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超綱超前教學是典型的揠苗助長,不但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還扼殺了學生的潛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鄭強教授在近日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會上的大聲疾呼,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學化,超前教育正在全面「侵蝕」我們的各階段教育。
01超前教育,全面開花
幼兒園小學化,幼兒園大班或者大大班學習的是小學一年級內容,初衷是讓一部分孩子早點去適應小學內容,讓孩子提前有個準備。
可我認為幼兒園更多的應該是學規矩,例如上課不許下地,不許隨便喝水,至於知識本身反而是次要的。
小學初中化,就拿小學數學來說吧,看看一二年級的數學,基本上涵蓋了三到六年級的知識點,小學五年級數學的簡易方程,以及代數式,小學六年級的正負數,不就是初一數學的有理數計算嗎?不就是初一方程的應用嗎?
初中高中化,很多孩子提前先修了高中的內容,怕高中跟不上,可是「水過地皮溼」式的先修過後,等到孩子上了高中,很多孩子以為自己先修學到的「皮毛」就是精髓,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課上就不好好聽,造成很多孩子高一初期仿佛很「優秀」,可到了下學期,乃至高二、高三,學習就開始暴露各種問題。
高中大學化,這個階段正常參加高考的孩子相對還好些,但是走競賽途徑的孩子,基本都是提前學習了大學專業內容,為了衝擊金牌以及更好名次,而不得不這麼做。
02魔盒開啟,感同身受
再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是深有同感。
我家孩子學前班時,家庭作業竟然是聲母韻母,更吃驚的是還要知道什麼是單韻母,什麼是多韻母,什麼聲母和韻母不能組合。
我本不同意讓孩子學這些,但別的孩子都學,你怎麼能不學?又怎麼敢不學?
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老師上課講一講,學不會老師要批評。家長完全不用管,課外無培優,我們還能放學後各種瘋玩。基本上沒誰會近視,體育成績根本不是問題。
可如今,減負多年後,培優班滿天飛,在職老師不敢超綱不敢管,可孩子沒有任何休息時間,眼睛全班很多近視,體育卻只有個別優秀……
「劇場效應」之下,超前教育就猶如開啟「潘多拉」的盒子,一發而不可收拾!
超前教育之下,家長與孩子們疲於應付,只能你追我趕,誰也不敢停下來,但超前教育根本不符合教育的規律,這真的有必要嗎?
03敢問未來,路在何方?
我不禁久久反思如今的教育現狀:
第一,中國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失去了很多本該屬於這個階段的玩耍以及鍛鍊身體的時間,都在去搶跑。
等真的到大學後,該好好去鑽研學術的時候,已經沒有潛力或者興趣了。
第二,歐美國家的基礎教育難度,明顯要遠遠低於中國,但是在學術上並不比中國差。
素質教育是每個家長和孩子的期望,然而我們卻南轅北轍,只能堅定信念「內卷」到底。
所以我們是不是都該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國家、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家長、學生到底想在以後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超前教育的盡頭到底是什麼?超前教育到底要把我們的教育帶向何方?
誰能回答我?歡迎留言!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鄭教授的心聲,去反思這個問題。
超前教育之下,如今的家長和孩子,真的太累了!
本文原創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謝您的關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資訊,盡在新高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