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雲發布了《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同時,騰訊研究院還聯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啟動了「未來經濟聯合研究計劃」,依託光華的學術力量,從兩大方面開展研究,一是中國經濟的數位化進程,二是在這一背景下的企業管理實踐。
此次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以珠三角為代表的11大城市群是推動我國數位化進程的中堅力量,其中成渝城市群近年來趕超態勢顯著,同比增速達79.4%。此外,全國用雲量也實現了118%的增長,上半年各月份的用雲量均明顯高於2019年同期,並且傳統產業增速尤為明顯。
產業網際網路加速突破 用雲量增速超一倍
報告顯示,在「新基建」浪潮的引領下,雲計算作為新基建的底座,2019年全國用雲量總體達1012點,實現了118%的高速增長。
其中,從行業上來看,各城市用雲行業多樣,而增速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傳統行業佔據8席,如廣電、文旅和汽車處於上雲的初級階段,「用雲量」顯著增長,增速均超過400%。不難看出,數位技術正在深入實體領域,助力當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報告還發現,2020年上半年各月份的用雲量,均明顯高於2019年同期,其中,2月用雲量增長超90%,遠高於上半年其他月份。反映了雲化、數位化是疫情期間的剛需,類似「健康碼」、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數字應用需求激增,大幅提高了雲資源的使用。
而在遠程辦公方面,為了保障復工,從1月29日開始到2月6日,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
在新基建及疫情的雙重加碼下,教育、汽車、醫療、電商和文旅用雲量領銜增長,全行業積極上雲。網際網路與產業加速融合,不僅為復工復學提供有效支持,還對經濟重連與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11大城市群數位化指數佔比超70% 成渝城市群增速猛
2019年,數字中國總指數增幅繼續保持在73.2%的高位,代表中國數位化水平在持續增長,其中,11大城市群雖數量佔全國城市的大概一半,但數位化指數佔比超70%。
整體來看,以廣州、深圳為雙核帶動的珠三角城市群數位化程度最高,京津冀和長三角也在穩步加速發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成渝城市群近年來在數位化發展方面趕超態勢顯著,同比增速達79.4%。而得益於城市群的先進示範和輻射作用日漸強化,不少四五線城市的數位化進程也按下了「快進鍵」。其中,綿陽、南充、宜賓等城市加快了發展的步伐,指數增速超過了100%。相對2019年增速不及一二三線城市的情況,2020年四五線城市展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數位化分層現象日益改善。
具體而言,在數字產業方面,半數以上城市群增速超過100%,其中珠三角、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發展最為領先,教育、醫療、生活服務等領域的產業數位化增速迅猛,「在線」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在數字文化方面,長三角城市群總量最大,成中國數字文化發展重點聚集區;在數字政務指數方面,珠三角則處於領銜地位。
城市群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加快建設城市群是必然選擇。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經濟增長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城市群建設每年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不僅為應對疫情衝擊,更將為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以更多元化的視角去理解數位化,騰訊研究院在會上聯合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發起了「未來經濟聯合研究計劃」,一方面圍繞「中國經濟的數位化進程」展開:進一步挖掘和利用指數數據,來洞察各地區各行業的數位化發展狀況,進而探索數位化升級路徑;另一方面,圍繞「數位化轉型進程中的企業管理實踐」展開:雙方將聯合開展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和創新實踐研究,幫助中國企業加快邁進數字時代,並探索未來經濟社會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動能。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好轉、可控,以及國民經濟「新基建」舉措的全面展開,「數字優先」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有效推動產業網際網路加速發展,豐富人們的數字文化生活和消費,持續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催生更多像雲經濟、宅經濟、小店經濟、碼上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與發展,共同構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