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網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裡
近日,央視的一則調查報導引起大眾關注。根據央視報導,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不到10元。
在人臉識別技術大範圍應用於手機解鎖、APP登錄、身份認證、安防準入等場景時,大眾也產生了質疑:處處「看臉」,你的臉還安全嗎?
畢竟,人臉信息直接與金融支付等個人資金安全關聯,而且具有不可變更性。不少網友提出強烈擔憂:管理平臺的人臉數據一旦洩露,對於個人而言就是終身洩露。
人臉信息正在被過度採集
儘管人臉識別技術充滿爭議,但不知從何時起,「刷臉」開始「侵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刷臉支付、刷臉乘地鐵、刷臉登錄APP之外,近來,不少城市的小區以半強制的方式要求社區居民出入門禁進行刷臉。
最近,上海市民劉先生的小區開始推行人臉識別門禁,社區居民需要提交個人身份證、電話號碼以及居住信息。考慮到自己的人臉信息直接與線上支付等個人資金安全關聯,劉先生不準備辦理刷臉出入門禁。
但讓劉先生苦惱的是,平常自己經常出入通往地鐵站的小區側門,竟然只有刷臉進出一個方式。
這樣的情況在國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社區頻頻上演。
今年3月份,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就遇到了進出小區要求「刷臉」的情況。其所在小區要求業主提供房產證、身份證、人臉識別等信息,勞東燕考慮到個人隱私安全表示反對,並將一封法律函分別寄給居委會和物業。經過談判,該街道最終同意業主出入小區可以自願選擇門禁卡、手機或人臉識別的方式。
這件事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案例。不過,第一個進入司法程序的「不賞臉」案例,發生在去年杭州的另一位教授身上。
浙江某大學特聘教授郭先生一直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雙人年卡會員。2019年10月,他收到園區系統升級通知,被告知入園方式升級為「刷臉」,且不註冊人臉識別的年卡用戶將無法正常入園。
郭先生不願意被強制刷臉,對園方行為提出異議。與園方溝通未果後,郭先生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今年6月15日,這個「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首次開庭。法院表示,該案將擇期宣判。
對於處處要求「刷臉」的門禁準入,不少網友紛紛提出質疑:身份證被盜可以掛失、手機號洩漏可以換號,人臉數據洩漏能換臉嗎?
與刷卡、刷指紋相比,人臉識別顯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更令人們產生恐慌的是:這些個人生物信息採集的邊界在哪裡?一旦洩露,誰來負責?
人臉信息倒賣產業鏈
根據央視報導,在警方今年破獲的兩起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換臉技術」非法獲取公民照片進行一定預處理,而後再通過「照片活化」軟體生成動態視頻,騙過了人臉核驗機制,得以實施犯罪的。
來源:央視新聞
實際上,央視去年就關注過人臉信息灰色產業鏈。根據央視去年9月份的一則報導,在某二手網絡交易平臺,以關鍵詞「人臉數據集」搜索相關信息,迅速彈出商品名為「人臉相關算法訓練數據集」,數據集包含5000多張人臉照片,還是一個人不同表情的臉部照片,標價僅僅10元。
那麼,人臉信息買賣背後的用途是什麼?
「人臉信息與個人的身份信息相關聯,包括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一旦信息匹配,人臉可以製作成立體的面具,可能會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於登錄、註冊金融帳戶,從而轉移受害者帳戶資金,或者讓受害者背負多筆網絡信用貸款,還可以用於註冊公司進行詐騙。」某技術安全方面的專家表示,一些仿真模擬面具可以在軟體上實現點頭、眨眼等以假亂真的動作。
人們不禁要問:面具可代替人臉解鎖手機嗎?
在央視報導中,科研人員在手機對面放上面具,然後進行光線、色溫以及角度的調節。通過幾次比對,手機成功解鎖。專家表示,這款面具的製作成本並不高,通過3D列印技術就可以製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臉面具或頭套。
來源:央視新聞
記者在網絡購物平臺發現,一些簡易的平面人臉僅需要十幾元可以定製,並且可以成功實現考勤打卡。而如果是仿真性更強的乳膠、矽膠面具,定製則需要900元。
法律待完善
基於對人臉信息被濫用的擔憂,人們自然會對半強制式搜集人臉信息的行為產生較大的牴觸情緒。
「出入小區門禁,如果進出只有刷臉一種方式,除此之外不能進出的話,這種強制性的要求是非常不恰當的,也是違反相關規定的。」新古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懷濤表示。
不過,對人體生物信息採集、儲存、管理等方面,目前在法律層面我國還在進一步完善中。王懷濤介紹,最新的《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2020年版)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期發布實施的,不屬於法律,屬於效力層級較低的非規範性文件。
「其中,規定在收集人臉等生物信息前,應單獨向信息主體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並徵得個人信息主體的同意。」王懷濤介紹。
11月1日,《信息安全技術 遠程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將正式實施,將為人臉識別數據保護提供具體規範。
人臉信息也屬於個人的數據信息,並與個人其他身份信息強關聯。在當前數據成為重要的商業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背景下,數據標準與數據安全正在被提上日程。
10月25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作主題演講時就表示,信息技術匯集了大量敏感數據,涉及身份、財產、帳戶等各個領域,必須做好數據治理和數據安全保護,防範信息過度收集、濫用和洩露等社會問題。
編輯:陳羽 視頻編輯:唐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