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在國家戰略前沿謀大事,為浦東開發...

2020-12-14 復旦大學

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11月26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席並講話。會上李強強調,浦東和上海要不斷解放思想,奏響更深層次改革的最強音;要堅持面向世界,打造更高水平開放的新高地;要勇於打破常規,實現更大力度創新的新突破。李強指出,浦東的未來、上海的發展一刻都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也更需要匯聚各方面的智慧。復旦大學長期以來與上海發展同頻共振,貢獻著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智慧和力量。

「更加主動、更加自覺地在國家戰略前沿和區域發展前沿謀大事、幹大事」,這是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以下簡稱「復旦自貿院」)設立的初衷。2013年10月8日,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10天後,這一研究院正式成立。

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法學院、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為依託,復旦自貿院堅持開放式、跨學科、綜合性、國際化原則,匯聚眾多優勢學科和知名學者,整合國內外研究力量,提供決策諮詢、學術研究、宣傳啟民、人才培養等全方位服務,為自貿區發展、浦東新區建設乃至中國新時期的對外開放貢獻復旦力量。

厚積薄發,「復旦可以提供跨學科、高規格的平臺」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如果要組織專家座談會,需要邀請不同學校的專家,而復旦可以提供跨學科、高規格的平臺。」復旦自貿院秘書長尹晨笑著說。

復旦自貿院的組建具有充足的研究和實踐積澱。自2012年起,由袁志剛、程大中、陳治東、袁堂軍、羅長遠等專家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就已深入參與商務部與上海市「部市合作」的系列課題,承接了「自貿區研究」「負面清單、國際投資法等法律及國際規範研究」「投資與貿易數據分析」「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研究」等四項課題研究及總報告撰寫,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誕生提供了決策支持。

2013年11月17日,國內第一本研究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的學術專著正式出版。這便是由第一任復旦自貿院院長袁志剛教授主編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戰略研究》。

袁志剛教授主編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戰略研究》

復旦自貿院成立後,建設工作馬不停蹄地開展起來。對外,團隊成員迅速在一個月內跑遍了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上海市金融辦、「一行三會」派出機構等部門,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建立了廣泛聯繫,為之後自貿院發揮諮政建言作用奠定了基礎。

對內,自貿院積極打造跨學科融合體系,發揮復旦大學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力量,匯聚了經濟、金融、法律、公共管理等眾多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建立起開放式、跨學科、綜合性、國際化的研究體系和宣傳平臺。

「中國(上海)自貿區為中國帶來什麼?」2013年9月至11月,在「自貿試驗區」這個名詞剛剛進入大多數人視野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自貿院就已開始聯合組織「復旦自貿論壇」,就管理創新、法制建設、金融改革等話題展開討論。五期論壇極大地普及了自貿試驗區的基本知識,推動了社會各界對自貿試驗區政策的準確理解和掌握。

2013年舉辦的「復旦自貿論壇」盛況

「頂天立地」,貢獻復旦智慧

在上海,研究自貿區發展的機構不在少數。如何在其中闖出一條路來?尹晨認為,「前瞻性,跨學科,側重於戰略層面的研究」,是復旦自貿院的「殺手鐧」:「簡單來說,就是頂天立地,站得高看得遠的同時能夠使研究落到實地。」

2015年7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現任復旦自貿院院長張軍教授參加了座談會並作了發言,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策諮詢建議。

張軍院長參加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專家座談會

2018年11月30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復旦大學調研高校智庫建設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和考察上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尹晨匯報了關於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三點建議:「足夠大、整體連片且足夠高」。

「足夠大」,針對的是原有的120平方公裡自貿區資源短缺的問題。尹晨注意到,原有的自貿試驗區是規劃固定、功能成熟的區域,土地資源利用已近飽和。如果開展對外開放壓力測試,大型外資企業入駐的工廠選址都成了難題。

另外,在實地調研中尹晨還發現,原有自貿試驗區的五個片區呈「碎片化」分布、彼此不連接,「過了一條馬路對面就不是自貿區了。」這使得片區間的協調發展、統籌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應儘量做到「整體連片」。

「足夠高」意指賦予自貿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坦白地講,如果承接權限的部門級別不夠,即便權限下放,它也承接不起。」

尹晨參與高校智庫建設座談會,匯報臨港新片區建設建議

尹晨提出的三點建議為臨港新片區的規劃提供了參考。2019年8月20日,新片區正式揭牌,總面積873平方公裡,先行啟動119.5平方公裡。層級較高的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集中行使了上海市政府下放的291項市級事權。同年,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佔地面積86萬平方米的特斯拉入駐臨港新片區,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為新片區的營商環境打出了一張金字招牌。

在發揮「一葉落而知秋」的前瞻性優勢的同時,復旦自貿院也未忽視實際問題的推進與解決。

30年前,正處求學階段,受到鄧小平提出的「要大力加強對國際法的研究」的感召,龔柏華選擇主攻國際法方向。30年後,這位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將書齋中的研究融入鮮活的應用實踐中。

龔柏華在上海市自由貿易區法庭前

龔柏華曾參與「學術諮詢版」負面清單的研究論證。他於2013年在《東方法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率先從法理角度論證了負面清單中「法無禁止即可為」的邏輯。這一成果被上海市法學會選為《東方法學》最具學術影響力作品TOP20中的前列。

作為法研究中心主任,龔柏華還帶領團隊聚焦自貿區法治理念的引領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從信息諮詢、法律服務、爭端解決等多方面為自貿區發展提供法律支持。

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初期,龔柏華曾擔任自貿區法庭顧問和專家陪審員,直接參與了自貿試驗區特色案件審理。實踐推動學術研究更「接地氣」,與政府和企業的頻繁交流擴展了選題範圍,近期,龔柏華獲得了教育部重大立項課題《境外投資立法的重大法律問題研究》。

「復旦大學為復旦學人提供了高起點的對外諮詢服務平臺,復旦學人也在國家戰略發展與地區建設的前沿實踐中,鑄就並守護著復旦高質量研究諮詢的口碑。」龔柏華說。

服務全國,推廣「引領者」經驗

「全國逐步擴大試驗,形成了自貿試驗區『雁陣』。」復旦自貿院院長助理盧華介紹,「目前全國已經有21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是引領者。」

在這一背景下,復旦自貿院抓住機會,定位上海、服務全國,在可行性研究、總體規劃研究、實施方案研究、成果評估等工作中,源源不斷地貢獻復旦智慧、推廣上海經驗。

盧華在其承擔的2016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重點課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創新複製推廣研究》的研究報告中為自貿試驗區金融制度創新複製推廣提供了三種基本路徑:依據不同空間屬性複製推廣,依據推廣對象的屬性特點複製推廣,以及根據授權來源組織化或自主化複製。

盧華參加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高質量發展論壇,受聘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因「地」因「事」制宜,各個地方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方案與規劃中,都有復旦自貿院「智囊團」的身影:浙江自貿試驗區、江蘇自貿區連雲港片區等的申報方案凝聚了復旦自貿院的智慧;河北自貿試驗區、廣西自貿試驗區、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雲南自貿區德宏片區等的實施方案由復旦自貿院參與制定;福建自貿區、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的制度創新成果由復旦自貿院參與評估……

2015年4月,復旦自貿院牽頭成立中國高校自貿區研究聯盟,目前已經覆蓋全國自貿試驗區所在地高校的自貿區研究機構,建立起了學術研究和諮政建言的聯盟網絡,進一步壯大了自貿區研究力量,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發展與地區建設。

中國高校自貿區研究聯盟2016年會在復旦大學舉辦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領會國家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浦東城市治理方面的經驗及模式,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 復旦北上,與這座海濱城市共建研究院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雙方圍繞進一步推進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和復旦心血管器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未來發展深入交換意見。焦揚代表學校對青島市黨政代表團一行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她指出,青島區位和政策優勢突出,城市綜合實力強勁、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多項國家戰略疊加讓青島站在了全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 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揭牌
    為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昨日上午,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揭牌儀式在義烏金融商務區中福廣場舉行。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共同為義烏研究院揭牌。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義烏研究院院長金力為首批受聘專家頒發聘書。
  • 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
    為加快提升戰略科技力量,面向未來不確定因素主動做好技術和人才儲備,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研究院院長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擔任,重點實驗室主任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擔任。
  • 臨港地區與復旦大學共建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
    為打通產學研融合「最後一公裡」,凝心聚智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國家戰略,臨港管委會聯合復旦大學,對接國家協同創新,共同打造最前端、最高端的科研產業化基地。1月13日,復旦大學與臨港管委會、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籤約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
  • 多位知名專家齊聚滬上研討這項國家戰略,事關上海城市未來中華民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謝春濤認為,浦東開發開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範例,黨中央30年前作出的浦東開發開放戰略決策,取得了世所罕見的成功,極大地發展了上海,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和人類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三十年,浦東勇當創新發展先行者
    應用於我國高鐵建設的高性能銅合金接觸線、實驗發現外爾費米子、創新抗癌藥澤布替尼……這些領域各異、看似並無關聯的科技創新成果,得益於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的有力支撐。浦東瞄準國際前沿,聚焦科研重器,築牢科創「最先一公裡」地基。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10個大科學設施建成或在建。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盛大開工
    11月2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開工儀式在浦東新區天雄路隆重舉行。浦東校區的建設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交大醫學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醫學院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更是醫學院百餘年辦學發展過程中的新起點、新徵程。
  • 復旦大學人工智慧論壇暨上海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啟航儀式順利舉辦
    上海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是為更好踐行努力服務國家智能產業發展需求和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戰略目標,由復旦大學、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和綠地集團共同組建的投資孵化平臺。  復旦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志勇首先為大會致辭,他指出復旦近些年系統地布局了人工智慧行業相關研究機構和研究院,牽頭組織了多個上海市級重大專項,為下一時期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大發展以及奠定了堅實的科研基礎。
  • 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成立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踐行育人使命,爭做《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今天(7月17日)上午,「傳承宣言精神 踐行育人使命——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學習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逸夫科技樓二樓會議室舉行。
  • 開發區 - 上海浦東
    船舶設備保稅維修和船用物料區港直供業務試點成功;上海自貿區國際生物醫藥科創中心、復旦科技園創新中心等科創平臺啟動運行。服務「進博會」。上海的高校包括上海紐約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經管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前往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武漢、成都、江西、大連、長春、廈門等。
  • 「四力託舉」:30年來浦東開發開放的實踐邏輯
    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三十而立」之年,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浦東積極承載國家戰略,在政治戰略布局方面,通過舉起一面旗幟,在堅定我國改革開放政治大局中發揮好旗手作用;在經濟戰略布局方面,通過攻堅一場戰役,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區域戰略大局方面,通過形成一個高地、在勇當排頭兵和先行者中,不斷輻射和帶動區域整體發展
  • 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約合作 共建「計算+AI」產學研...
    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和重大科創平臺,是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標杆和創新載體。1月16日,由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主辦的 "計算+AI 賦能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在滬召開,當天,宣布成立高研院戰略諮詢委員會,產學研各界專家線上線下方式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計算+AI"學科交叉中的技術創新、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構建、創新性人才培養等話題。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參會並分别致辭。
  • 上海交通大學牽頭上海白玉蘭開源開放研究院成立
    7月11日,上海白玉蘭開源開放研究院(簡稱「白玉蘭開源」)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開發者日主論壇上成立,並在大會項目籤約和成果發布活動上,由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等共同揭牌。
  • 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
    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開放名句新解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 題: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開放名句新解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 |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戰略支撐,就意味著不僅是支撐科技本身,而要支撐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所以「策源」不能只盯住科技本身,更要注重輻射帶動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這不僅是近期國家和上海發展的重大任務使命,對中國夢、特別是強國夢的實現也是非常關鍵的。
  • 上海寶山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寶山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微信公眾號「上海寶山」 2020-06-16 14:03
  • 剛剛,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揭牌
    建設國際一流平臺、培育國際一流人才、打造國際一流院區……今天(8月21日)起,一個全新的光榮與夢想,將由復旦大學和義烏一同創造和實現。為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今天(8月21日)上午,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揭牌儀式在義烏金融商務區的中福廣場舉行。據悉,新成立的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將重點打造「一院三基地」,揭牌後首批項目將入駐中福廣場。一院指義烏復旦創新研究院,包括理工醫科科創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復旦大學與中國一汽成立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
    此次復旦大學與共和國汽車長子攜手聯姻,是雙方服務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深化校企合作的重大布局,希望通過成立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強強聯合、聚力創新,連結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以學術界和工業界深度融合的方式構建產學研協作命運共同體,共同致力於破解人工智慧算法應用場景供需兩端的對接瓶頸,共同引領人工智慧算法產學研重大科技創新實踐,在下一代人工智慧算法原始創新和解決重大產業急需上真正有所作為。
  • 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約合作 產教融合創新培養AI人才
    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和重大科創平臺,是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標杆和創新載體。1月16日,由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主辦的 「計算+AI 賦能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在滬召開,當天,宣布成立高研院戰略諮詢委員會,產學研各界專家線上線下方式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計算+AI」學科交叉中的技術創新、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構建、創新性人才培養等話題。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參會並分别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