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式各樣的耳機出現在我們的眼球中,有頭戴式耳機 有線式耳機 還有藍牙耳機。而今天介紹的是一款不一樣的耳機-骨傳導耳機。
其實早在五年前,骨傳導耳機就有了。
但是關於骨傳導耳機故事起源於18世紀。
傳說在18世紀,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在失聰後,嘗試了很多種方法希望讓自己恢復聽力。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骨傳導的秘密:他試著用嘴咬著一根與鋼琴連接的指揮棒演奏,結果就重新感受到了音樂的旋律。
骨傳導耳機將可能在蘋果的AirPods中發揚光大。
但是骨傳導有一些缺點:1傳導只有在4000赫茲以下才真正有效,在更高的赫茲範圍內,音頻質量會變差。2它需要與頭部接觸也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在高強度的情況下會讓用戶感到痒痒,佩戴起來很不舒服。
而人類的聽覺範圍一般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而骨傳導只有在4000赫茲以下才真正有效,而在更高的赫茲範圍內,音頻質量會變差。
但是對於失聰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蘋果表示,音頻信號被過濾成三類:高頻成分、中頻成分和低頻成分。中頻分量和低頻分量再使用壓縮器進行處理,降低動態範圍,然後組合成一個組合分量。這個組合信號由於由低頻和中頻信號組成,在它的適用範圍內,然後通過骨傳導的方式,通過用戶的頭骨發送。高頻分量如果通過骨傳導發送就不會有效果,而是採用正常方式通過空氣送到耳朵裡。
蘋果研究使用骨傳導技術。AirPods系列似乎是使用該技術的合適候選產品。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疑會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的方便,提供生活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