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和特斯拉開撕了!
前幾天,拼多多團購活動中,湖北一消費者團購特斯拉Model 3後,特斯拉拒絕交付,並回應「特斯拉支持因被團購活動誤導而無法交車的消費者向活動方維權,並將盡所能的為消費者提供所需的法律援助,我們也非常希望並真誠的歡迎消費者能夠繼續選擇特斯拉,成為我們的車主。」
對此,拼多多方面表示很不理解,並聲稱:我們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並積極落實車輛交付工作。
到底是拼多多自擺烏龍,還是特斯拉的固執倔強,反正兩家都說自己是對的。
最新消息顯示,武漢消費者準備起訴特斯拉。
因為2萬元的拼多多補貼,取消武漢消費者提車資格,還鬧得如此不可開交,值不值得?
對於拼多多來說,肯定值得!2萬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是買到了市場關注和話題流量,這一波話題不管是即刻偃旗息鼓,還是持久下去,能把特斯拉狠狠「擼」了一頓,真的是超值的傳播。
如果特斯拉最終因為武漢消費者起訴並最終敗訴,拼多多更加能夠證明自己的江湖地位了。
對於特斯拉來說,有此舉動,自然也不是因為這點兒小錢。試想,特斯拉市值3420億美元(8月17日),馬斯克的身家848億美元,拔根汗毛都比一般人大腿粗得多。
強勢的背後,是特斯拉對市場規則的掌控欲,特斯拉的營銷模式不能隨意打破,更不能又別人打破。
因此,在特斯拉看來,這樣的強硬態度是必要且必須的反應,完全值得這樣做。
這一次拼多多以2萬元補貼為「誘餌」,開展針對特斯拉Model 3團購活動,無疑是觸動了特斯拉的奶酪。
用5臺車的補貼10萬元,消費了特斯拉,為自己贏得上萬潛在中高端消費者信息,拼多多的這波騷操作,自然讓特斯拉感到非常的不爽。
用特斯拉的話來說,堅持直營銷售模式,讓消費者享受到這種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購買體驗。顯然,電商平臺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借我的名聲,收割我的流量,掌握我的客戶信息。於是,為了維護自身尊嚴,特斯拉終於行動了,拒絕交車或許只是第一步。
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才是特斯拉未來重點考慮的。畢竟,在中國市場上打拼,不管是誰,都可能要遇到薅羊毛的,更何況是當紅的特斯拉,不薅你薅誰啊?
這次,武漢消費者因為誠實的告知特斯拉自己接受了拼多多的補貼,導致了提車被拒。可想而知,之前成功提車的上海車主,應該沒有告訴特斯拉自己獲得了拼多多的補貼,否則也逃不了被拒絕提車的結果。
其實,7月21日拼多多推出「特斯拉Model 3 2019款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的萬人團購活動時,特斯拉就已經對此作出回應,表示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就該團購活動有任何合作,也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有過任何形式的委託銷售服務,亦未就此次團購活動向宜買車或拼多多銷售過任何本司生產車輛。
對於特斯拉來說,以補貼來集客,完成流量轉化的拼多多,來者不善。再說,以往割「韭菜」這活兒自己幹的得心應手,如今被拼多多橫插一槓,「韭菜」地被扒出了豁口,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
對於同業的競爭,特斯拉早已無所畏懼,並用強勁的銷量表現確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但是,對於拼多多跨界來切割流量,特斯拉之前沒有遇到過,難免有些表現過激。
作為拼多多來說,在電商界也不是一個善茬。在淘寶、京東兩家徵戰不休之時,社交新電商品牌拼多多於2015年正式上線,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需要的商品,由此異軍突起。這種先聚人、再議價的購物方式,令拼多多帶來用戶量和交易量不斷突破,成為市場的攪局者。
日前,拼多多的市值已經達到1068億美元(8月17日),京東市值1041億美元(8月17日),二者的位次爭奪此起彼伏,市場及客戶的爭奪更是愈演愈烈。
這次,拼多多瞄準特斯拉開啟了萬人團購,可以視為一次「積極」的試探,摸一摸特斯拉的底限,看能否在特斯拉堅持的直營模式上切一個口子,為自己導入更多的流量和人氣。顯然,拼多多在這次團購事件中也不是輸家,你有割韭菜的自由,我有建蓄水池的自由。
對於特斯拉來說,拼多多的補貼團購行為,已經影響了自身的定價權,這種有「中間商」參與的營銷是難以接受的。只不過,在中國市場上,特斯拉的直營模式,能夠堅持多久,其實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未來,特斯拉或者主動求變,或者被動求變,兩者皆有可能。以前是井水不犯河水,現在是勺子終於碰到鍋沿,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或許習慣了就好了。
只能對消費者說:
都是你的錯,
輕易愛上我,
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愛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