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離子治療系統進入臨床應用,被譽為大科學裝置回報社會的典範。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滿福
「十三五」以來,甘肅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增加高水平科技創新供給,培育增長新動能,科技創新對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持續增強。甘肅科技綜合實力保持在全國第二梯隊,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第23位、西部第5位。在各類科技資源的支持下,包括碳離子治療系統、三維數字社會服務管理系統、餐廚垃圾治理「蘭州模式」等在內的創新成果,成了甘肅科技事業發展的縮影。
蘭州市三維數字社會服務管理平臺,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培育創新主體 促進成果轉化
2018年2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由此成為西北首個獲批建設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也是國務院批准建設的第19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此,以蘭白自創區、蘭白試驗區為龍頭,輻射帶動河西、隴東區域的科技創新基地、創新平臺相繼形成了串珠布局的良好態勢。
截至2019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052家,比「十二五」末翻了兩番。能源裝備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入圍第三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備案示範名單,我省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由此實現「零」的突破。
和盛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全密閉環境中工作。
這五年,全省共登記各類技術合同超過2萬項,成交額達691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技術合同成交1288項,成交額為近500億元;1299項應用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共創造經濟效益1780億元。
優化政策供給 科技融合加速
近年來,我省「劍指」制約科技發展的障礙和約束,優化科技政策供給,出臺《甘肅省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強化科技引領的意見》等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政策體系,健全科技領域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和潛力。集聚科研資金,真正把錢用在支持科技創新的「刀刃」上。「十三五」期間累計兌現獎補事項2480項,下達獎補資金5.32億元。特別是出臺的「黃金30條」,助力全省科技創新實現「加速跑」。
為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破解創新體系效能不足、創新基地體系不夠完善的矛盾,我省組建了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黃河水環境重點實驗室,開展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優化整合省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72家。
蘭州肽谷研究院生物醫藥專家王珠銀依託多肽國際專利技術開展創新藥研發。
這五年,我省圍繞十大生態產業提質增效、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科技走廊建設等,組織省級科技重大專項項目87項,投入財政科技資金3.6億元。梳理了十大類83項技術,為十大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務。舉辦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現場會,對促成在甘落地的技術交易合同額達到標準的綜合服務平臺、服務機構和企業給予2000萬元專項獎勵。創新財政科技投入使用方式,向省內創新企業和創業團隊發放科技創新卷,推動了科技服務需求方和供給方的有效對接,也降低了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成本。
助推復工復產 支撐脫貧攻堅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通過發放研發成本補貼、減免租金和孵化服務費等方式,幫助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孵化機構應對疫情衝擊,有序復工復產,確保其保持創新創業活力。期間,重點聚焦市場應用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組織申報國家「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50項,獲得國家支持資金3000萬元。根據企業研發投入實際,確定對800餘家對復工復產有顯著帶動作用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下達財政補助資金7740萬元。
金川鎳鈷設計院3D列印用合金材料、霧化粉末系列產品。
在疫情防控方面,科研工作積極跟進,我省及時啟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特別專項,在流行病學、快速診斷技術、中醫藥協同治療等方面組織了34個課題,並成立專家組。撥付科研經費開展應急防治技術攻關、醫療服務,在檢測試劑盒研發、「甘肅方劑」研究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支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示範應用先進技術成果,引進新品種70多個、推廣示範先進實用技術170餘項。在財政資金的槓桿撬動下,共吸引東部4市支持科技援甘項目44項、資金1.36億元。
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科技特派員。
此外,我省還出臺《甘肅省省級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給予省級科技特派員每人每年2萬元工作補助經費,遴選首批省級科技特派員359名。與東部省市籤訂合作協議,聯合認定「雙地」科技特派員145名,實現高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