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信息技術加速創新與融合滲透為突出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
以信息技術加速創新與融合滲透為突出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底層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帶來網際網路應用的大爆發,從TCP/IP(傳輸控制協議 / 網際協議)誕生到HTTP(超文本傳輸 協議)發布,網際網路從全網連接逐漸走向中心化平臺。作為多種IT(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應用,區塊鏈是一種參與方共同維護的分布式帳本,具有數據公開透明、不易篡改、易追溯等特點,其本質是通過找到降低彼此不確定性的方法,來實現價值交換,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 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原則上,區塊鏈或分布式帳本技術(DLT)可以用於記錄保存和價值轉移(通過加密貨幣或其他方式),而不需要一個受信任的中央實體來維護資料庫和驗證交易。相反,這些功能是通過分散存儲數據的網絡及提 供一種驗證機制來實現的,通過這種機制,網絡中的所有參與者都擁有不變的單一真理來源。由區塊鏈技術支持的所謂智能合約,允許在滿足一個或多個先決條件時自動執行交易,從而具備了顯著提升效率的潛力。實物資產和數字資產可以表示為共享分布式註冊中心的憑證,從而使其能在網絡參與者之間直接進行交易。本質上,這些核心功能使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和標記數字記錄(如財產權、實物產權)可以在從融資、採購,到招標、運營的生態中使用。
區塊鏈帶來的生產關係變革,觸發了價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將加速與產業融合,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分散的信任和創建塊的不變性 使所有權的真正轉移成為可能。雖然在過去只能通過網絡複製數據,但區塊鏈加速了向價值網絡的轉移,如圖 1.1 所示。這使貨幣、股票、版權 或專利等無形資產可以從一個用戶轉移到另一個用戶,也可以通過可信 分類帳交換房地產等有形資產或合同等權責。有形資產的傳輸需要創建一個數字孿生體——一個實體對象的數字表示或模擬,這使對對象的數 字監控成為可能。
區塊鏈產業應用漸趨成熟。區塊鏈的技術特性賦予了自身變革傳統產業的潛力,其應用已經從單一的數字貨幣領域延伸到各行各業的場景之中,如圖 1.2 所示。從基礎的支付解決方案和身份管理到更複雜的應用,脫虛向實,能加強傳統產業多方間協作信任,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信性,簡化流程,降低成本,進而在各個領域中助推實體行業發展。區塊鏈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可解決多方協同生產、數字安全、資產數位化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問題,化工、製藥和食品公司可以跟蹤易腐貨物,並沿著保管鏈檢查其保存狀態。在能源領域可解決能源生產、交易、資產投融資和節能減排過程中數據孤島、效率低等問題。
區塊鏈產業板塊內各細分領域發展趨向成熟,在競爭中合作,共同推動整個產業生態的良性發展。區塊鏈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不但吸引了越來越多初創企業,還促使網際網路巨頭快速跟進。國內方面,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在金融、醫療、電商、公益和法務等領域尋找「區塊鏈 +」解決方案,開始小規模試點應用,為我國區塊鏈產業生態發展注入新動能。國外方面,社交巨頭 Facebook(臉書)強勢入局區塊鏈產業生態。即將推出 Libra(臉書公司推出的加密數字貨幣)項目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全球政府、監管機構、網際網路和區塊鏈等行業的關注和擔憂。
總體上看,由於涉及場景較為複雜,我國區塊鏈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最多、落地程度最深的領域,區塊鏈能讓金融信息不再成為孤島,透明供應鏈有利於區塊鏈賦能製造業供應鏈金融管理和生態建設。與此同時,「區塊鏈 + 智能製造」 快速崛起。區塊鏈賦能智能製造產品研發與製造業商業模式創新,能有效解決產業中的信任與效率問題,為用戶帶來新的價值體驗。「區塊鏈 + 工業網際網路」潛力巨大。通過區塊鏈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相結合, 可賦能工業大數據,構建可信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 + 產品溯源」前景可 期。工業產品溯源是區塊鏈落地的重要場景,區塊鏈與物聯網的深度融合,使不同參與者使用一致的數據來源,保證了信息的可追溯性,以此實現價值鏈信息透明、安全、共享。
但也應看到,區塊鏈在工業領域落地還面臨跨鏈系統互聯存在障礙, 可規模化推廣的典型創新應用缺乏,節點規模、性能、容錯性三者之間難以平衡,鏈上數據與鏈下信息一致性難以保障等瓶頸,仍需加快技術攻關、完善政策體制機制保障及探索實體領域深度應用創新等。此外, 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還面臨諸多挑戰,例如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逐步發展普及,帶來應對洗錢以及毒品、軍火交易等非法活動的挑戰, 還有一些尚待解決的法律問題,包括區塊鏈交易的法律地位和追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