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水務行業在多個利好政策之下發展得越來越好。行業規模逐漸成熟、商業模式趨向清晰化、綠色環保產業鏈得到了有效落實、行業盈利水平也有所提高。水務行業整體市場相對分散,企業數量多,但是大型企業偏少。目前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提高行業技術創新,透過產業鏈的集約化提升產業鏈的效率, 同時利用先進技術加強智慧水務的全面落實。
供水市場或迎改變
根據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用水總量和人均用水量在2013年達到巔峰後開始回落,目前呈現下行趨勢。這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和企業逐步加強的社會可持續性發展進程。2019年我國水資源的消費結構著重於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分別是3647.6億立方米和1234.9 億立方米。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相對而言,佔比較小,分別是876.2億立方米和201.9億立方米。
我國城市的用水普及率在2018年達到98.36%。依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近幾年我國農村供水建設的推進工程順利,農村供水質量和標準均相應提高,向著實現2020年讓全國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8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的目標邁進。
供水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在2012年後呈逐年穩步上升的趨勢,此類供水企業在2019年已經超過1900家,達到327億元的利潤總額。我國供水市場目前的龍頭企業為威立雅供水、蘇伊士和首創股份, 其中威立雅的市場佔有率不超過5%。近日,威立雅欲併購蘇伊士的消息在法國本土和歐洲引起熱議。兩家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都很強勁,進入我國市場以來分別投資和收購了超過幾十家的業內企業。這項併購如若達成,威立雅將在我國供水市場持有相對大比數的佔有率,遙遙領先於我國其他供水公司。鑑於蘇伊士執行長曾表示威立雅和蘇伊士在中國城市都處於行業主導和領先的地位, 此項併購會不會使得威立雅在我國多個城市形成供水壟斷?我國供水市場或因此迎來巨變?
另一方,排名第三的首創股份業績持續三年高速增長,積極貫徹「生態+」的發展戰略,不容小覷。首創股份的供水線業務業績穩定,公司實現新增投產48萬噸/日。此外,該公司還新增了工業供水的業務線,向著更有前景的工業用水領域發展,有望拓展工業用戶網絡,實現供水業務新一個階梯的增長。
汙水處理大有作為
汙水處理一直是我國環保領域的熱議話題,「黑臭水」的字樣曾長時間霸佔環保新聞頭條, 不過也在這幾年因為各種環保政策的落實得到了應有的改善。同時,隨著綠色生態建設的戰略發展,汙水處理更是整個水務行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大有可為。2019年,我國汙水處理收益的行業規模達到了4985億元,相當可觀。行業結構以集中式汙水處理為主,汙水處理廠的數量也在逐年增長,在2018年已經有2321座。2019年我國汙水年處理量為532億立方米,較前一年同比增長近7%。
目前我國汙水處理行業的前三名分別是北控水務、碧水源和首創股份。北控水務的市場佔有率不到10% 。從北控水務不日前發布的中報顯示水務綜合治理是其核心主業,雖受疫情影響,但是該公司項目的增量和存量穩定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的前沿地位。碧水源也不甘落後,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位居環保科技公司第一。該公司在汙水處理領域擁有全產業鏈,從市政汙水和工業廢水處理到自來水處理。首創股份在汙水處理行業同樣位列第三,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籤約處理規模為76萬噸,其中汙水38萬噸。如果首創股份在供水和汙水行業齊發力,有望在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水務總規模排行榜實現排名晉升。
外資汙水處理企業中,威立雅可謂外資中的佼佼者,躋身該領域的前10大公司。根據經濟觀察網,「威立雅相當看好中國市場的工業汙水處理市場,業務重心正在從市政水務向工業汙水處理傾斜。」 威立雅目前已然是全球第一大水務公司,隨著其中國業務的重心轉移,以及其主張收購的蘇伊士29.9%的全球水務股份,威立雅有望成為我國三大汙水處理企業。威立雅執行長曾表示欲打造一個能夠在全球抗衡中國水務公司的大集團,我國知名水務企業北控水務和碧水源等勢必在國內和國外發展都面臨一定阻礙。
打造智慧水務生態圈
水務智慧化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屬於打造「智慧型城市」的一部分。智慧水務通過數採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採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最終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目前我國處於智慧水務3.0時代,更加著眼於 大數據、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技術的綜合化應用。福建水投就在今年8月初與華為籤署合作協議,旨在加快水務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步伐。粵海水務也在年初攜手騰訊雲在智慧水務領域展開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