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年統計局和民政部共同發布的《2020年各省社會服務統計數據》顯示:
結婚率創6年來最低,而離婚率則呈現飆升趨勢。尤其在90後夫妻中,離婚率高達61%,早已把原來的「七年之癢」縮短至如今的「三年就癢」。
離婚率居高不下,已經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如此多的離異家庭中,孩子的處境最為尷尬,也最令人心酸。
曾經有報導,年幼的孩子被扔在幼兒園長達一年,始終都沒有家長來接,甚至連探望的人都沒有,聯繫不上家人,老師成了孩子的臨時監護人,原因就是父母離異,誰都怕孩子拖累,不想要孩子,就任其自生自滅。
夫妻離婚,無辜的孩子往往成為燙手山芋,對孩子的撫養權如何安排,關係到孩子的成長質量,也關係到父母餘生的生活質量。
01離婚時,兩位媽媽對孩子撫養權的不同選擇,決定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離異媽媽傾雨: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卻不曾想養了個「白眼狼」
傾雨生下女兒之後,一直專心在家帶娃,做起了全職媽媽。好不容易把女兒養到5歲,因婆婆挑唆,媽寶男老公聽從婆婆的意見,提出離婚,並且要求傾雨淨身出戶,留下孩子,只給她5萬元的生活費。
傾雨被傷透了心,為了孩子,這5年來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女孩,變成了黃臉婆,而且一直沒有工作,與社會嚴重脫節,現在要她放棄孩子,怎麼可能?
由於沒有任何收入,如果打官司傾雨肯定得不到孩子的撫養權,傾雨找了最好的律師,經過多次協商,老公終於同意放棄孩子的撫養權,每月負擔孩子的生活費。
從那以後,傾雨和女兒相依為命,為了女兒,她嘗試過很多工作,起早貪黑,竭盡所能做一個好媽媽,根本沒想過再嫁。
老公每兩周看一次女兒,每次都給女兒買許多好吃的好玩的。
有一年,女兒放寒假,老公帶女兒到海南旅遊。回來後,傾雨給女兒準備了禮物,女兒卻一把推開,說:「媽你這什麼破玩具啊!我爸給我買的娃娃比你這個高檔多了!」
一句話像一盆冰水迎面潑來,傾雨沒想到辛辛苦苦好幾年,竟換來個「白眼狼」,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哪對不起女兒了!對方一點好處就把孩子收買走了,自己的心血全白費!
★離異媽媽喬荷:當初沒要孩子的撫養權,真是做對了!
喬荷和傾雨一樣,原來也是個全職媽媽,離異時,兒子4歲,老公要求兒子跟他,只給了喬荷5萬元和一輛開了好幾年的車。
喬荷非常捨不得兒子,但咬咬牙決定放棄兒子的撫養權,不過她有自己的計劃。
喬荷特意去外地學習了產後修復及筋膜松解術,花了一萬多考了資格證,回到本地後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小店面,然後一點點擴大規模,四年後有了三家分店,這時,喬荷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喬荷提出要回孩子的撫養權,老公不同意,喬荷提出起訴,老公這時的收入已經遠遠不及喬荷,兒子很容易就回到了喬荷身邊。
喬荷又能和兒子在一起,又能給兒子提供優良的教育條件,一開始罵喬荷狠心放棄孩子的親戚都無話可說了。
02離異後,選擇做單親媽媽,還是「無娃一身輕」?
如果夫妻雙方無法走到最後,孩子才是最無辜的受害者。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雙方的共同陪伴,爸爸和媽媽,都無法阻隔事實上的親子關係,所以「放棄孩子的撫養權」與「不要孩子」並不能劃等號。
即使撫養權不在自己手裡,也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態,給孩子充足的愛,把離異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選擇做單親媽媽,經濟壓力過大,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陪伴孩子,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疏遠。
◆選擇放棄撫養權,能一身輕地幹出一番事業,有了厚實的經濟基礎後再照顧孩子,但這時孩子已經長大,可能幼年時被拋棄的感覺會成為永久的傷痛。
大多數媽媽會選擇前者,寧可自己苦自己累,寧可冒著將來孩子被「收買」走的風險,也要爭取撫養權,這完全是出於作為母親本能的愛,而男人這方面遠遠不如女人。
03離異後,媽媽應該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
★調整狀態,重新振作
女人是感情動物,遭遇婚姻失敗後,往往一蹶不振,對未來失去信心,就像枯萎的花朵,這樣讓孩子看在眼裡,孩子也會頹喪自卑。媽媽要努力調整狀態,看到自己的閃光點,重拾自信,給孩子做個強者的榜樣,孩子也能從媽媽身上汲取力量,重新出發。
★把婚姻問題與孩子分隔開
婚姻問題是夫妻倆人之間的事,與孩子無關,不能因為婚姻破裂讓孩子強行斷開與對方的關係,剝奪孩子的親情,硬生生把孩子拉到自己的陣營裡,與對方成為敵人,對孩子來說是種殘忍的精神撕裂。比如《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母親,不允許兒子與父親親近,實際上是極其自私的表現,兒子對母親怒吼:「你們只在乎自己!」
★把另一半缺失的教育補上
雖然婚姻破裂了,但另一半的教育職能不能缺失,如果爸爸不能盡到責任,媽媽就要一人「分飾兩角」,把爸爸缺失的部分補上,讓孩子學會堅韌和樂觀地對待生活,對待變故,給孩子塑造強大的內心,完整的人格。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