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
■2020廣東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在松山湖高新技術創新園成功舉辦 記者 張帥 攝
昨日上午,2020廣東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在松山湖高新技術創新園成功舉辦。論壇上,歐洲科學院院士李勇等「大咖」雲集,圍繞新基建、智慧安防、智能製造等話題,共同探討東莞應當如何把握「新基建」機遇,打造人工智慧產業新生態圈。
活動由東莞市莞深產業合作促進會主辦,賽鉑睿思科技有限公司、松山湖高新技術創新園聯合承辦。活動以「智領新基建,AI創未來」為主題,由政府、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及高科產業領域的專家、博士,以及知名企業家代表、投資機構單位共同搭建了一個融匯多方資源交流的平臺。為響應此次大會主題,松山湖高新技術創新園展廳首次以「新基建下的人工智慧」為主題開放展示。
專家建言獻策東莞發展人工智慧
東莞市工商聯副主席黃志良在致辭中表示,為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東莞出臺了《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2019-2030年)》,未來將發力「芯」「器」「端」三大人工智慧領域。到2025年,要形成具有全國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
黃志良表示,希望能以此次論壇為契機,開拓莞企視野,更好地把握「新基建」的機遇,打造產業新生態圈,推動廣東人工智慧產業核心技術新發展。
歐洲科學院院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榮譽顧問李勇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廣泛,在醫療領域來看,就自身所從事的慢性病研究而言,人工智慧技術更是走進了手術室。他支持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希望人工智慧技術能更好地服務慢性病康復等方面。
廣東省委政研室特約專家、廣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主任楊勇表示,廣東省正積極出臺各項政策,助力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領域企業擁有841家,僅次於京津冀和江浙滬地區。
圍繞高校與企業應該如何開展產學研合作,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副院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俞祝良建議,企業不要跟風投資人工智慧行業,同時企業與高校合作之前,應當充分了解合作高校研究特長,明確是否符合合作需求,避免盲目合作。
致辭環節結束後,現場進行大會啟動儀式和籤約、揭牌環節。賽鉑睿思科技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彩虹鷹無人系統研究院籤署發展戰略合作書,雙方達成協議成為重大商業合作夥伴;雙方將來以無人車領域為導向,共建聯合實驗室、無人車研究分院、實驗室開放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落實共同發展目標。
「新基建」將為人工智慧發展帶來新機遇
當天,圓桌論壇圍繞「新基建」人工智慧政策走向、人工智慧產業鏈上下遊關係、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發展新動態、人工智慧在新基建支持下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交流。
圓桌現場嘉賓分享了人工智慧大發展背景下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新模式思考、人工智慧在新基建支持下的機遇與挑戰及人才培養目標、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發展新動態以及新基建下的「AI+安防」等內容。
圓桌會議中提到,在「新基建」大力推進下,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多領域得到廣泛運用。人工智慧產業廣闊的市場前景得益於不斷拓展的應用場景和加速推進的技術融合。其中,5G與AI的融合,為人工智慧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除了製造業外,5G與AI將賦能交通運輸業、零售業,甚至教育、醫療衛生等細分領域,加速實現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同時釋放人工智慧技術在不同行業的更大潛力。
賽鉑睿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先生以企業所做的產品作為切入點,分享新基建下的AI+安防。他表示,目前,安防已經進入了AI時代,不但激發潛在的安全需求,而且促進安防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實現新的應用模式和市場,同時帶來更多企業參與。眾多傳統安防製造企業,通過藉助AI賦能,實現傳統安防產業智能化升級;擁有優異算法的AI創業企業,持續湧入安防領域,實現安防應用場景的不斷落地。
記者 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