔徑結構中各頻段天線的尺寸,使兩個頻段天線的性能都達到最好。由於調整一個頻段的尺寸會使另一個頻段的性能也發生變化,這一過程需反覆進行多次。受到仿真計算機計算能力的限制,計算的模型規模不能過大。目前共孔徑結構的仿真模型由Ku頻段2個陣元和Ka頻段4個陣元組成,下面所給出的仿真結果也是針對這一規模的仿真模型。

圖3(a)、(b)分別給出了Ku波段水平和垂直極化的方向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方向圖對稱性非常好,這是由於陣元饋電網絡的不對稱性通過陣元之間排列方式的設計得到了抵消。水平、垂直極化的交叉極化電平分別為-34dB、-30dB。Ku頻段的回波損

(a)水平極化

(b)垂直極化

圖3Ku頻段方向圖

耗曲線如圖4(a)所示,水平、垂直極化駐波帶寬分別為5.8%、8.8%(-10dB,下同)。不難發現,水平極化埠(埠標註見圖2(a))的駐波帶寬比垂直極化的要小,這是因為其饋電網絡中利用波程差來實現反相從而限制了帶寬。埠極化隔離曲線如圖4(b)所示,兩種極化的隔離度都在28dB以上。對圖2(b)所示的Ka波段陣元排列方式仿真所得方向圖見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面的方向圖交叉極化電平分別小於-27dB、-38dB。Ka頻段的回波損耗曲線如圖6所示,駐波帶寬約為3.1%。

(a)回波損耗

(b)埠隔離

圖4Ku頻段S參數

圖5Ka頻段方向圖

圖6Ka頻段S參數

4結論和展望

本文介紹了在高頻段(Ku\Ka)實現共孔徑雙頻雙極化天線的最新研究進展。設計採用較簡單的結構實現了Ku頻段的雙極化和Ka頻段的單極化。通過仿真分析,Ku波段方向圖主極化性能良好,水平、垂直極化交叉極化電平分別達到-34dB、-30dB。Ka波段方向圖的交叉極化電平也達到了-28dB。這些結果證明了該設計方法的可行性,也為下一步在高頻段實現共孔徑DFDP天線提供了良好的設計基礎。

相關焦點

  • 24GHz微帶陣列天線設計技巧
    筆者使用RogersRO4350B成功地設計了一系列24GHz微帶陣列天線,均已應用於公司上市產品,因此就其應用總結了一些設計技巧。  厚度選擇  主要綜合微帶天線工作帶寬、饋電網絡設計以及天線效率三個因素選擇厚度。第一,PCB厚度影響微帶天線阻抗帶寬,PCB厚度越小,陣列規模越大,則天線工作帶寬越小。
  • 天線實現多頻的方法和RFID雙頻微帶天線仿真與設計
    天線實現多頻的方法和RFID雙頻微帶天線仿真與設計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6-29 09:17:00 1. 引言 RFID技術即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
  • 一種寬頻帶微帶陣列天線
    為了適應這些要求,微波領域的工作者發明創造了很多形式的微帶天線,從理論上詳細分析了一種頻帶比較寬,同時把天線罩作為天線的一部分集成在一起的,具有良好密閉性能的微帶天線形式。本文介紹在此理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寬頻帶微帶陣列天線。
  • 高隔離度雙極化孔徑耦合天線設計
    目前最為熱門的無線網絡技術莫過於長距離無線網絡技術3G 和近距離無線網絡技術WiFi.鑑於WiFi 產業的蓬勃發展及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將設計一個工作在2.4~2.5 GHz頻段的高隔離度雙極化孔徑耦合天線,適用於WiFi陣列天線單元。
  • 一種基於矩形貼片天線的相控陣列天線設計
    2019年,喬旭光等人提出了一種新型超帶寬(UWB)高增益的雙頻段共口徑天線[5],但是不屬於雙頻OAM天線。迄今為止,能產生攜有OAM渦旋電磁波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如下4種:透射螺旋結構、透射光柵結構、反射螺旋面和相控陣列結構。幾類OAM天線結構各有千秋,也有不足。
  • 一種GNSS雙頻圓極化天線的設計
    摘要:基於腔模理論,結合多饋點網絡和短路銷釘加載等技術,提出並設計了一種雙頻圓極化層疊結構的微帶天線。關鍵詞:微帶天線;腔模理論;雙頻;多饋點;圓極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6595.htm0 引言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由於其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性、連續性和實時性的導航、定位與定時功能,能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三維速度和時間信息,而備受人們青睞。
  • 一種非輻射邊饋電的寬帶雙層微帶貼片天線 詳細教程講解
    特別是近年來SAR(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微帶天線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希望在一個天線上能同時獲得寬頻帶、大掃描角、高效率、低交叉極化的性能,並且具有饋電簡單、易與饋電系統集成等多方面的優點。
  • 帶空氣層的寬帶微帶天線的分析與設計
    1引言微帶天線,作為20世紀70年代研究成功的一種新型天線,以其結構簡單、重量輕、低剖面、易於與飛行器表面共形安裝和可與微帶電路集成等優點,在移動通信、航空航天、電子對抗及雷達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微帶天線也因其增益低、頻帶窄(通常帶寬只有(0.7%—7%)等缺陷限制了它的應用範圍。
  • 陣列天線的特性研究及典型案例設計方案匯總
    波導饋電微帶共形天線陣設計 本文利用波導微帶混合饋電方式設計了Ku波段微帶共形陣列天線,串饋微帶線陣與圓柱面共形,波導網絡通過對稱雙縫耦合對微帶線陣激勵,對稱耦合雙縫的採用有效抑制了耦合縫的輻射 一種雙饋正交極化天線陣的設計 本文採用微帶線和縫隙耦合分別激勵單片矩形貼片的兩個正交基模模和輻射,貼片與饋電網絡結構的對稱性保證了兩種饋電埠很好的隔離度,實現正交極化時具有好的隔離度,形成圓極化時得到好的軸比;同時饋電網絡位於不同層,因此易於組成大陣列。
  • 雙層寬頻微帶天線的設計
    摘要:微帶天線的窄頻帶特性是限制其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展寬微帶天線的帶寬的問題一直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通過採用雙層多貼片及在兩貼片之間加入空氣層的結構來達到增加微帶天線帶寬的目的。
  • 基於腔模理論的雙頻圓極化GNSS天線設計
    ,提出並設計了一種雙頻圓極化層疊結構的微帶天線。與此同時微帶天線的出現使人們看到了希望,由於其體積小,剖面低,能與載體共形,易於實現圓極化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而頻帶窄,增益小等缺點也阻礙著其發展,但同時吸引著大量的研究。目前基於不同饋點個數,和新型貼片結構的微帶天線得到了廣泛的研究。Chari Ricky和Mak Chi-Lun等人提出了通過在貼片上開E型槽來得到滿意的帶寬,但這種方法所設計的天線尺寸很大。
  • 用於無人機高度測量的毫米波雷達微帶天線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 本文設計了一個新的射頻電路設計性實驗項目———可用於無人機高度測量的毫米波雷達微帶天線的設計與實現。該實驗項目通過讓學生完成該天線的自主設計、仿真、優化、製作和測試的過程,引導學生來深入體會實際射頻工程中的實際流程和方法,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進而進一步培養其工程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 分形單極子陣列UWB定位信標天線設計*
    >天線與切角分形結構相結合作為陣元天線,使用直線陣列排布方式組陣,使用漸變反射板進一步提高了天線輻射的方向性,成功設計了一款分形單極子陣列UWB定位信標天線。  1 切角分形結構和微帶單極子天線簡介  切角分形結構是一種全新的面式分形結構,它的迭代過程如圖1所示。切角分形結構的初始結構是正四邊形,將其劃分為4行4列共16個小正四邊形,將位於邊角的4個小正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切割掉一半,剩下4個直角三角形和12個小正四邊形,可以得到1階切角分形結構。
  • 缺陷地結構在微帶天線間互耦抑制中的運用詳細講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研究和發展具有更好性能的微帶天線和陣列。為了獲得高的增益以及獲得波束掃描或波束控制等性質,需要將離散的天線單元組成陣列。在陣列環境中,天線單元之間存在能量上的相互耦合,使天線的性能降低。通常微帶貼片間的互耦是由空間波和表面波同時引起的。研究表明,當天線的介質基片厚度較小時,單元間耦合主要是通過空間波進行的,表面波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高隔離度雙極化微帶天線的設計
    1引言微帶天線由於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低剖面,易於加工以及與有源器件及電路集成等諸多有點,在通信,雷達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另外,頻譜資源日益緊張現代衛星通信領域迫切需要天線具有雙極化功能,因為雙極化可使它的通信容量增加一倍。雙極化技術的應用通常要求低交叉極化電平和高隔離度。
  • 一種寬帶雙圓極化微帶天線
    衛星測控系統中常用的圓極化天線主要有螺旋天線和微帶天線兩種基本天線形式。圓極化螺旋天線技術成熟應用廣泛,通過選擇適當的物理尺寸可以形成不同的輻射方向圖來滿足不同空間應用需要。但螺旋天線幾何尺寸要比微帶天線大很多,螺旋天線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在星載測控領域的應用。微帶天線是近幾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天線,其重量輕、剖面低、並易於和安裝載體共形。
  • 微帶天線的應用與分類
    早在1953 年,Deschamps就提出利用微帶線的輻射原理製成微帶天線的概念。直到微帶傳輸理論模型以及對敷銅的介質基片的光刻技術發展以後,Munson和Howell等學者才研製出了第一批實用的微帶天線。   七十年代以後,微帶天線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上都進一步發展,並且顯示出它在實際應用上的巨大潛力。
  • 915 MHz的微帶天線,基於RFID的小型天線
    所採用的天線主要分為標籤天線和讀寫器天線兩種。標籤天線是RFID系統中最易變的部分,並且其設計面臨著小型化、低損耗和低成本的實際要求,所以優化設計標籤天線在整個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 微帶天線以其體積小,重量輕,低剖面,易於加工以及電路繼承性能優越等優點在通信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基於GPS結合電子羅盤實現天線自動跟蹤系統的設計
    天線單元選用圓形微帶貼片天線,組陣後可獲得較大範圍內的波束掃描。功分網絡採用微帶形式,可以做到與陣面良好的共形。 2.2 天線單元設計 在眾多天線單元中,微帶天線單元最適合用於衛星通信相控陣天線系統中,其特點是:剖面薄、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把饋電網絡與天線結構做在一起,適合用印刷電路技術大批量生產;能與有源器件和電路集成在同一基板上;便於獲得圓極化,容易實現雙頻段、雙極化工作。由於該天線工作在L波段,接收和發射共用一幅天線,其百分比帶寬約為8.5%。
  • 一種基於EBG結構的新型微帶基站天線設計介紹
    一種基於EBG結構的新型微帶基站天線設計介紹 楊 波 孟慶東 發表於 2020-01-23 16:41:00 0 引言 伴隨移動通信系統的快速發展,每一次的迭代更新都對信號傳輸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