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融資一般指商品交易中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於商品交易中的存 貨、預付款、應收帳款等資產的融資。
貿易融資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通過對企業信用記錄、交易對手、 客戶違約成本、金融工具的組合應用、銀行的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確定 企業在真實貿易背景下產生的還款來源。
WTO於2019年10月宣布,因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等因素,將此前對全球貿易在 2019年的2. 6%增長預期下調至1.2%。而今年1月,我國海關總署公布2019年我國外 貿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 4%,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全年 進出口、出口、進口均創歷史新高。貿易融資在此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針對進出口企業 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支持將有助於我國貿易總額的穩步增長。
貿易融資相比傳統流動資金貸款,具有高流動性、短期性和重複性的特點,強調操 作控制,淡化財務分析和準入控制,有利於形成銀行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然而在市場信任機制、票據真實性審核、多方數據共享和毋 險管控多方制約因素的作用下,中小企業的融資缺口仍然存在。
具體來說,跨境貿易金融面臨以下難題:
1) 企業難自證貿易業務。當前貿易融資業務涉及提單、原產地證、貨物運輸保險 單、品質和重量證明等多種紙質單據,參與方覆蓋多個國家的多家企業和權威機構,單 一企業並不能輕易獲取和提供所有相關證明,苦於無法高效地自證貿易真實性。
2) 銀行風險控制成本高。由於跨境貿易涉及多個國家、多個行業、較長的交易鏈 條以及多樣的結算方式,有些企業藉此偽造貿易背景與交易,非法獲取資金與收入。在 一些諸如轉口貿易的場景下,銀行進行審查和風險控制的成本較高。
3) 多部門之間難以高效協作。由於傳統貿易融資業務涉及企業、銀行、物流、海 關、稅務、倉儲都諸多部門,不同部門之間的業務相對獨立、協調難度較大;同時,不 同部門均已建設了服務於各自業務的系統,而系統建設的標準不統一、數據格式和接口 不統一,進一步導致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難度大。
談及信任與協作難題,區塊鏈技術總有發揮價值的一席之地,全球範圍內的多家企 業在跨境貿易金融領域中展開了區塊鏈創新實踐。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1)建立貿易業務的可信資料庫。建立區塊鏈分布式系統,覆蓋貿易參與各方。借 助區塊鏈技術的數據不可篡改特性,結合數字籤名技術的可追溯性,各相關參與節點對 上鏈數據進行驗證與增信,最終區塊鏈上的數據都具有較高的可信度,降低了企業提交 證明與銀行風控的難度。
2)提升各部門協作效率。區塊鏈的分布式系統中每個節點的地位對等,節點數據 實時同步,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擁有、共同管理、共同監督。多中心方式結合智能合約等 技術解決多方信任協作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跨境貿易金融領域裡多國、多行業企烏 主體、政府機構之間的協作難題。
2019年以來,國內出現多個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應用。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貿易 金融區塊鏈平臺,由央行聯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及在港股上市 的渣打銀行等多家中外金融機構於2018年9月共同打造的,在多家銀行金融機構的強 力支持下,中小微企業率先受益貿金平臺,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另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自2019年3月22日啟動試點 以來,截至12月15日,跨境區塊鏈平臺已擴展到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自願 自主加入的法人銀行達170多家,超過全部辦理外匯業務銀行的三分之一,覆蓋銀行網 點達到5600多個;平臺累計完成應收帳款融資放款金額折合101.69億美元,服務企 業共計1859家,中小外貿企業佔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