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中國經濟明年往何處去,已經上漲兩年的A股未來機會在哪裡?市場風格將如何切換?
平安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大成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首批基金公司陸續發布2021年投資策略,普遍認為明年上半年國內經濟恢復仍有慣性,預計股市流動性充裕,A股上市公司盈利加速,下半年或邊際回落。權益市場配置價值明顯,低估值+盈利改善將是配置核心思路,關注新興經濟中的科技、醫藥及消費升級等長期方向。
上半年經濟延續復甦股市流動性充裕
關於明年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景順長城基金認為,上半年經濟復甦態勢將延續,下半年增速或將邊際回落,全年有望保持兩位數的較高增速水平。政策面預計回歸常態,股市流動性預計仍然充裕。
具體來看,貨幣、信貸、財政等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消費、進出口、製造業投資將成為內需的主要推動力;利率、PPI、核心通脹等價格中樞都可能有所抬升。隨著疫苗的逐步普及,全球經濟將由不均衡復甦向全面復甦推進,拉動國內出口需求;基數作用下,盈利增速大幅回升。
大成基金也認為,經濟復甦趨勢或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但到了下半年,經濟增長或將承壓。決定2021年基本面的關鍵點是經濟內生動力的向下拐點,包括製造業投資、庫存和可選消費。由於全球經濟將趨於復甦,而疫情和貿易摩擦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製造業回流會增加生產成本。中期來看,2021年二季度之後或迎來新的通脹周期。
上投摩根基金判斷,明年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走出疫情衝擊,全年實際GDP同比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達到7%以上。貨幣政策方面,隨著復甦的確認,貨幣政策狀態將更趨中性。
權益基金或實現「三連勝」關注低估值順周期細分行業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全行業142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已達18.35萬億元,年內接連突破16萬億元、17萬億元、18萬億元三道大關,其中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已超過11萬億元。
2020年各類別基金均獲得正收益,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近一年的平均漲幅較大,分別上漲了42.84%和42.09%,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另類基金和QDII基金近一年的平均漲幅為4.37%、2.06%、11.46%和14.04%。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權益基金在2020年迎來大發展,機構分析,主動權益型公募基金在2021年大概率跑贏滬深300指數,實現15年來首次「三連勝」。
展望2021年權益市場,景順長城基金表示,市場將從賺估值抬升的錢,轉為賺盈利增長的錢,市場風格再平衡仍在延續,需要把握結構性投資機會。
上投摩根基金認為,在全球復甦共振主題下,預計A股上市公司2021年盈利增速有望回到10%以上,順周期板塊配置價值上升。總體而言,一季度處於典型的復甦中期,盈利改善、政策相對友好,仍然是較好的做多時間窗口。二季度以後,需要關注政策的風向,業績確定性較高的行業或有持續超額收益。
大成基金表示,2021年總量流動性依然會保持穩健充裕,實體資金需求向上彈性有限。權益類資產配置價值凸顯,建議尋找低估的順周期細分行業。
平安基金認為,2021年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延續,市場環境的流動性收斂是2021年面臨的最大變量,但是企業盈利有支撐,以「十四五」規劃和資本市場改革為代表的轉型政策醞釀產業機遇。因此,市場估值受流動性收斂,市場驅動從估值驅動轉型盈利驅動。
中長期把握科技、醫藥及消費升級等
具體操作上,大成基金建議尋找低估的順周期細分行業。從目前披露的2020年三季報業績預告來看,下述行業盈利確定性較強:一是受益於海內外經濟修復的順周期行業;二是受益於行業景氣回升的汽車、軍工、新能源產業鏈等;三是基本面仍有支撐的電子製造業等。
景順長城基金表示,「低估值+盈利改善」將是配置的核心思路,如機械、化工、汽車、航空機場等順周期主線,以及估值有絕對優勢的大金融板塊;另外,從戰略配置維度考慮,成長仍然是長期重點關注的方向,尤其是新興經濟,如科技(半導體)、醫藥、消費升級等板塊,若年中有回調,則是較好的布局機會;港股估值橫向比較具有一定優勢,而且恒生指數目前吸納了較多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指數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更符合當前產業趨勢方向。
上投摩根基金認為,行業上相對看好金融、有色、化工、汽車、家電、新能源車、消費電子、光伏、軍工等。
平安基金表示,結合市場流動性、企業盈利、政策環境和市場估值,中期看好消費和製造,消費包括現代物流、品牌消費、服務消費、出口家電家具,製造包括製造單項冠軍、製造數字轉型、高端製造業。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請投資者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特徵,聽取機構的適當性意見,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投資。)
原文轉自:中國財富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