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5-19 09:29:42
手機攝影可以媲美單反了嗎?
這是一個不斷被提起,反覆被討論的話題。
目前的手機,其本質是小廣角定焦相機(約是28mm),即使雙攝手機,其焦距也是擴展到了56mm而已。最重要的:圖像傳感器尺寸,這個決定圖像質量的硬通貨,手機由於體積限制,比相機小多了,比專業相機差的就更大了。因此,在低光環境的拍攝、高速連拍等方面,手機仍然弱不少。
不過由於強大的後處理能力,手機也有自己的優點。
1.畫質
畫質是一個綜合的指標,具體差別可以從寬容度,高感,色深,色差幾個方面衡量。
而造成差別的主要原因,就是圖像傳感器。拿note4舉例,note4採用的是索尼IMX240的感光元件,這是一塊1/2.6英寸大小,1600W像素的感光元件。再拿兩臺尼康1600W像素的單反舉例,D7000是APSC畫幅,傳感器大小是1.7英寸,面積是note4的19.53倍。D4是全畫幅,傳感器大小是2.7英寸,面積是note4的49.28倍。這就是,雖然都是1600W像素,但D4單個像素的大小大約相當於note4的50倍,實際中其實更大。那麼,單個像素的採光能力顯然是不一樣的。
從這張圖中可見,相機的傳感器一般都比手機大很多了。
但跟單反(APS-C尺寸)、全畫幅、中畫幅比起來,就太小了:
1.1寬容度
寬容度是一個較為專業的概念,我們只要知道,寬容度越高的照片,記錄的信息越多,後期的餘地越大就好。看一張對比。
圖一是iPhone5s。圖二是尼康D610。可以看出,高光部分,5S的一片死白,暗處又一片死黑,都看不到細節。可看D610,高光部分很少死白,暗處也看得清細節。再好的攝影師也沒有辦法彌補這種差距。而且這還是在上傳網絡圖片被壓縮的很厲害的情況下的對比。
1.2色深
色深可以理解為顏色的豐富程度,也就是相機可以表達的顏色種類。圖一的照片,顏色豐富程度完全沒有圖二那麼好,很蒼白的感覺,對,這就是色深不夠造成的。
1.3弱光
左邊是目前最好的旗艦手機拍攝的銀河,右邊是單反。
1.4 寬容度
手機廠商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軟體算法,這方面谷歌、蘋果、原諾基亞影像部門和三星都可以說吊打傳統相機廠商。
而最近一兩年最大的進步就是多幀合成算法,優秀的多幀合成算法配合性能強大的DSP,可以在有限的硬體下,提高解析力、弱光表現和寬容度。其實傳統相機廠也在研究多幀合成算法,但是因為軟體開發水平和相機DSP性能弱,效果完全不如手機,尤其是寬容度。配合算法後,暗光拍攝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圖2是開了HDR+多幀合成(堆棧),比圖1沒開時有明顯提升。
不過,光線太暗時HDR也無法解決,只能靠增減傳感器硬體大小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