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5月29日訊(通訊員 劉莉)無意發現全身皮膚發黃、瘙癢,伴口乾、全身乏力不適,湖南永州一中年男子兩月前被確診患有比肝癌、胰腺癌更為兇險的一種惡性腫瘤——肝門部膽管癌。近日,男子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接受了高難度的肝門部膽管癌切除術,醫生在術中挑戰生命「雷區」,謹慎游離肝動脈、門靜脈、下腔靜脈,顯露膽總管,清掃肝門部淋巴結,行右半肝、肝尾葉切除,膽腸內引流,經歷每一個步驟的嚴峻挑戰後,手術獲得成功。目前,男子術後指標正常,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永州男子莫名全身發黃瘙癢
53歲的陳先生是湖南永州人。兩個月前,在外打工的他無意間發現自己全身皮膚發黃,繼而渾身瘙癢,小便也呈黃色,伴口乾。「當時非常緊張,我就讓他回到了老家。」陳先生的妻子張女士介紹,回到當地醫院就診,陳先生的黃疸達到了300多。「醫生跟我們說,我丈夫的病情非常嚴重,可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讓我和孩子們做好思想準備。」
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陳先生突如其來的重病,無疑就像天塌了下來。家人商量,將陳先生送至省會長沙一家知名三甲醫院進一步檢查,被確診為肝門部膽管癌,一種比肝癌和胰腺癌更為兇險的癌症。因腫瘤佔位,導致陳先生膽管梗阻,膽汁排洩受阻,因而全身發黃、瘙癢。
由於腫瘤部位非常特殊,手術難度極大,醫院給予陳先生進行支架植入,暫時緩解膽道梗阻現象,並進行姑息性放療。醫生告訴張女士,陳先生治療機會微乎其微,可以放棄治療。張女士含淚將丈夫接回了家。
多方打聽,有了治療新機會
「兩個小孩剛成人,房子也起好了。苦了一輩子,我還是想讓他治好了享幾年福。」陳先生的妻子張女士說。經多方打聽,終於有人介紹說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為眾多疑難病症患者解除了痛苦,帶著一絲希望,5月19日,張女士帶著陳先生輾轉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就診。
入院後,何恆正立即安排陳先生做了增強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肝內膽管擴張明顯,肝門部左右肝管匯合處可見到腫塊,肝門部膽管癌診斷明確。隨即,經過仔細閱片分析,何恆正認為患者肝門部膽管癌還是有機會手術根治,於是立即安排陳先生入院,完善術前準備,擇日進行手術。這個消息,無疑給陳先生家庭帶來了希望。
腫瘤部位特殊,手術難度極大
這是一臺難度極高的手術,何恆正:「肝門部膽管癌手術的關鍵,是要將腫瘤完整地根治性切除、規範徹底的淋巴清掃和恢復膽腸通道的完整性。」而陳先生的腫瘤長在肝門部,位置深,在術中不好顯露,腫瘤又容易侵犯肝實質和血管,增加手術難度。
「更為重要的是,肝門部的血管縱橫交錯,又是門靜脈、肝動脈、膽管這三大管道系統進入肝臟的重要關口,此處的手術,可以說是肝膽外科手術的『雷區』,極易損傷血管造成肝功能衰竭而致患者死亡。」何恆正表示。
但是,若不及時手術,不僅患者症狀得不到緩解,如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將更加失去治療機會,也同樣面臨肝功能衰竭的威脅,肝臟一旦出現功能衰竭,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巨大的挑戰擺在專家、患者及家屬面前。但是,生命至上,經過何恆正手術團隊周密討論,以及與陳先生家屬張女士仔細解釋溝通,最終,為陳先生實施手術的一套周詳方案已經擬定。
挑戰生命「雷區」,成功切除腫瘤
5月25日,陳先生被送進手術室,何恆正帶領譚禮鵬、張豹、程發輝、張宇醫生手術團隊為陳先生進行手術。手術中需要游離肝動脈、門靜脈、下腔靜脈,顯露膽總管,清掃肝門部淋巴結,行右半肝,肝尾葉切除,膽腸內引流,每一個步驟,都是一次嚴峻的挑戰。
雖然術中密布「雷區」,但是,由於術前已做好了詳細周密的評估,對於可能出現的挑戰也準備了充分的應對方法,加上何恆正多年的外科手術經驗,手術進展非常順利,歷經6小時,腫瘤被完整切除。
術後,給予陳先生抗感染、護肝、止血、補液及其他對症支持治療。術後第三天,陳先生精神狀態良好,各項生命體徵平穩,T形引流管、右肝斷面及肝尾葉引流管引流正常、通暢。經複查,陳先生各項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目前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良好生活習慣預防肝門部膽管癌
肝門部膽管癌是膽道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在肝門部。肝門部是肝臟非常重要且特殊的解剖結構,肝臟內重要的膽管、肝動脈以及門脈系統都是通過肝門部出入肝臟的。因此,肝門部膽管癌在治療上也被稱為肝膽外科手術的「雷區」,手術的關鍵是在不損傷血管的情況下,把肝門部膽管腫瘤完整切除,手術難度極大,一旦損傷血管會造成患者肝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黃疸、皮膚瘙癢、右上腹脹痛不適、尿液深黃、食欲不振,是患上膽管癌的五大症狀,出現身體不適時公眾應提高警惕進行早期識別。」何恆正提醒,有效預防膽管癌,應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吃或少吃油炸、煙燻及高脂肪食物。另外,公眾應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膽囊結石、囊腫、寄生蟲感染甚至腫瘤等疾病並積極治療,以免病情發展而增加痛苦和增加治療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