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江鐵嶺河大橋左堤路南邊400米處的江堤下,有一棵古老的大榆樹。其樹齡已有370餘年。牡丹江市政府的園林部門早些年已立了標牌作為保護古樹物種。
這棵古老的榆樹雖然經歷了300多年的風雨,仍然樹身粗壯,鬱鬱蔥蔥。樹身圍周長近6米,4個成年人張開雙臂才能將樹幹合抱。茂盛的枝條遮天避日,綠蔭十七丈,樹冠高6丈。它不斷地吸天地之精華,取宇宙之靈氣。
我來到這棵樹前,站在古樹下。聽說這個古樹的傳說與奇想,我細細品欣賞著這個高大魁梧樹幹,天穹似窿的樹冠。彷佛像是一條橫臥在天宇身形狀似騰空的東方巨龍,龍頭朝東:天天「日中則昃」享受太陽之光芒,龍尾朝西:時時「待月滿盈」送日西下與夕陽同輝。
江邊小村莊的一位老人告訴我,當年清朝初年種植樹木的時候,先民們首先考慮到的是樹木生長和繁育生息,並列東西走向栽種下一雌一雄兩個幼榆樹。在後來的世紀氣候聚變中,一場突來襲擊的暴風雨,天公打雷把公樹劈倒了。說來也怪,這顆母樹卻安然無恙,卻在幾百年的風雨中巍然屹立。
對於能經歷各種寒來暑往春夏秋冬霜寒雪凍成長,接受了大自然370多年的各種考驗。於是人們便更加尊崇稱他為「樹神」。「樹神」的本意是能夠上通天宇,下潛大地。同時也能把天賦帶給沿岸的百姓,把大地之靈氣飄逸到附近的村民。
記得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牡丹江上遊發洪水,牡丹江鐵嶺河江橋流水段對面的工廠都遭到的水災,產品全部被淹了,損失很大。當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都曾做過報導。警戒水位不斷上升,在新建的牡丹江鐵嶺河大橋上遊幾十米有座未拆的老橋,洪水肆虐,岌岌可危。
牡丹江預備役部隊工兵營都進入緊急狀態,如果警戒水位繼續上升,為了保護牡丹江兩岸的老百姓,那就要炸掉老江橋的橋面進行洩洪,以保障下遊老百姓平安。也許是古榆樹的「神樹」發揮了巨大的神威吧!洪水到了老江橋的橋面下時,水位高度就此嘎然停止,水位就在沒有上漲,老江橋也沒有炸掉,保留了下來。沿岸的老百姓也祈福到了平安,洪水悄然退去。
回想起這棵古榆樹,人們對他的感激,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那就從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開始,這棵「神樹」,就開始接待附近百裡來祈禱和祝福的人們。於是這個神樹上系滿的各種各樣人們前來祝福的紅絲帶,祈禱子女的平安,祝福老人的長壽,祈求天地的雨沛糧豐,保佑身健,祛病闢邪。
由於拜祭和來訪的人們,都得到了良好的祝福和幸福安康。所以人們對他的拜訪從那一刻時起一直到延續到現在。
即使你現在來到這棵古榆樹的面前,仍然能夠看到樹根部系滿的紅布條,和樹幹上隨風搖曳的紅絲帶。
國泰民安,福佑江堍兩岸。是這棵古榆樹的忠貞不改的品德。望著樹蔭下隨風飄落的「榆樹錢」。我馬上進入了遐思,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有很多貧困的人家子女多,食不果腹,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他們都是每年都早早的期盼古樹開花結「榆樹錢」。
這個樹冠高大,「榆樹錢」結的比較豐沛,孩子們每到春夏這個古樹開始產下「榆樹錢」的季節,都爭相採集「榆樹錢」回到家裡調和玉米面或者一些麥皮子進行充飢的,所以這棵古樹,在它過去的幾百年裡,不知道填飽了多少窮人家孩子的肚腹呀!
鑑於古榆樹在這幾百年的歲月裡,對牡丹江兩岸人們的福佑以及帶來的吉祥安康,兩岸的老百姓已經稱這棵老榆樹為「神樹」已經有好幾十年了。古老榆樹也確實沒有辜負老百姓對她的厚望始終堅貞如一的、默默無言為人們付出著它所能付出的一切。
當人們總是習慣地稱古榆樹為「樹神」的時候,還有另一番的含義。其實真正要稱為「樹神」的是當年那些栽種這棵幼小榆樹苗的勞動人民和為他幾百年辛勤澆水剪枝修冠的園丁。
當夏季到來之際,村頭裡的人們在這棵老古榆樹下享受著古樹周圍的甜美空氣,在這裡聊天、避暑、納涼、乘風、看書、做活。遠方外來的客人到這裡拜靄、遊光、和祈求吉祥,無一不是在感謝著所有為這棵古老榆樹付出艱辛勞動的全部「樹神」,同時也在感謝當今偉大的新時代給老百姓帶來的幸福、吉祥、安康。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