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鬥魚、虎牙接連收到騰訊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被要求以換股形式合併。
虎牙CEO董榮傑曾在內部信中表示將考慮增發股份,並以虎牙股份來購買鬥魚所有股份,同時也強調「公司董事會尚未做出任何決定,將謹慎審閱和評估這一提議,做出最優選擇。但是公司董事會無法保證將會執行與提議有關合併的協議,以及協議是否會被批准或完成。」鬥魚方面則未對合併建議給出明確答覆,但也表示:「騰訊已經把遊戲直播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戰略位置,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是最好的。我們也一直與騰訊保持遊戲平臺和其他項目合作,在生態建設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探索。」在隨後的一周,鬥魚、虎牙分別宣布成立特別委員會,用於評估騰訊提出的建議書。
有關兩家公司的合併,其實早在騰訊2018年入股虎牙時便有傳言。彼時,騰訊曾與虎牙達成協議約定,可在2020年3月8日至2021年3月8日之間,購買虎牙的額外股份,達到50.1%投票權。
今年,鬥魚和虎牙合併的傳言再起。4月,騰訊旗下全資子公司Linen Investment Limited宣布以2.63億美元現金向歡聚集團購買虎牙約1652.38萬股B類普通股,8月虎牙發布公告宣布歡聚集團將轉讓3000萬股虎牙B類普通股給騰訊,同時董榮傑也將向騰訊出售虎牙100萬B類普通股。目前騰訊擁有虎牙36.9%的股份和50.9%的投票權,同時握有鬥魚38%的股權,成為兩家遊戲直播頭部品牌的最大股東,也成為兩者合併的客觀條件。
首輪洗牌接近尾聲,雙寡頭格局顯現
雖然觸手成立於2011年,鬥魚、戰旗、虎牙成立於2014年,但遊戲直播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大範圍競爭則始於2015年。依靠王思聰做背書的熊貓直播於2015年9月開始內測,也拉開了高價挖主播的序幕,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遊戲主播,其身價也在這一年裡水漲船高。虎牙直播相關市場負責人曾在2015年表示,國內主播的身價在2014年-2015年間至少翻了10倍。
以大量資本砸頭部主播,來快速換取平臺的活躍用戶量,在當時成為各遊戲直播平臺搶佔市場份額的主要方式。由於持續的燒錢,不少遊戲直播平臺面臨長期虧損的問題,沒有充裕的資金作支撐,又缺乏有效的變現方式,平臺的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本耐心的長短。
經過首輪的遊戲直播行業大洗牌,此前的行業攪局者熊貓直播在去年3月正式關站,虎牙和鬥魚先後於2018年、2019年登陸納斯達克,已然形成了雙寡頭的格局,兩者的用戶規模將位列其後的遊戲直播平臺遠遠甩在身後。根據中商情報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中國遊戲直播平臺活躍用戶規模TOP榜單中,虎牙、鬥魚分別以3167.6萬人、2520萬人的活躍用戶規模分列前兩名;觸手和企鵝電競分別以423.5萬人、226.5萬的活躍用戶規模位居第三名和第四名,在此之後的遊戲直播平臺活躍用戶規模均未超過百萬級。
今年7月觸手直播被發現疑似停服,目前網站已無法打開,基本相當於宣告退出遊戲直播行業。其官方微博「觸手直播平臺」於5月29日停止更新,微博下方的評論也變成了「大型維權現場」。6月末甚至有主播爆料稱,收到系統推送告知,經紀公司按合同約定,將指定的獨家直播平臺更改為快手,要求主播自6月26日起按原合同規定繼續履行獨家直播義務。這也意味著騰訊手握虎牙、鬥魚、企鵝電競前三個遊戲直播平臺,在遊戲直播行業中佔據了絕對優勢。
減少內耗,打通遊戲生態鏈布局
目前來看,虎牙和鬥魚的合併,對於雙方的大股東騰訊來說,無疑是喜聞樂見的。
來自純遊戲直播平臺的首輪競爭已經接近尾聲,虎牙、鬥魚兩強格局已定,雙方對版權、主播的競爭,相當於騰訊子公司之間的內耗,會大幅增加運營成本,需要依靠騰訊不斷輸血,這顯然不是其願意看見的。如果虎牙和鬥魚能夠合二為一,騰訊可以整合虎牙、鬥魚和企鵝電競三個平臺的資源,不僅能夠在遊戲直播版權上做到充分共享,也無需擔憂兩家平臺因互相挖角而產生的額外成本。
此外,B站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開始關注並加大對遊戲直播行業的投入,這些平臺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已經站穩腳跟,希望借遊戲直播進一步擴大用戶基數和影響力。後來者來勢洶洶,虎牙、鬥魚繼續依靠砸重金挖主播這一粗放燒錢的模式,長期看恐難以維持頭部位置,儘快打通遊戲生態鏈的上中下遊才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這些挑戰者們都有意這麼做。可以看到,B站在首頁不僅有專門的「直播」分類,挖來鬥魚「前直播一姐」馮提莫、今年6月剛剛退役的LOL職業選手Uzi等人,還曾斥巨資拍下LOL S10獨播權;快手則在去年春節前後低調上線遊戲直播App「電喵直播」,還在今年8月宣布遊戲直播MAU突破2.2億、遊戲短視頻MAU突破3億,並通過收購YTG戰隊進軍KPL職業聯賽,希望藉此助推其電競內容的發展;抖音也在其直播界面的開播模式上添加了「遊戲直播」,其背後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不僅在去年收購遊戲公司、組建遊戲開發團隊,還在海外市場試水遊戲發行,完善遊戲生態鏈的意圖可見一斑。
因此面對後來者的競爭,騰訊促成虎牙、鬥魚合併在現階段就顯得很有必要。騰訊今年4月親自派高管接手閱文,確保網文IP對於遊戲開發的持續供應,其本身又是國內市場中最大的遊戲品牌,如果能夠完成虎牙和鬥魚的合二為一,便可以加強其在遊戲直播領域的影響力,形成從上遊IP、中遊遊戲到下遊遊戲直播一條完整遊戲生態鏈。
對於虎牙和鬥魚自身來說,合併在目前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E俠君綜合兩家公司近兩年的財報數據分析發現,虎牙的環比增速從2019年Q2的23.2%下滑到2020年Q2的11.8%,鬥魚的環比增速也從2019年Q2的25.8%下滑到2020年Q2的10.1%。兩家公司的業績增速均出現了放緩趨勢,也需要藉助騰訊來拓展其遊戲生態的布局。
體量相當、業務相近,誰做主導?
虎牙希望通過增發的形式獲取鬥魚的所有股份,不過兩家平臺體量相當、業務又存在很強的相似性,虎牙想要吃下鬥魚,似乎也並不容易。截至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16點,虎牙總市值59.61億美元,鬥魚總市值48.80億美元,看似市值上存在10億美元的差距。不過,兩家公司在今年二季度的總營收差距並不明顯——虎牙26.97億元、鬥魚25.08億元,導致對於誰做主導這個問題上一時間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虎牙和鬥魚的合併實質上是打通內容,但兩個團隊獨立運營,品牌也將繼續保留,即用戶可以通過一個平臺觀看兩個平臺的主播。事實上,騰訊一直有內部賽馬的傳統,社交軟體有微信和QQ兩條線並行,遊戲業務也常常通過內部推出多款同類產品的方式來增加成功性,因此虎牙和鬥魚也很有可能延續這一習慣。
也有分析認為,虎牙以增發形式收購鬥魚得到了大股東騰訊的授意,其市值高於鬥魚符合網際網路數次合併「大吃小」的原則,又作出了與騰訊合作的積極表態,股權結構也相對簡單,因此虎牙做主導的可能性較大。
還有一種論調認為,鬥魚今年Q2遊戲直播板塊貢獻的用戶觀看量佔到該平臺總觀看量的80%以上,虎牙的非遊戲用戶佔比則過半,鬥魚的用戶屬性更貼近騰訊對於遊戲流量的關注。另外,有媒體爆料稱,董榮傑出售股份,逐漸淡出管理層,導致虎牙方面缺乏可拍板的領軍人物。綜合這些因素來看,鬥魚在合併後能夠作為主導的可能性也很高。
無論是保持品牌獨立運營,還是其中一家做主導,合併後的鬥魚和虎牙都很有可能會朝著內容精品化和差異化的方向發展。不過,兩家公司在破除了巨資砸主播等一系列高成本損耗的問題後,很可能大幅削弱主播的議價權,雖然能抑制頭部主播年薪過熱的情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主播的崛起。諸如此類的新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這是兩者合併後需要進一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