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喜歡在開車時放點音樂來調節氣氛,放鬆心情,順便還能提提神,防止自己開著開著車就犯困。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一邊開車一邊聽歌是一種享受,比如有些車子的音響本身就不怎麼給力,低音沙啞高音刺耳,聽什麼歌都像是「全損音質」。無論是嘗試音樂u盤還是手機藍牙,亦或是CD唱片,由於最後發聲的都是車載揚聲器,只要音響還是那款劣質音響,不管怎麼倒騰,最終出來的都是「全損音質」。
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先換套音響吧...
接下來小虎想和大家分享下有關車載音樂的歷史,並且聊聊大家現在平時都喜歡用哪種方式聽歌?音樂u盤,手機藍牙還是CD唱片?
車載音樂最早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當時一家名為加爾文製造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在商業上大獲成功的車載收音機,於是創始人便把這款收音機命名為&34;,摩託羅拉(Motorola)英文一詞的前五個字母&34;表示汽車,&34;則是&34;之意,摩託羅拉即是&34;。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對,就是你心中所想的那個摩託羅拉手機公司。
到了1936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一家公司首次將汽車收音機布置在汽車中控區域內,從而誕生了第一款「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緊湊型磁帶,這使得「想聽什麼聽什麼」成為車圈的新潮玩意,這一次是歐洲人走在了世界前列。六十年代,開著又長又寬的大V8,聽一盒Jim Croce的磁帶,是那個時候頂風光的事。
之後的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間,車載收音機+磁帶播放器的配置成為主流標配。調頻收音機可以收聽固定頻道,自己買磁帶滿足個性需求。
這種搭配一直沿用到80年代末CD雷射唱片的出現,才有所變化。數位化的CD具備更大的存儲量和更小的體積,並且用久了磁帶,這新鮮玩意看著更有「科技感」,隨後,CD唱片在車載音樂界流行了三十年。
索尼公司80年代廣告
從單碟CD到6碟CD,再到DVD、USB輸入、AUX輸入,直到如今的藍牙連接,手機鏡像,車載音源逐漸轉向行動裝置同源、雲端下載為主。
那麼我們用哪種方式聽音樂,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想得到最好的音質,最根本、最基礎的就是要有好的音源,音源不好後續做再多的處理,配再強大的設備也無法對它進行提升,也不能得到好的音質。
目前手機播放器的音源大體分為:車載MP3、高音質、無損ape、FLAC、WAV等幾種。音質的好壞與音源的採樣頻率,是否為無損轉化等因素有關。通常情況下大家可以通過APP的音質標誌區分,無損音質最好,它是用CD通過無損轉化而來,與CD音質一樣。
目前主流的QQ音樂,網易雲音樂、iPhone音樂等各大音樂播放器軟體都有無損音樂下載,但是需要收費,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如果你的車載音響很好, 小虎還是建議你選擇無損音源,否則就白瞎那麼好的音響了。
除了音源外,還有一個決定播放效果的就是解析設備和揚聲器,不同車輛所搭載的音響播放相同音源音樂差異很大,幾千和幾十萬的肯定定是有差距的。很多嫌棄自己原車音響差的車友還可以通過後期改裝升級,以此提升音樂的播放效果。
說了這麼多,究竟通過哪種方式聽音樂效果最好?在這裡小虎說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的。
現在大多人手機都是裝了很多APP,內存特別吃緊,根本沒有空間再放下一大堆歌,有時候開車出趟遠門,歌單都能循環個三四遍了。所以「車載音樂U盤」就成了不二選擇,但相應的操作就會比較麻煩,因為平時要下載無損音樂,可能資源還少。我相信大部分還是選擇使用藍牙聽歌的比較多。
CD更不用說了,音質效果肯定最棒,但現在過的這麼精緻有品味的車友還是少了,畢竟成本高而且歌曲資源也少。
對於你們,你們平時開車聽歌喜歡用哪種方式聽音樂呢?歡迎關注壁虎族,在文章底下留言一起交流,如果覺得不錯記得分享收藏或者點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