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區有一棵滿清時期栽下的古老榆樹,距今已有370餘年

2020-12-24 叟講故事

在牡丹江鐵嶺河大橋左堤路南邊400米處的江堤下,有一棵古老的大榆樹。其樹齡已有370餘年。牡丹江市政府的園林部門早些年已立了標牌作為保護古樹物種。

這課老榆樹樹身圍長6米。

這棵古老的榆樹雖然經歷了300多年的風雨,仍然樹身粗壯,鬱鬱蔥蔥。樹身圍周長近6米,4個成年人張開雙臂才能將樹幹合抱。茂盛的枝條遮天避日,綠蔭十七丈,樹冠高6丈。它不斷地吸天地之精華,取宇宙之靈氣。

370年老榆樹人們拜祭的廟堂

我來到這棵樹前,站在古樹下。聽說這個古樹的傳說與奇想,我細細品欣賞著這個高大魁梧樹幹,天穹似窿的樹冠。彷佛像是一條橫臥在天宇身形狀似騰空的東方巨龍,龍頭朝東:天天「日中則昃」享受太陽之光芒,龍尾朝西:時時「待月滿盈」送日西下與夕陽同輝。

老榆樹整體似東方巨龍頭朝東方

江邊小村莊的一位老人告訴我,當年清朝初年種植樹木的時候,先民們首先考慮到的是樹木生長和繁育生息,並列東西走向栽種下一雌一雄兩個幼榆樹。在後來的世紀氣候聚變中,一場突來襲擊的暴風雨,天公打雷把公樹劈倒了。說來也怪,這顆母樹卻安然無恙,卻在幾百年的風雨中巍然屹立。

看似巨龍的老榆樹龍尾朝西方

對於能經歷各種寒來暑往春夏秋冬霜寒雪凍成長,接受了大自然370多年的各種考驗。於是人們便更加尊崇稱他為「樹神」。「樹神」的本意是能夠上通天宇,下潛大地。同時也能把天賦帶給沿岸的百姓,把大地之靈氣飄逸到附近的村民。

370年古老榆樹樹幹粗壯

記得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牡丹江上遊發洪水,牡丹江鐵嶺河江橋流水段對面的工廠都遭到的水災,產品全部被淹了,損失很大。當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都曾做過報導。警戒水位不斷上升,在新建的牡丹江鐵嶺河大橋上遊幾十米有座未拆的老橋,洪水肆虐,岌岌可危。

老榆樹下告誡拜訪人們注意防火

牡丹江預備役部隊工兵營都進入緊急狀態,如果警戒水位繼續上升,為了保護牡丹江兩岸的老百姓,那就要炸掉老江橋的橋面進行洩洪,以保障下遊老百姓平安。也許是古榆樹的「神樹」發揮了巨大的神威吧!洪水到了老江橋的橋面下時,水位高度就此嘎然停止,水位就在沒有上漲,老江橋也沒有炸掉,保留了下來。沿岸的老百姓也祈福到了平安,洪水悄然退去。

遠瞰老榆樹頂冠似蒼穹

回想起這棵古榆樹,人們對他的感激,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那就從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開始,這棵「神樹」,就開始接待附近百裡來祈禱和祝福的人們。於是這個神樹上系滿的各種各樣人們前來祝福的紅絲帶,祈禱子女的平安,祝福老人的長壽,祈求天地的雨沛糧豐,保佑身健,祛病闢邪。

古老榆樹的銘志(魏碑字體)

由於拜祭和來訪的人們,都得到了良好的祝福和幸福安康。所以人們對他的拜訪從那一刻時起一直到延續到現在。

遠來人們給古樹系的祝福紅布帶

即使你現在來到這棵古榆樹的面前,仍然能夠看到樹根部系滿的紅布條,和樹幹上隨風搖曳的紅絲帶。

講述這棵古榆樹故事的老鄉

國泰民安,福佑江堍兩岸。是這棵古榆樹的忠貞不改的品德。望著樹蔭下隨風飄落的「榆樹錢」。我馬上進入了遐思,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有很多貧困的人家子女多,食不果腹,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他們都是每年都早早的期盼古樹開花結「榆樹錢」。

紅絲帶隨風搖曳

這個樹冠高大,「榆樹錢」結的比較豐沛,孩子們每到春夏這個古樹開始產下「榆樹錢」的季節,都爭相採集「榆樹錢」回到家裡調和玉米面或者一些麥皮子進行充飢的,所以這棵古樹,在它過去的幾百年裡,不知道填飽了多少窮人家孩子的肚腹呀!

遠來祝福的人們系上的紅布條

鑑於古榆樹在這幾百年的歲月裡,對牡丹江兩岸人們的福佑以及帶來的吉祥安康,兩岸的老百姓已經稱這棵老榆樹為「神樹」已經有好幾十年了。古老榆樹也確實沒有辜負老百姓對她的厚望始終堅貞如一的、默默無言為人們付出著它所能付出的一切。

人們祈禱的紅絲帶

當人們總是習慣地稱古榆樹為「樹神」的時候,還有另一番的含義。其實真正要稱為「樹神」的是當年那些栽種這棵幼小榆樹苗的勞動人民和為他幾百年辛勤澆水剪枝修冠的園丁。

俯瞰老榆樹的近景

當夏季到來之際,村頭裡的人們在這棵老古榆樹下享受著古樹周圍的甜美空氣,在這裡聊天、避暑、納涼、乘風、看書、做活。遠方外來的客人到這裡拜靄、遊光、和祈求吉祥,無一不是在感謝著所有為這棵古老榆樹付出艱辛勞動的全部「樹神」,同時也在感謝當今偉大的新時代給老百姓帶來的幸福、吉祥、安康。

2020年6月10日

相關焦點

  • 一棵盆栽的榆樹,也渴望成為天地間沐風浴雨的巨木
    在那裡,它也會是棵沐浴著風雨,招展著身姿肆意生長的大樹。今天的夜讀,跟隨作家沈偉東一起走近這株榆樹。榆 樹文/沈偉東刊於2017年6月《文學報》我住在師大北院的時候,窗臺上曾種過一棵榆樹。新綠如煙,仔細看,榆樹的春芽已長成圓形。每天傍晚坐在窗邊竹椅上看閒書,好像一天天候著榆樹,看樹冠團團,騰起一片綠雲。早先在花木市場買來這盆榆樹時,園藝師已經用心修剪出如雲的造型,綠色濃淡深淺,枝椏疏密高低。看上去這是一棵有趣味的樹。我讀書倦了,看著榆樹,想像鄉村生活:村頭溪口自然有這麼一棵樹,樹靜止在那裡,但也是運動的,風過處,樹冠颯颯輕搖,日頭出來,樹影隨著日光移動。
  • 北京口碑極高的寺院,距今已有1700年,香火旺盛許願祈福很靈驗
    佛教自從西漢時期傳入我國,到唐朝世紀發展鼎盛,一直對我國歷史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現如今從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蹟。而北京也留存了數量眾多的古寺,今天寫者就給大家介紹一座位於北京的寺廟,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潭柘寺位於京西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上,距離市中心約30公裡。這裡群山環抱,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溼潤。
  • 中國有兩棵全世界「最牛」的樹,一棵驚豔了中國,一棵徵服了世界
    大家都知道小草的生命是無比頑強的,只要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它們就會竭盡所能地使勁往上鑽,植物界除了小草以外,還有生命力無比強勁的樹木,只要它們擁有適合成長的環境,不遭到人為破壞,就會茁壯成長。有些古老的樹種能夠存活幾萬年,也並不誇張。
  • 鄭州蝶湖畔的法雲寺,距今2200年,寺內有棵奇特的千年銀杏樹
    這裡不僅有網紅戒指撟、銀沙灘、荷池、馬鞭草、銀杏林……而且蝶湖畔邊還有古老的法王寺,千年銀杏樹,以及別致的草木精舍。法雲寺法雲寺又名曹古寺,柴公寺,始建於西漢年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經過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的多次修復,現在的法雲寺看上去規模更龐大,壯觀!
  • 莆田一棵中國最古老的荔枝樹「身患重病」,急需搶救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荔枝樹——「宋家香」,在全國獨一無二,是莆田重要文化名片。它經歷千年的天災人禍,得以倖存,如今卻「束之高閣、疾病纏身」。「宋家香」在枝繁葉茂的荔枝文化中,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樹最具代表性,距今已有1200多歲高齡,是中國最古老的荔枝樹,沒有之一。
  • 山西高山上的小眾寺廟,距今有1400多年,相傳藏有兩個珍寶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處呂梁離石市的一個古老小眾寺院,距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 在離石市西北45華裡的蘭若山上,有一座始建於北魏時期的金閣寺,已有1400多年歷史,素有「先有金閣寺,後有石州城」之說,是離石境內現存最古老的寺院。
  • 榆樹老字號興衰始末
    於府黑林子「天德和」據史料記載,榆樹市最先有集市的地方是黑林子,是因為於府在舒蘭天德鄉建第一家「天德盛」燒鍋之後,因其酒質量好,酒銷往四面八方,供不應求,相繼又在「天德盛」燒鍋附近建起商鋪,客棧 。供四處前來購買「天德盛」紅高粱酒的客商住宿。
  • 成堆「蓋蟲」瘋狂啃食數十棵榆樹 想想就渾身發麻
    生活報6月30日訊 「幾乎每棵樹上都有成堆的蟲子,一堆都有上百隻,好多樹木被蟲子啃得掉了皮。」29日,哈市胡女士反映,在景江東路兩側,榆樹被一堆堆褐色小蓋蟲「附身」了,更有甚者,有的小樹已經被蟲子啃食成了「光杆司令」。
  • 石門維新鎮發現1700餘年古重陽樹(圖)
    石門維新鎮發現1700餘年古重陽樹(圖) 來源:紅網 作者:賀新初 編輯:劉飛越 2014-06-20 16:14:20
  • 陝西又一景點走紅,一棵古樹有5000多年了,風景宜人值得一遊
    陝西省是我國著名的黃土高原,這裡常年乾旱,但又是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同樣孕育出了許多名勝名勝,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景點,據說這裡有一棵樹竟有5000多年的歷史,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啊!大家一起來看看!
  • 世界上最古老的紀年法,竟來自中國,距今已有4717年!
    更為重要的是,紀元相當於一個民族國家的文明起始,在歷史學和社會學中都有特殊定義。那麼,作為擁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國,有什麼自己的紀年法呢?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也是世界最古老的紀年,至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上,中國出現過紀年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帝王紀年」與「年號紀年」。
  • 中國最美的五棵樹,一棵為唐太宗親手栽種,一棵位於寶島臺灣
    這裡有一棵古銀杏樹,就生長在沈丘古城的旁邊。據說這棵銀杏樹是唐朝時期為了紀念沈氏後人栽種的,迄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來到這株銀杏樹下,你會感到知道什麼才是歷史滄桑,生命輪迴。這棵銀杏樹高度超過了30米,胸圍6.5米cm,地圍10.5米,冠幅22.5米,堪稱龐然大物。
  • 吉林榆樹市~百年山神古榆樹歷史文化誦讀
    榆樹市鐵路有榆陶鐵路、榆舒鐵路。公路主要有黑大公路(黑河——大連,即202國道),榆陶二級(一級路面)快速幹道,京哈公路(102國道),京哈高速公路位於市境西12公裡。水運在五棵樹鎮設有五棵樹碼頭,可上溯吉林,下達哈爾濱、佳木斯等。榆樹市距離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均在兩個小時車程。
  • 上海虹口區這三種特色美食,其中一種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很古老了
    位於上海市區北部偏東。地境處北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炎熱,秋季涼爽。虹口區有魯迅公園、上海大廈、梅園等旅遊景點。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虹口區的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吧,說不定有你想吃的哦。
  • 巾幗英雄電影《傲蕾一蘭》的拍攝地,滿清文化發祥,歷史名城依蘭
    歷史悠久,倭肯哈達洞穴的發現,證明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清代設三姓副都統衙門,又稱"三姓",是滿清發祥地,又是北宋徽、欽二帝"坐井觀天"的軟禁之地。在依蘭有一處遺址——五國城遺址,這裡有它獨有的歷史厚重感。
  • 地球上的5棵超大樹木,每棵都活了數千年,我國這棵種於商朝時期
    在世界範圍內有很多樹齡超過千年的參天大樹,無論是高度、周長都達到了世界之最。 地球上的5棵超大樹木,其中我國也有一棵總重量高達2800多噸的超級樹木,據說被種下時還處於商朝時期。
  • 四棵樹鄉的文殊寺,秋日的銀杏美得太耀眼,距今已經三千多歲
    河南的文殊寺坐落在群山之中,秋天到來的時候,文殊寺的銀杏樹就搖身一變成為了滿身金黃的衛士,對於喜歡旅遊的小夥伴來說,這裡的美景總是那麼有吸引力,很多遊客千裡迢迢趕來,只為了文殊寺的那幾棵參天大樹,每年重陽節是有人最多的時候,尤其是今年的重陽節,恰逢周末,所以遊客比肩接踵。
  • 中國最古老的剪刀商:距今有近400年歷史,每年竟賣出4000多萬把
    中國最古老的剪刀商:距今有近400年歷史,每年竟賣出4000多萬把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手工藝是非常發達的,在杭州,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絲綢手工藝,但是在製作這些絲綢的最先用到的就是剪刀了,所以就有一位手工藝大師製造的全球頂尖的剪刀技術,一年能夠賣出去4000多萬把,成為中國剪刀行業的代表企業
  • 江蘇有一條明清老街,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網友:街上竟沒有臭豆腐
    保存至今的金東門老街擁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和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傳統風格特色,區別我們尋常所見的江南水鄉老街的小橋流水人家,這裡給人另一種歷史文化風情。走了一圈,同行的朋友好奇地問我,說是老街,為啥沒有長沙臭豆腐,沒有納西的手打鼓,沒有烤魷魚串和大土豆?突然覺得朋友的想法很有趣,感覺這也是可以作為評定一條老街是否商業化的參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