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沒有家長陪進宿舍、入校掃碼測體溫、根據校園指引有序報到……9月12日,東南大學正式迎來2020級本科新生報到,來自全國各地的4063名「小萌新」帶著夢想奔赴而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這一場開學意義非凡,有序、溫暖是今年迎新最大的特點。
「少年班」組團報到,最小「學霸」13歲
3歲半上小學,「邊學邊耍」,滿分獲得小學數學國奧賽一等獎……來自四川成都的趙晨焱是今年「萌新」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今年高考取得了610分的好成績,其中數學130分(滿分150分),物理107分(滿分110分),被東大工科試驗班(吳健雄班)錄取。
「初中起就上寄宿學校啦,自理能力沒問題!」趙晨焱笑稱,雖然年紀小,但自主學習、自理生活都不在話下,對大學生活充滿信心。小時候父母忙,3歲半他就跟鄉村小學任教的外婆「旁聽」二年級的課程,居然就這樣跟上了趟,並開啟了對數理課的濃厚興趣,小學階段以滿分的成績獲得過數學國奧賽一等獎,高中獲得全國物理競賽三等獎。
談及「學霸心得」,趙晨焱認為專注很重要,他告訴記者,自己從來不在學習時玩手機,也不會玩網遊,如果碰到高難度題,一般不輕易放棄,常常推演幾個小時,會盡最大努力思考。對於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他滿心期待,希望在吳健雄班大一階段,接觸各類學科,多做實驗、實踐,在大二時選擇心儀的專業。
少年生中,還有一名來自河南周口的「農家少年」牛永恩,被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錄取。當年因為家門口沒有幼兒園,父親又忙務工,3歲就上了小學,也常在學校抹著眼淚「想回家」,半年後開始適應課堂,還找到了學習興趣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8年,不滿12歲的牛永恩以班級第3的成績考入河南省淮陽第一高中,談到為什麼這麼刻苦和努力,他說:「爸爸媽媽讀書不多工作也很辛苦,我想好好學習,回報他們。」
今年,東南大學共錄取了7名「少年生」,平均年齡在15歲以下,錄取有一硬指標:考試成績達所在省的當年重點本科錄取控制線,經綜合考慮,擇優錄取。自東大1985年開辦少年班以來,已培養了30多屆少年大學生,從少年班到強化班,到現在的吳健雄學院,辦學理念也從「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轉向培養「能引領中國發展的創新性人才」。
雙胞胎攜手進校,父母目送娃成長 開學現場「溫暖有序」
來自遼寧大連的雙胞胎「姐妹花」張雨昕、張雨晴向著校門外的父母用力揮揮手,懷揣著對大學生活的期待,攜手進校。
「很喜歡南京這座城市,很喜歡理工科,所以我們一同報考了東大。」姐姐張雨昕告訴記者,她和妹妹分別被電子信息類、工科試驗班機械能源材料類錄取,兩人性格雖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但都熱愛做實驗,夢想著從東大起步,將來從事科研工作。
受疫情防控的影響,今年家長們都只能止步校門口。為確保新生有序入學,東大在往年500名迎新志願者的基礎上,增設了2000名師生志願者,對新生們提供一對一服務,有序、溫暖是迎新的「關鍵詞」。從新生一進校開始,東大志願者就全過程地陪同新生完成入住、軍訓服購買、體檢、行李領取等一系列報導手續,同時還將給新生講解東大景點、東大故事,讓新生更快地感受東大文化。
另外,為了更好地服務志願者,東南大學還特地在學校的南門、北門、校醫院、焦廷標館、體育館、圖書館、梅園和桃園宿舍圍合共8點設立了20頂帳篷作為補給站,為志願者和新生補給綠豆湯、礦泉水、口罩、酒精溼巾、免洗手液、應急藥品等物資,最大可能保障志願者的身體健康。同時,還設立了東大標誌性建築縮微景觀打卡點,供新生拍「我與東大的第一張照片」,並發放東大定製書籤以供紀念。
4個「新專業」迎首屆學生 服務國家戰略、社會需求
據介紹,今年東南大學本科新生共計4063人,其中文史類297人,佔比7.31%,理工類3172人 , 佔比78.07%,藝術類73 人,佔比1.80%,在新高考改革省份招收521人,佔比12.82%。新生中,男生2692人,女生1371人,男女比例約2:1,共包含 24個民族的少數民族學生351人,佔比8.64%。
學校招生類型豐富,多種途徑幫助考生圓夢東南。新生中,強基計劃52人,綜合評價錄取141人、高水藝術團11人,高水平運動隊23人(含優秀運動員保送生1人),少年生7人,外語類保送生27人,港澳臺地區60人(含港澳臺僑聯招32人,澳門保送生10人、臺灣保送生6人、香港保送生12人),面向貧困地區的國家專項計劃264人,高校專項「築夢」計劃110人,內地西藏班33人,內地新疆班32人,往年錄取今年入學預科生76人。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服務國家戰略發展,推進新工科建設,今年,東大新設智能建造(土木)、智能感知工程(儀科)、生物科學(生科院)和藝術史論(藝術)4個本科招生專業,並分別按照工科試驗班(土木交通類)、工科試驗班(自動化電氣測控類)、工科試驗班(環境化工生物類)和文科試驗班類進行招生。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通訊員 唐瑭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