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劍&戴佳鈺|當雷射邂逅石墨烯,原子尺度結構調控成為現實

2020-12-23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南大學以及中科院金屬所和物理所等團隊首次利用雷射輻照在三層石墨烯中實現了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有序結構相變,並對雷射驅動不可逆相變的微觀物理機制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為實現石墨烯納米器件的性能調控和原子製造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Light-induced irreversible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in trilayer graphene 」為題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圖片來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撰稿 | 朱夢劍 戴佳鈺

01

導讀

雷射,特別是超短脈衝雷射,因其峰值功率高、能量分布集中、作用面積小而廣泛應用於各種材料的精密加工,並在微納製造、光電器件製備及光電存儲等重要領域有著巨大價值。

因此,理解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微觀物理機制是控制材料結構、優化器件性能的關鍵科學問題。由於熱效應,雷射作用於材料上往往會導致從有序到無序的轉變。最近的一些實驗結果表明,雷射和物質相互作用亦會導致有序相變。

然而,目前人們對雷射是如何驅動固體中的有序相變的物理機制並不十分清晰。首先,通常認為雷射加熱效應會使原子趨於無序,這可以由熵增原理解釋;另外,由於光子本身的動量很小,平均無方向性的雷射對材料的作用難以驅動原子集體朝某一特定晶體結構進行重新排列。

針對上述問題,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開展合作,首次在機械解離的三層石墨烯中實現了由雷射輻照誘導的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有序結構相變。實驗結合共聚焦拉曼光譜顯微鏡、光學二次諧波和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等手段詳細研究了相變前後石墨烯的晶體結構和光學特性。

研究結果表明,石墨烯中雷射驅動的不可逆結構相變過程沒有其他光/熱致相變中常見的缺陷形成,也沒有形核生長和重結晶現象,是一個十分乾淨的物理過程。研究結果對實現超快相變存儲和寬譜動態調控超表面等高性能石墨烯納米器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02

研究背景

從固體物理的角度出發,晶體結構和能帶結構緊密相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物理性質和功能。以碳的兩種同素異形體:石墨和金剛石為例,它們都是碳的單質,但性質迥異。前者為柔軟、黑色的導體,而後者卻是堅硬、透明的絕緣體。這是因為石墨具有層狀的蜂窩狀晶體結構,層內每個碳原子和3個碳原子通過sp2雜化的方式形成共價鍵,層間則通過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結合;而在金剛石中,每個碳原子通過sp3雜化的方式和4個碳原子形成相互作用很強的共價鍵。將石墨轉化成金剛石,實現點「石」成「金」,是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由於兩者晶體結構的巨大差異,實現石墨到金剛石的轉變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通常需要在極高溫(2000 K以上)和極高壓(超過10萬個大氣壓)的條件下才成完成。

圖1 碳的兩種同素異形體:金剛石和石墨,及其對應的晶體結構

將三維的石墨不斷減薄,最終可以得到只有一個碳原子層厚度的二維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獨特的線性能帶結構,其載流子表現為零質量狄拉克費米子,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特性,在高性能納米光電器件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前景。不同於三維體系,石墨烯的能帶結構和物理性質強烈依賴於其層數和堆垛方式。通過施加一個垂直方向的電場打破上下兩層石墨烯晶格的對稱性,可以在雙層石墨烯中打開一個可調的半導體帶隙,從而彌補單層石墨烯零帶隙的缺陷。而三層石墨烯(trilayer graphene,TLG)則取決於不同的堆垛方式,具有更加豐富多樣的堆垛結構,且因層間耦合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能帶結構和迥異的物理性質,如ABA堆垛的TLG是半金屬,而ABC堆垛的則是帶隙可調的半導體。此外,理論也預言了ABC-TLG具有許多新奇有趣的現象,包括物理學界最近熱點關注的莫特絕緣體和平帶非常規超導等。

在晶體結構上,ABC-TLG和ABA-TLG的微小差別在於其最頂層石墨烯晶格具有一個碳六元環的相對平行滑移。理論上,亞穩態的ABC-TLG總是傾向於自發轉變為更加穩定的ABA-TLG。然而,實驗結果表明ABC堆垛的TLG是可以穩定存在的,並且能通過機械剝離的方式獲得。此外, ABC和ABA堆垛可以在TLG中同時存在,兩者之間的過渡區域構成了疇壁。理論預測這類疇壁具有豐富的物理特性,如拓撲保護的邊界態等。因此,研究TLG中不同堆垛結構之間的相互轉變,以及對疇壁性質的調控,對於理解石墨烯的新奇物理特性,構建高性能納米器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圖2 三層石墨烯的光學照片、晶體結構示意圖和微區拉曼成像圖

03

創新研究

光學顯微鏡無法區分TLG中的ABA和ABC堆垛,本研究利用拉曼光譜2D特徵峰的差異來判斷其堆垛結構,並通過共聚焦拉曼光譜顯微鏡對TLG進行了亞微米尺度的掃描成像(圖2),其中ABA堆垛(暗)和ABC堆垛(明)之間的界面即為疇壁(domain wall)。除了拉曼光譜,光學二次諧波(SHG)也被用於表徵TLG的ABA和ABC堆垛,因為前者是中心反演對稱破缺的,有SHG特徵,而後者是中心反演對稱的,沒有SHG響應。論文中利用雷射對TLG進行了面掃描輻照,每次輻照完成後都進行一次拉曼成像。實驗結果表明,ABA-ABC疇壁在雷射的驅動下產生了明顯的移動。隨後,細緻的拉曼光譜和SHG譜學測量也證明了TLG中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結構相變(圖3)。

圖3 雷射驅動三層石墨烯中ABC堆垛到ABA堆垛的結構相變

前期文獻中報導的誘導相變手段,包括化學摻雜和應力等,相變往往發生在整個樣品中,缺乏局域的精細控制。雷射有作用面積小、能量集中等特點,可以在微納尺度上實現對晶體結構的局域操控。論文除了利用雷射輻照驅動TLG疇壁的移動外,還演示了對ABC晶疇的多種操作,包括重塑晶疇的形狀,將一個晶疇切割一分為二,創建新的晶疇以及完全擦除某個晶疇等,證明了雷射與其他傳統方法相比在精確控制局域的晶體結構和物理性質方面的巨大優勢,為製備具有周期性結構的動態調控石墨烯超表面光學器件奠定了基礎。

圖4 雷射輻照對三層石墨烯中ABC晶疇的多種精確操控

論文還研究了雷射輻照對多層石墨烯堆垛結構的影響。六層石墨烯在雷射輻照下會產生類似TLG中的有序結構相變。此外,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雷射功率和輻照時間,還可以在六層石墨烯中獲得介於ABABAB堆垛和ABCABC堆垛之間的ABA+ABC的混合堆垛結構(圖5)。這一結果展示了雷射輻照誘導多層石墨烯結構相變的普適性。由於ABA-TLG和ABC-TLG能帶結構的差異,其紅外光學特性也有明顯的區別,論文通過散射式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對相變前後的石墨烯進行了細緻的表徵。結果顯示,S-SNOM成像與拉曼成像高度一致,證明了雷射輻照確實能在石墨烯中產生結構相變,並改變其光學性質。與拉曼成像相比,S-SNOM成像的解析度更高,可以觀察到更多結構相變的細節特徵(圖5)。

圖5 雷射輻照前後六層石墨烯的拉曼成像與S-SNOM成像對比

最後,為了理解雷射誘導三石墨烯結構相變的物理機制,論文中利用不同波長的雷射對不同基底上的石墨烯進行了輻照實驗,對比拉曼2D特徵峰的移動可以排除應力和摻雜的影響,並且通過真空退火實驗確定了相變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石墨烯吸收雷射後的熱效應。論文通過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相變所需要的激活能。計算結果表明,由於晶格結構的差異,ABC- TLG處於亞穩態,其基態能量比ABA-TLG稍高~3 meV。在ABC到ABA的轉變過程中,當其最頂層石墨烯晶格平行滑移半個碳六元環時,對應著一個不穩定的中間態,其結構轉變勢壘高度約45 meV(~ 600 K),這一結果與拉曼光譜測得的石墨烯晶格溫度非常吻合。因此,在雷射輻照的作用下,石墨烯被加熱,獲得一個克服中間態勢壘的激活能,從而發生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不可逆結構相變。

圖6 雷射誘導三層石墨烯結構相變的微觀物理機制探究

04

應用與展望

該項研究首次利用雷射輻照在三層石墨烯中實現了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有序結構相變,揭示了雷射加熱效應是不可逆結構相變的主要驅動力,並研究了相變所需的激活能。它為雷射調控低維材料的晶體結構和物理性質開闢了新的道路,有望實現包括超薄、超快的相變存儲和寬譜響應的動態調控超表面等在內的高性能石墨烯納米器件。下一步工作將在此基礎上結合超快雷射(太赫茲)激發和泵浦-探測技術,深入研究結構相變的時間分辨特性,以及從ABA堆垛到ABC堆垛的可逆結構相變過程。此外,上述結論不僅適用於石墨烯體系,對其他具有多種結構相的二維原子材料的性能調控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圖7 研究團隊主要成員合影,從左往右依次為:戴佳鈺教授、博士生韓錦森、碩士生張劍瑜、彭剛教授和朱夢劍副研究員

文章信息:

該項研究工作由國防科技大學秦石喬教授、戴佳鈺教授和朱夢劍副研究員主持,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共同合作完成。國防科技大學朱志宏教授團隊提供了二次諧波測試和理論計算的幫助,新加坡國立大學Kostya Novoselov教授團隊和中科院金屬所韓拯研究員團隊提供了樣品製備和轉移的幫助,中科院物理所陳佳寧研究員團隊和Quantum Design實驗室的李勇君博士在S-SNOM方面提供了支持,中南大學袁小明副教授在拉曼光譜方面提供了幫助。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張劍瑜、博士研究生韓錦森和彭剛教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國防科技大學朱夢劍副研究員和戴佳鈺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以及國防科技大學科研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該研究成果以"Light-induced irreversible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in trilayer graphene"為題在線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論文全文下載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0412-6

本文來源:中科院長春光機所 Light學術出版中心

以上文章來源於LightScienceApplications ,作者長光所Light中心,江蘇雷射聯盟轉載

相關焦點

  • 石墨烯的結構及性質
    尤其是二維碳原子晶體-石墨烯,更是推翻了嚴格二維晶體無法在有限溫度下存在的理論。富勒烯 碳納米管 石墨烯1-石墨烯的結構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連接形成的單原子層二維晶體,碳原子規整的排列於蜂窩狀點陣結構單元之中。
  • 光環加成實現長程有序原子尺度控制的石墨烯雜化
    光環加成實現長程有序原子尺度控制的石墨烯雜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58:43 光環化反應實現精確可控石墨烯雜化,這一成果由Miao Yu (哈爾濱工業大學)、André Gourdon、Lev
  • 原子及近原子尺度製造 ——製造技術發展趨勢
    ,為推動原子尺度、低功耗電子產品的發展尋求解決方案,這一探索有望使得原子尺度製造和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在下一代製造中,ACSM具有更強的多領域交叉性,原子尺度下精度與性能的實現也必然要融合幾乎所有自然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前沿發展成果。 ACSM將對微觀世界的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如構建結構更為複雜的人造材料、進行化學反應的精確控制以及基因片段的精確調控等。
  • 基於摻雜基團長程耦合效應的石墨烯納米帶電子結構調控
    石墨烯納米帶是一種帶狀的石墨烯材料,具備優異的力學、熱學和電學性能。在石墨烯納米帶上引入摻雜可以改變其電子結構,帶來多種新穎的特性(J. Am. Chem. Soc.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研究背景 石墨烯我們都很熟悉,那石墨烯納米帶(GNRs)呢?按定義,石墨烯納米帶是指大概寬度小於50 nm的石墨烯條帶。其理論模型最初於1996年提出。
  • 飛秒雷射:操控晶體表面結構的「魔術師」
    在這個極小的時間段裡,產生的飛秒雷射可以用於檢測分子、原子、離子的結構、組成、運動等形成飛秒檢測範疇。所以「飛秒化學」的目標是用短閃光來記錄和控制化學反應。利用連續的雷射脈衝,可以精確地激發和打破原子鍵。在分子化學中,人們早就知道在一些特定的分子中振動激發和躍遷態的位置會對反應速率產生很大影響。
  • 量子效應只存在於原子尺度嗎?
    量子效應不僅限於原子尺度,有幾個宏觀量子行為的例子。量子物理學將物質和能量描述為量子波函數,它們有時像波一樣起作用,有時像粒子一樣起作用,但實際上不僅僅是波或粒子,還更複雜。實際上,宇宙中的每個物體(從原子到恆星)都根據量子物理學進行運作。
  • 科學家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神奇材料石墨烯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石墨烯內部的碳原子之間的連接很柔韌,當施加外力於石墨烯時,碳原子面會彎曲變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來適應外力,從而保持結構穩定。另外,石墨烯中的電子在軌道中移動時,不會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來原子而發生散射。由於原子間作用力十分強,在常溫下,即使周圍碳原子發生擠撞,石墨烯內部電子受到的幹擾也非常小。
  • 修飾石墨烯結構和性能的新方法來了
    國際科學研究所(INRS)的國際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新穎的方法來修飾石墨烯的結構和性能,石墨烯是一種單原子厚的碳。  石墨烯具有出色的物理,光學和機械性能。例如,它通常用於製造透明觸控螢幕,航空航天和生物醫學。
  • 如果碳原子變成二維結構會表現出怎樣的能力?
    如果碳原子變成二維結構會表現出怎樣的能力?例如在極高壓力下,每個碳原子會以四面體狀與另外四個碳原子鍵合,形成一個三維密鋪網狀結構,這種結構的結晶便是具備較高透明度和超強硬度的鑽石,與石墨相比也變成了不導電材質。
  • 首次在原子尺度直接實時觀察到裂紋運動
    編輯推薦:微裂紋對材料性能有重要影響,還沒有實驗能夠在原子尺度觀察到固體材料內部正處於運動狀態的裂紋。本文通過先進TEM技術直接觀察到了處於運動的裂紋的裂紋尖端結構,並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原子級成像,測量了僅由幾個原子組成的裂紋尖端處的原子應變。
  •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新材料在線 發表於 2021-01-14 14:12:09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2020年1月,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林君浩副教授課題組
  • 高速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光刻石墨烯氧化膜
    這一工作首次顯示出雷射等離子體光刻(laser plasmonic lithography (FPL))在GO薄膜上製備用於光電子器件所用的新穎器件,如能量回收、化學和生物傳感所用的二維尺度薄膜的實際應用。
  • 研究發現:即使在納米尺度上,毛細管凝結也遵循經典定律
    在現實世界中,毛細管可能比這更小,在這個尺度上,就不可能定義液體彎曲表面的曲率了,也就意味著開爾文方程應該不再成立。然而,由於這種難以在實驗室中重現,研究人員直到現在都無法驗證這一假設。由Andre Geim和Qian Yang領導的曼徹斯特團隊通過使用一種稱為範德華裝配的工藝,在雲母或石墨的原子晶體之間夾入石墨烯條,製造了他們的超細毛細管。
  • 如何調控MoS2電化學析氫性能,電子結構調控威力無窮
    成果簡介有鑑於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功名教授等人總結了MoS2的電子結構調控HER性能的最新研究進展,分別從能帶結構調控,電子態調控,基面軌道取向,界面工程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深入探討了MoS2催化劑結構-性能關係,為未來設計高性能HER電催化劑提供理論指導。最後,還展望了在MoS2電催化劑的設計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機遇。圖1.
  • 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原標題: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記者吳長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最新《Science》:揭示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
    來自同一合成批次的納米晶體通常在尺寸、晶格畸變和缺陷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精確測定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是了解和預測其物理性質的前提。本文作者通過開發了的具有原子解析度的3D液體池電子顯微鏡,展現了由單個批次合成的具有關鍵結構差異的Pt納米晶的高解析度3D原子排列。得到的結構信息能夠為今後改進合成和理解當前材料的性能提供重要的新指導。
  • 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石墨烯(Graphene)獨特的晶體結構賦予了其優異的力、電、光、熱等性能,吸引全球科學家的研究興趣。「如何在大尺度製備石墨烯的宏觀構築體」是目前材料、物理、力學等學科重要的熱點領域之一,對於推動石墨烯微納尺度優異特性在宏觀大尺度利用和多功能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機所等研製出高靈敏度鈣鈦礦單晶-石墨烯複合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子實驗室的於偉利與羅切斯特大學郭春雷研究團隊合作,針對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的光電探測器性能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響問題,採用空間限域反溫度結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極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單晶,並將該高質量的薄單晶與高載流子遷移率的單層石墨烯結合,製備出了高效的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