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後痛打女兒撒氣: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千萬打不得,會致命!

2020-12-24 騰訊網

打孩子,

真的有用嗎?

文︱軒軒媽

本文由親寶寶育兒原創首發

1

剛刷微博,無意間看到一個視頻,看完氣得我渾身發抖。妻子拿棍子使勁打孩子,丈夫在一邊淡定拍視頻,還說「有本事你打死她」。

期間,被打的孩子哭著喊「媽媽,不要打了」,媽媽絲毫沒有停手的意思,一棍一棍地打在小女孩的後背。

可憐的孩子,只能像個提線木偶一樣,被父母當成吵架後洩憤的工具。

其實,孩子被打致死的新聞,屢見不鮮。

2019年2月,安徽一名4歲的小女孩被繼父武某活活打死,就因為女孩尿了褲子。

2018年,震驚國內的「深圳虐童案」,父母用掃帚、用手、用板凳打小女孩,還扇耳光、打嘴巴、揪著頭髮往地板上撞、拳打腳踢……

2017年6月,臺灣新北市7歲小男孩因不做家務,被媽媽實施虐暴,開水燙、鐵管打,導致孩子內臟破裂出血不治身亡。

2016年3月,海南萬寧6歲女孩蕊蕊因為尿褲子,被親生父親用衣架和皮帶抽打,待發現異常抱到醫院,已經為時已晚。

所謂「虎毒不食子」,可這些深深的「愛」背後,是孩子最深切的「痛」!

2

2018年11月29日,法國通過了一項「反日常教育暴力法」,也被民眾稱為「禁止打屁股法」。

而推動該法案的,竟是一名死去的9歲小男孩。就在法案出臺前一個月,這名男孩被家人活活打死。

男孩不願意寫作業,被哥哥暴打,他的媽媽不在現場,但也鼓勵支持哥哥:

認為孩子不聽話就得打。

看著奄奄一息的弟弟,男孩的哥哥、姐姐終於叫來了救護車。

然而,等不及送上車,小男孩已經停止了呼吸。

人間太殘忍,天堂或許沒有痛。

男孩的死,將他的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全部推上了審判臺。

法國因此也成為世界上第55個把禁止打屁股寫入法律的國家。

一條條新聞不禁發人深省,打孩子,真的有用嗎?

3

打屁股,百害而無一利

通常家長認為,孩子屢教不改,一定得上「竹筍炒肉」,打疼了才知道錯。

而屁股皮厚肉多,打得痛又不會傷筋動骨,是最安全可打的部位。

那你可能還不知道打屁股的種種危害。

1、打屁股,危害身體健康

首先,從醫學角度來看,打屁股其實是很危險的。

根據國外醫學解釋,屁股上的肌肉豐厚,打擊時容易造成橫機紋溶解(就是肌肉組織分裂),肌肉可能會受到損傷。

從而可能會釋放肌紅蛋白,肌紅蛋白進入血液循環後,流經腎臟的時候,會損害腎小管,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而急性腎衰竭會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肺水腫、感染、發熱、起皮疹、抽搐。

新聞中也報導過類似的情況,打屁股,導致高燒住院,造成睪丸破裂,致使下體撕裂。

無不令人唏噓!

2、嚴厲體罰,會影響大腦的發育軌跡

發表在《神經影像》中的一篇研究指出:嚴厲的體罰可能會改變一些大腦區域的發育軌跡。

體罰組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

該研究對1455名青年進行了篩查研究,發現:

兒童時期遭受過體罰的孩子,其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體積明顯減少,而大腦的灰質則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和組織能力。

「屁股決定腦袋」這句流行語,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打屁股,打的可是孩子的腦袋!

其實,我們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那些動不動就被父母打罵責罰的孩子,大多都比較內向、膽小,不愛說話,表達能力也很差。

嚴厲體罰,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自我認知能力。

3、打屁股,危害心理健康

2010年發表在《兒科》雜誌的研究發現,3歲時經常被打屁股(一個月超過2次),會增加孩子5歲時的攻擊性。

美國兒科學會(AAP)也指出:體罰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好鬥、藥物濫用、增加成年後的自殺行為。

孩子被父母的暴力控制就範,他也在暴力中學會模仿,學會了用武力欺壓弱小。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你想孩子怎樣,就怎樣對孩子。

打屁股,沒有教育,只有傷害。

4、打屁股,破壞親子關係

大多數被打屁股的孩子,開始都會倔強地大喊「我不痛」,其實,他心裡的痛遠遠超過了身體的痛。

打屁股,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父母情緒的一種發洩。

父母打孩子也會上癮,經常打罵必定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深圳虐童案中的小女孩,面對著父母的輪番暴打,竟然毫不反抗。是怎樣的絕望,才讓孩子如此漠然?

打罵,是毀掉親子關係的最快途徑。

5、打屁股,不治標也不治本

德克薩斯大學教授Elizabeth在一篇論文中明確指出:任何數量的打屁股,都是無效的。

孩子被打後痛得乖乖求饒,僅僅是因為害怕而不知所措,或是被暴力的威脅所震,短期內會停止這種行為,但不久就會再犯。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打屁股,真的既不治標也不治本。

4

除了屁股,這些身體部位也不能打!

哪個孩子小時候沒吃過父母的「教育三重奏」:

連哄帶騙、循循善誘;

連吼帶罵、威逼利誘;

連踢帶揍、扇屁懲罰。

何止是打屁股,很多家長急起來,真的可以逮哪打哪,一不小心孩子全身開花。

劈頭、揪耳朵、掐大腿,想必這些都是兒時揮之不去的記憶吧。

其實,不光是屁股,這些身體部位也很脆弱,家長千萬要注意,再生氣也別對這些部位下手!

1、後腦勺

人的大腦由柔軟的脂肪組成,布滿豐富的神經元組織。

突然而來的震動,會引起大腦的脂肪晃動,碰到堅硬的頭骨,就很容易使這些神經元拉伸或者斷裂,從而引起頭部創傷。

據醫學觀察性研究發現,在急診科頭部受到輕微創傷的兒童中,會伴隨意識喪失、頭皮血腫、嘔吐和頭痛等症狀;

嚴重的頭部創傷還可能會引發腦損傷,甚至死亡。

曾經在河南信陽發生過一則新聞,4歲男童被繼母虐打,半邊腦袋被打癟,經醫生檢查,頭骨缺失了75%,手術治療了2年,身體終於恢復,但是左半身仍處於偏癱狀態,還要繼續康復治療。

2、臉

打臉,一方面外傷容易導致面部皮膚出現血腫,從而引起紅腫、疼痛;另一方面,孩子也和大人一樣需要面子,打臉極易傷害孩子的自尊。

其次,因為孩子臉小,家長的大巴掌,力度過大容易誤傷其他器官,如鼻梁、太陽穴、耳朵,從而導致孩子流鼻血、暈厥、耳鳴等問題。

3、耳朵

耳朵也是人體極為敏感的器官,隨便一掐,就能讓人痛得「哇哇」求饒。這是因為,耳根皮下重疊分布著各種神經。

掐耳朵,不僅容易導致耳根撕裂,而產生的劇烈疼痛感,還可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嚴重的還會使人昏厥。

所以,別再以為這些部位扛打。當習慣用體罰代替教育,就會不斷地重複使用,並不由自主地逐漸加大力度。

別讓自己的一時失手,換來悲劇的結局。

5

教育孩子,方法總比問題多

正如法國「反日常教育暴力法」的發起人Mariene Schiappa所言:「沒有一種暴力是有教育意義的。」

教育孩子,方法肯定比問題多。

1、短暫叫停

有的時候孩子明明做錯了,卻死不承認,還頂嘴開槓,劍拔弩張。

此刻,雙方都已經從理智的講理,上升到情緒的對抗。

雙方都需要靜一靜。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一個概念——time-out,「積極的暫停」,它不屬於「讓孩子遭受痛苦」的懲罰,而是先平復情緒後處理問題。

面對拒不認錯的孩子,不妨先讓他回房間安靜10分鐘,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和他講理。

同時,當父母生氣想要打人時,也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妨在內心從1數到10,告訴自己先冷靜;

或者離開現場,到另一個地方5分鐘,打孩子的衝動可能就減少了50%。

2、低聲教育

其實孩子犯了錯也有自知之明,但是父母的大聲呵斥可能會嚇到孩子,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才會有那麼多拒不認錯的孩子。

而低聲調則表達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給孩子傳遞一個平和的態度。

相當於告訴孩子,「我們只對事,不對人」,那麼,孩子也學會把焦點放在錯誤本身,更理智、誠實地看待自己。

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被尊重。

3、合理懲戒

不可否認,有時候孩子太皮,需要使用懲罰手段才能達到效果。

但是,懲戒只是管教方式,而不是父母的情緒發洩。

事先在家中立好規矩,家庭成員中無論誰違反了規矩,都必須接受相應的懲罰。這個「約法三章」在我家施行得卓有成效。

軒軒曾經有個愛打人的壞毛病,批評、打手都沒用,但反而讓她覺得「媽媽可以打我,我也可以打人」。

於是,我向軒軒道歉:「打人是不對的,媽媽道歉,以後保證不打你,有話好好說。」

並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套「家規」,其中一條便是:如果誰打人,就沒收心愛的玩具一天。

同樣的,公平起見,如果爸爸或媽媽打了軒軒,也需要沒收手機一天。

我們偶爾會故意違反一次規則,讓軒軒過一把當「小法官」的癮,她也就樂於接受這樣的規則了。

不久,軒軒愛打人的壞毛病就逐漸改掉了。

6

虐童其實離我們並不遠。據調查顯示,在我國,10個孩子就有7個在小學階段曾經遭受過體罰。

作家蔣勳說:「愛和暴力是兩種極端,卻可能同時出現。」

悲劇往往是在長期的習慣模式中,一觸即發。

愛之深,責之切。

沒有哪個父母不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愛的過程中,往往最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與需求,而將衝突歸咎於孩子。

真正的愛,不是為你好,要你改;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和尊重。

有些父母會說,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對啊,都是第一次,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而不是殘忍的虐待,虐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所以,請在孩子面前,收起憤怒,收起控制,用更理智和溫柔的愛,給孩子一個健康美好的童年。

相關焦點

  • 孩子這四個部位打不得,再生氣也不要打(家長必知)
    遇到這樣的時刻,家長往往會從剛開始耐心勸導,轉化為暴跳如雷,然後情緒失控之下,也會對孩子動手。 晨媽身邊經常有寶媽討論,哪一棟小孩又被打了,誰誰誰生氣揍小孩了......而關於打孩子,他們似乎也有較大的認同感,覺得「不打不成才」「犯錯誤就該揍一頓」~每每聽到這樣言論,晨媽心裡挺不舒服的,因為教育孩子,不是只有「打」這一種方式。
  • 媽媽一巴掌,7歲女兒「沒了」!孩子這幾個部位不能打,會出人命
    父母在教育的孩子的路上,難免會出現情緒失控,你在情緒失控時,會忍不住對孩子拳腳相向嗎?7歲的盈盈原本是個健健康康的孩子,但是晚飯前偷吃了媽媽買回來的鴨脖,邊吃鴨脖邊看動畫片,一直沒去做功課。當天媽媽心情也不太好,習慣性地打了女兒幾巴掌,重重地打在了頭部,女兒大哭了一會兒。
  • 孩子身上這5個部位,每一個都是「生命線」,家長再生氣也不能打
    小編有個朋友,年齡稍大,我們叫她張姐。張姐的脾氣暴躁,孩子惹她生氣時總是會被打。這也是因為張姐的兒子實在是調皮搗蛋,哄也沒用,罵也沒用,標準的熊孩子。這不,上次孩子又摔壞了家裡的風扇,張姐實在氣不過,狠狠打了孩子的屁股。不過張姐到底還是心疼孩子的,事後自己也非常後悔。
  • 家長一巴掌,孩子竟喪命!千萬別打孩子的這5個部位!
    都說打孩子不能打後腦勺,會出人命的。 很多人都不以為然,直到看到一個新聞才明白:一巴掌下去,真的會死人的! 這個新聞我依然記憶猶新: 一位媽媽在檢查8歲女兒的作業本時,發現了很多錯題,當時一氣之下,一巴掌打到女兒後腦勺上。 女孩漸漸出現頭疼嘔吐,送進了醫院。最後這名女孩還是離開了美好的人間。
  • 孩子身上這幾個部位不能打,實在不聽話,家長可以試試打這個地方
    但孩子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中成長,他們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有的孩子甚至會認為造成這一切的責任都在自己身上,還會努力去討好父母,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實非常美好。03孩子的身上這幾個部位是不能打的,家長要注意了1、屁股
  • 這3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家長再生氣也不應該打,你打過嗎?
    但有些脾氣火爆的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會用打孩子的方法進行懲罰,殊不知,這很有可能打在孩子的「生命線」上!父母衝動失手,孩子緊急就醫鄰居家的孩子小王今年8歲,性格調皮任性,是讓人頭疼的小孩子。平時在校表現不太好,經常東張西望,小動作很多。雖然聰明、學習能力強,但老師並不喜歡小王。
  • 她親手將女兒失手打死:孩子這個部位千萬不能打,要命
    什麼時候開始,又悄悄興起了「打孩子」了? 最近兩個新聞,看得我觸目驚心。 一個是上個月,一個媽媽因為懷疑女兒偷錢,失手將女兒打死。 自己也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 夫妻吵架,這3件事,女人再生氣也別做
    動不動就提離婚,回娘家有些女人在和丈夫吵架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提離婚,要回娘家,可這樣的解決方法,其實都是逃避,對婚姻有害無利,夫妻之間如果出現了問題,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要及時的解決,千萬不能拖,女人選擇提離婚、回娘家這些方法,無非就是想讓男人妥協
  • 夫妻吵架的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夫妻矛盾不外乎家庭鎖事,好多夫妻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兒。居家過日子,那有馬勺不碰鍋沿兒的!可是這夫妻吵架除了日常生活問題,再往大擴展,就是婆媳關係,及其它成員之間關係不融洽的問題,子女教育問題,感情問題,外遇問題。
  • 5個部位是孩子的「生命線」,再生氣也別動手打,衝動過後是懊惱
    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會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自然就會因為一些不當的行為惹家長生氣。俗話說:「根本底下出孝子」,很多父母都讓我孩子犯錯一定要挨打,長大後才會有出息,因為玉不琢不成器。為了孩子能學好,爸爸媽媽們在打孩子時甚至會往死裡打,只為讓他們得到教訓,殊不知孩子身體上這4個部位是打不得的。1、打頭部:寶寶成長的時候,頭部發育的最為遲緩,因為頭部毛細血管豐富,神經纖維比較多,家長生氣時控制不好力度,一巴掌打到孩子的頭部,可能會導致顱內出血,而且強烈的震動會增加寶寶腦癱的機率,後果十分嚴重。
  • 家長打罵孩子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孩子這些部位真的不能打
    中國有句俗語叫:黃金條下出好漢,不打不成才。其實這句俗語是非常錯誤的一個觀念。一些家長因為舊習的原因,依然相信孩子就是要用打才能成才的。而另一部分家長不信這句話,但是日常中卻還是免不了要被孩子惹來想打他。打罵孩子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
  • 夫妻吵架,丈夫刀劈女兒的作業: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近日,貴陽一男子與妻子發生矛盾,一氣之下便將怒氣撒在了孩子身上。 他拿起菜刀,當著女兒的面,毫不猶豫地將女兒的作業一一砍碎。 孩子不僅親眼目睹了父母吵架的全過程,還被捲入其中,成了已然瘋狂了的父親的出氣筒。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 「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發洩的情緒垃圾,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 用爺爺手機打遊戲充值5000多元,一單親爸爸痛打9歲女兒後很自責
    看著女兒縮在床角抹眼淚,王先生自責不已,「真不該為了5000餘元打孩子。」王先生的女兒9歲,是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發現孩子充值玩遊戲 他痛打女兒後自責不已8月5日早上,王先生說他查看孩子手機的充電情況,「我們是單親家庭,女兒跟著我,前段時間父母回老家後,因為我要上班,為了讓孩子一個人在家能待住,給報了一些網課,上網課用的手機是她爺爺的。」
  • 父母吵架,是孩子看過的最可怕的恐怖片
    每對吵架父母的背後,都有不幸的孩子知乎上有個話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有一個網友這樣訴說他的痛苦:父母爭吵的畫面讓他到現在都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甚至想過以自殺結束生命。為了不被別人討厭,會不由自主地討好別人,壓抑甚至扭曲自己的性格。
  • 爸爸一巴掌讓兒子耳鼓膜穿孔,父母再生氣,也別打孩子這幾個部位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教育孩子,一定要控制住情緒,尤其是生氣時,千萬別再打孩子了浙江杭州一位家長,在給兒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兒子的表現,讓爸爸著急上火,一時沒有忍住脾氣,就直接動了手,本來是想嚇唬一下兒子,結果弄巧成拙,導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差點影響了聽力,所幸傷病較輕,後果不是很嚴重,但這也讓這位家長後怕不已。
  •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在家裡經常吵架,不會好好說話的夫妻,很難讓孩子建立安全感,而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就無幸福感可言,並且,這種感覺也會伴隨並影響孩子一生。黃磊的女兒多多,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在《爸爸去哪兒了》跟《快樂大本營》中,黃多多憑藉聰明乖巧懂事以及高情商,獲得了大家的喜愛。
  • 澳洲華人媽媽皮帶抽女兒恐被奪撫養權!辯稱:在中國打孩子不犯法
    10月31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住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的華人媽媽因用皮帶將沒有適當地"完成家庭作業"的8歲女兒抽了一頓,被控上當地法院。據悉,這位華人媽媽在法庭上稱,她之前認為這種行為沒有問題,是因為打孩子在中國不犯法。
  • 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爹媽打你不差這一天?請用理性代替粗暴
    王大媽呵呵,媽媽打你不差這一天4月30日不打,不是意味著明天可以打「國際不打小孩日」還有一個口號:「請來試試看,至少在4月30日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4月30日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許多人都以為只是打幾下,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但其實,「傷害」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嚴重……2016年4月,陝西漢中一男子體罰其11歲的女兒,用樹枝對女兒的胳膊、背部、腿部等部位進行了長時間抽打,導致女兒死亡。2015年4月,有網友稱福建惠安縣城南一幼兒園的小女生被母親毆打。
  • 夫妻吵架全家幫忙打妻子,小姑大罵嫂子滾:不改,婚早晚得離
    趙女士和老公婚後也是獨自生活在一起的,但是老公是個很孝順的男人,每天早晚都要跟媽媽通電話,這也正常,兒子和母親生活了那麼多年,這突然結婚另住了,當媽的想兒子,當兒子想媽打打電話沒啥可說的。問題在於老公和老媽通電話的內容就他們夫妻兩個的一些瑣事,老公全都細細地跟老媽說,這讓老婆很是反感。但老公覺得這沒什麼。
  • 幾巴掌下去,孩子就停止了呼吸,孩子這3個「生命線」父母打不得
    ,要麼家裡務農,夫妻兩個人一起教育孩子,這樣也會讓父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比現在的父母輕鬆多了,正是因為現在的父母身體和精力壓力都很大,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更加焦慮。這也讓父母以後的生活陷入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