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這個詞對大家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它的含義即是中央處理器,無論是對於電腦還是伺服器來說,它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腦和伺服器的運行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伺服器CPU和電腦CPU又有哪些具體的區別呢?下面就跟著阿里雲伺服器1折優惠平臺-尊託雲數(www.9i0i.com),來一起看看它們的區別吧:
總體來說,伺服器cpu和普通cpu主要有六大不同,下面我們具體看看。
一、指令集不同
家用或者工作用電腦配備的普通CPU,通常為CISC複雜指令集,追求指令集的大而全,儘量把各種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但是調用速度和命中率相比伺服器CPU較低一些。
伺服器CPU的指令一般是採用的RISC(精簡指令集)。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針對性更強,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專門的優化,能效更高。
二、緩存不同
最新的工藝一定會首先用在,伺服器的CPU上。核心數和線程數的要求一定會更高,三級緩存會更大。緩存也決定著CPU的性能,由於伺服器CPU對運算性能要求高,所以伺服器CPU往往應用了最先進的工藝和技術,並且配備了一二三級緩存,運行能力更強。伺服器CPU很早就用上了3級緩存,在對內存的支持方面也有區別,伺服器顯然需要更大的內存支持能力。而普通cpu是近幾年才用上了緩存技術。
三、接口不同
伺服器cpu和普通cpu接口往往不同,目前伺服器CPU接口大多為Socket 771、Socket 775、LGA 2011、LGA 1150相比普通CPU接口儘管不少相同,但實際上搭配的主板並不相同。伺服器cpu配備的主板通常沒有顯卡卡槽,因為CPU自帶的核心顯卡即可滿足需求,並且其CPU總線帶寬比家用CPU高。
四、穩定性要求不同
伺服器並不是特別注重高速和高性能,而更注重安全穩定性。伺服器CPU是為了長時間穩定工作而存在的,基本都是設計為能常年連續工作的。伺服器CPU相比家用CPU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有著天壤之別,一般伺服器都是365天開機運行,只有偶爾停機維護,對穩定性要求極高。
家用個人電腦更注重簡單應用和家庭娛樂,所以在性能方面的要求更高。普通CPU則是按72個小時連續工作而設計的,家用電腦在不使用時,我們還是習慣讓他保持關機狀態,一般每天都會關機。
五、多路互聯支持不同
多路互聯是伺服器上的一項技術,比如伺服器主板可以同時擁有多個CPU插槽,可以同時安裝多個CPU,這個就是CPU多路互聯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只有伺服器CPU才支持,普通家用電腦,一塊主板只可以安裝一個CPU,不支持多路互聯。
六、價格不同
由於伺服器CPU針對高穩定性設計,在用料上一般都是選用優質材質,並且支持多路互聯和長時間工作,和相同性能的普通CPU比,價格自然也是更高。此外,高端伺服器CPU更上運用大量的最新先進技術,價格更貴,因此一般伺服器CPU價格都在千元以上,高端伺服器CPU都是在萬元以上,甚至幾十萬。而普通CPU價格通常幾百元到幾千元,主流產品價格基本在千元左右。
以上幾點大概就是普通家用個人電腦CPU與伺服器CPU的區別了,當然可能還有一些其它區別,比如針腳數量不一樣,伺服器CPU針腳數量遠遠大於普通CPU;另外還有主板的支持不同,由於CPU不同,伺服器CPU與普通電腦CPU所需要的主板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