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天,2則消息,1家企業不同心態。
1月4日,拜騰汽車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加速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工作,力爭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M-Byte量產。
據有關消息透露,此番富士康入局拜騰的門檻是2億美元,這筆交易也被業界認為是拜騰的「救命稻草」。
而在去年的最後一天,拜騰曾向員工發送了一封《中國區停工停產延期通知書》,通知中國區(不含香港)所有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仍不具備復工復產的條件,經研究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公司將延長停工停產期6個月,至2021年6月30日止。
停產通知與融資消息相隔如此短暫,讓這場救贖變得有絲詭異,就目前看來,拜騰究竟是否能夠重新走向正軌,仍很難說。
根據合作協議,富士康將向拜騰提供其先進的製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供應鏈資源。不過,據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富士康同時也還在與其他電動車製造商就潛在的合作進行洽談。
拜騰的救贖
「我們非常高興重回賽道。」
48寸超大屏、德國籍高管在中國的創業故事、燒光84億造不出量產車………是拜騰汽車顯著的標籤,也是其前半生的軌跡。
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拜騰汽車的起點並不算低。2018年1月,拜騰首款新車概念版(BYTON Concept)亮相美國CES消費電子展,宣告其造車計劃從PPT走入現實。
隨後,拜騰汽車經歷四輪融資,融資金額累計達到84億元,背後投資方不乏騰訊、富士康、蘇寧、一汽集團、寧德時代等「大佬」。
「拜騰汽車出江湖是挺早的,就是沒有混出什麼名堂。」
2020年,是造車新勢力的分化之年,曾經的隊友蔚來、小鵬、理想,穩居江湖前三,並於美股相聚,而拜騰帶來的反是量產進度延遲、創始人畢福康離開、停工停產延期等種種噩耗。2020年6月,央視更是點名曝光拜騰,直指其「燒光84億元造不出量產車」。
欠薪、缺錢……天花亂墜的負面信息最終壓垮了拜騰。
不久後,時任拜騰汽車CEO戴雷,在拜騰中國區全體員工電話溝通會上表示,公司決定自2020年7月1號起暫停中國內地業務運營,僅有小部分員工留崗值守,以維持公司基本職能運轉。
不過,就在拜騰宣布「停工停產」消息後,卻被媒體曝出拜騰汽車已經申請註冊成立新科技公司,換上名為「盛騰」的新公司馬甲,擬融資20億元加速量產M-Byte。
與名稱變更、推進融資同時推進的還有拜騰的採購。根據中國招標採購信息網公告顯示,拜騰汽車運營主體南京知行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年產30萬套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弱電自控系統工程增項勞務合同招標項目」已經於2020年8月22日招標完成。
也就是說,對外聲稱「停工停產」的拜騰,暗地裡還在推進相關融資和生產工作。這種看似用新公司尋求融資,以躲避母公司債務責任的方式,也為拜騰迎來了與富士康、南京經開區合作的轉機。
如今,富士康正式入股拜騰,儘管股比如何變化尚未落定,但對處在困境中的拜騰無疑是一件好事,至少帶來了一線生機。
正如拜騰聯席CEO丁清芬曾對外界表示:「無論在什麼樣的困難之下,拜騰的人都會『死磕』到底。」
富士康的野心
時隔近6年,富士康又一次殺了個「回馬槍」。
事實上,富士康與拜騰的組合對雙方來說都不陌生。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富士康聯手騰訊、和諧汽車打造了和諧富騰,這是拜騰汽車的前身。按照當時籤訂的戰略合作協議規劃,三家公司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資10億元人民幣,富士康負責電動汽車的設計與生產製造。但遺憾的是不到半年時間,因發展方向發生分歧,富士康便撤資退出了合資公司。
不過,此次分歧並未擾亂富士康進入車圈的腳步。
很長一段時間,富士康都是新能源出行領域的「白衣騎士」,哪裡有項目就往哪裡投錢的那種。
2018年小鵬汽車獲得22億元B輪融資,其中之一的投資者也包含富士康;
2020年初,富士康又宣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公司籌組合資公司,一起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同時經營車聯網業務;
2020年10月16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的董事長劉楊偉稱:富士康將進軍電動車領域,目標是在5年後搶佔10%的電動車市場。
如今看來,劉楊偉口中的進軍電動車領域應該就是入局拜騰。
對於富士康而言,想要親自下場造車並非易事,但是經過多年來的沉澱,以及富士康的自身優勢,牽手車企或是其進軍車圈最快捷的打開方式。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入局拜騰是為了積累代工經驗。
眾所周知,作為蘋果最重要的生產合作夥伴,富士康近一半的收入都是依賴於蘋果。同時,據有關消息稱:蘋果公司首款Apple Car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問世,隨之而來的製造量將可想而知。
而作為蘋果重要的下遊企業,富士康在汽車零部件製造方面的經驗尚有很大欠缺。因此,快速提升自身在電動汽車製造方面的能力,正是富士康正在思考的問題,也是其投資拜騰的重要原因。
據拜騰官方介紹,拜騰已於2020年6月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此外,按照工業4.0標準設計的拜騰南京智能製造基地項目也已經完工。首批試生產車輛已於2020年上半年下線。拜騰首款車型M-Byte距離上市似乎只差臨門一腳。
當然,實現量產只是最基礎的一步。待真正上場後,拜騰和富士康的考驗才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