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與釐米波兩種5G技術對比,中國方案有何與眾不同

2020-09-06 一隻平凡的筆

5G技術全稱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21世紀通訊核心技術之一。作為4G技術的延續,5G有著數倍乃至數十倍於4G LTE的網絡速度,將是解決未來爆炸式通訊需求的關鍵。

為了爭奪5G這塊大蛋糕,擁有標準話語權,各國相繼推出自己的5G方案,3GPP在最終確定的5G標準中提及,5G通訊主要使用兩個通訊頻段,即Sub-6頻段和毫米波頻段。Sub-6頻段是指頻率在450MHz-6GHz之間的無線電波,屬於中低頻段,這一頻段是目前我們國內主推使用的關鍵波段,俗稱5G釐米波技術。而毫米波頻段是指頻率在24GHz-100GHz之間的無線電波,屬於高頻段。美國一直主張Sub-6+毫米波才是真正的「真5G」技術,尤其是高通的5G晶片,更是一直強調毫米波。

可見,中國與美國的兩種5G方案均屬於官方認可的5G技術,並不存在真假一說,那麼,中國5G方案和美國5G方案有何不同,為什麼美國要深耕毫米波頻段呢?

學過物理的都知道,頻率和波長成反比關係。因此,屬於低頻段的Sub-6頻段5G信號波長更長,信號傳播距離更遠,覆蓋範圍更廣;而高頻段的毫米波正相反,因為波長太短,其傳播距離較短,建設密度相比sub-6要高很多才能滿足需求。所以,各國運營商主要將3-6GHz用於5G建設,而Sub-6也被稱之為建設5G網絡的黃金頻段,因為Sub-6無線電波的頻率最合適建設5G網絡,建設成本更低,5G 基站信號覆蓋範圍更廣。

目前,國內建設5G並沒有採用毫米波頻段,均是採用釐米波技術,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商業需求不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整體產業鏈技術還不成熟,建設難度大使用成本也比較高。而選擇Sub-6的釐米波方案能夠兼顧網絡的覆蓋範圍和建築內部的穿透能力,對國內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成熟的選擇。

目前工信部給三大運營商劃分的頻段也都是Sub-6釐米波頻段,其中電信和聯通的頻段在3.5GHz,移動的是2.5GHz和4.9GHz。

至於美國為什麼深耕毫米波技術,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美國Sub-6頻段的釐米波一直都被軍方佔用,導致美國供應商不得不啟用毫米波來建設5G網絡,以高通為技術代表的美國公司甚至一度認為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使用的釐米波5G技術為假5G技術。但是由於毫米波投資建設成本太高,費用過於昂貴,因此,美國的5G毫米波技術進展一直不順,這也導致了其5G技術嚴重落後於中國。

日前,根據美國一些官方說法,為了使美國的5G建設不至於處於落後局面,美國現如今也開始放棄毫米波頻段,轉投布局中國5G技術方案--「釐米波」5G技術。其實,無論是毫米波還是Sub-6頻段,都是5G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貨真價實的5G技術,但毫米波因其技術難度較高,在5G初期普及較為困難。因此,5G初期Sub-6頻段更具優勢。

相關焦點

  • 毫米波與釐米波兩種5G技術對比,中國方案有何與眾不同
    為了爭奪5G這塊大蛋糕,擁有標準話語權,各國相繼推出自己的5G方案,3GPP在最終確定的5G標準中提及,5G通訊主要使用兩個通訊頻段,即Sub-6頻段和毫米波頻段。Sub-6頻段是指頻率在450MHz-6GHz之間的無線電波,屬於中低頻段,這一頻段是目前我們國內主推使用的關鍵波段,俗稱5G釐米波技術。
  • 摩擦頻起或咎於5G:毫米波敗給了釐米波!
    近日,教育部發布赴美留學預警,外交部與文旅部發布赴美安全提醒,種種跡象表明兩國摩擦大有加劇之勢。美國的這番操作或許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兩國之間有何「深仇大恨」讓其採取此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或許,問題還要落回到備受針對的「中國」5G身上。
  • 任正非釐米波戰勝毫米波!現在5G毫米波晶片研發成功,意義有多大
    而造成「缺芯少魂」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尚未擁有一項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技術。不過這個情況,近年來正在逐步改變,尤其是華為的5G已經全球領先,這次的5G毫米波晶片研發成功,助力「中國芯」建設再進一大步!
  • 美版iPhone 12獨佔的5G毫米波 ,和國行版有何不同?
    毫米波和釐米波,看名字似乎是毫米波贏了,就像導航衛星裡毫米級顯然比釐米級定位更精準,那麼 5G 毫米波也比 sub儘管已經有不少技術方案來解決毫米波信號衰減和阻擋的問題,但商用中的表現依然不夠理想。根據郭明錤的說法, iPhone 12系列採用的 Sub-6 和毫米波兩種 5G 組件成本分別為 75~85 美元和 125~135 美元。此外最近 iPhone 12 被曝出在 5G 狀態下耗電極快,這也和 5G 手機的天線設計手機有一定關係。
  • 高通徹底在5G技術上認慫了!採用中國5G技術路線:放棄毫米波
    【8月2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3GPP最終敲定的5G技術標準,在5G頻段方面,共分成FR1和FR2兩個範圍,其中FR1是指頻率在450MHz--6GHz之間的無線電波,也就是目前我們國內一直在堅持使用的5G釐米波 技術,也叫Sub-6,而FR2是指頻率在24.25GHz--52.6GHz之間的無線電波,被稱之為5G毫米波技術;而美國方面一直都在主張Sub-6+毫米波才是「真5G」技術,尤其是高通的
  • 5G毫米波專題 | 5G發展關鍵年 中國聯通搶佔毫米波技術部署先機
    另據GSA的統計,截至今年5月13日,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的28家運營商已經獲得毫米波頻率。「毫米波設備能力目前基本滿足要求。」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表示,「廠家設備以宏站為主,目前頻段以北美和日韓頻段為主,可以開始基本功能驗證和外場試驗,但是規格和具體指標有待統一要求,部分功能如波束管理、移動性等有待進一步完善。」
  • 中國5G毫米波晶片成功研發,對備受美國打壓的華為有何意義?
    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並完成了晶片封裝和測試。在華為公司備受美國政府打壓的形勢下,這一晶片的成功研製引來了網友們一片歡呼。可是成功的意義何在?對華為解困有幫助嗎?我來幫大家捋捋!
  • 我國在5G毫米波技術的進展情況如何?
    其實,在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就曾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同時,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因此,我們對全球領先的國產5G技術還是要有信心的。
  • 美版iPhone 12的5G毫米波,和國行版有什麼不同?
    ,看名字似乎是毫米波贏了,就像導航衛星裡毫米級顯然比釐米級定位更精準,那麼 5G 毫米波也比 sub-6GH 更強大嗎?儘管已經有不少技術方案來解決毫米波信號衰減和阻擋的問題根據郭明錤的說法, iPhone 12 系列採用的 Sub-6 和毫米波兩種 5G 組件成本分別為 75–85 美元和 125–135 美元。
  • 毫米波計劃失敗,改用華為一樣的方案,慘遭拒絕進退兩難
    一方面,毫米波5G通信基站的建設,雖然優勢極具誘惑力,傳輸速度非比尋常。然而毫米波的傳送距離非常短,如此一來,只有通過中繼器等設備作為延長信號的中間節點。就算這樣,毫米波基站也要保證每100米一個,這勢必會增加建設成本。
  • 美版iPhone 12 獨佔的 5G 毫米波 ,和國行版有什麼不同?
    不過,支持毫米波的 iPhone 12 和使用低頻 sub-6GHz 的國行版在 5G 體驗上的確存在差異。今天就來談談 5G 毫米這個話題,這篇文章試圖弄清楚幾個問題: 美版 iPhone 12 和國行版的 5G 體驗有何不同? 毫米波和 sub-6GHz 誰才是「真 5G」 ? iPhone 12 5G 狀態下耗電快,和毫米波有關係嗎?
  • 任正非:華為5G標準選擇釐米波而美國選擇毫米波,華為賭贏了
    華為選擇了釐米波作為標準波,而美國選擇了毫米波作為標準波,這似乎是一場賭博,因為華為是幸運的。任正非介紹,5 g標準在美國選為毫米波,比5 g寬帶範圍要廣泛得多,但有一個缺點,覆蓋的距離很短,美國可能認為5克不會來的這麼快,未來覆蓋技術可以解決,沒想到5克將在10年工業化。「我們是釐米波,中頻,我們公司在測試選擇上也是一場賭博。很少有製造商願意選擇中頻。
  • 中美5G競爭,中國再拿下一城:5G毫米波晶片突破
    可以說咱們的5G毫米波晶片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毫米波聽到這個消息,是不是有些同學們腦子裡面有很多疑問:什麼是5G毫米波晶片?它到底有啥用?由于波長都處於毫米級別,所以就叫毫米波。5G毫米波晶片那麼,究竟啥是5G毫米波晶片呢?目前,世界上5G領域裡面主要有兩大方案:一是以華為現在正在主導的釐米波方案,也叫sub-6G方案,二是以美國為主推廣的毫米波方案。這兩個方案區別在哪個地方呢?
  • 我國5G毫米波技術獲重大突破,將與華為5G釐米波技術比翼齊飛
    同時,他們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晶片與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筆者認為,5G釐米波和毫米波如同一個人的兩條腿,我國繼華為5G釐米波技術領先世界之後,這次又在5G毫米波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掌握5G兩個波段核心技術的國家,未來中國5G技術將如虎添翼,更具國際競爭優勢!
  • 美國5G毫米波方案宣告破產,中國Sub-6G方案將主導全球5G產業發展
    看來,在毫米波方案破產之後,美國也擔心轉回Sub-6G太晚,到時候連口湯都喝不上。之所以美國放棄毫米波方案,是因為受制於無線電波的物理特性,毫米波的短波長和窄光束特性讓信號解析度、傳輸安全性以及傳輸速度得以增強,但傳輸距離大大縮減。因為毫米波網絡需要遍布在基站覆蓋的整個區域中並保持不間斷的連接,這樣就會產生很高的基礎建設的成本。
  • 高通5G技術之殤:全球僅4家運營商用5G毫米波
    相信大家都知道,由於過去的2G、3G、4G網絡存在各種不同的網絡制式,導致全球通信網絡都不是同一張網絡,這也讓很多智慧型手機廠商犯難了,需要增加更多的網絡制式,意味著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這些硬體成本都需要消費者所承擔,但如今進入到5G網絡時代以後,全球5G網絡技術發展都只剩下一種標準網絡制式,不再有TDD\FDD這樣各種不同的網絡技術標準了,但即便如此,5G網絡還是被分為了「兩種」,第一種就是全球絕大部分運營商所堅持的
  • 義大利創5G毫米波實驗6.5千米紀錄,我們的方案落後了嗎
    其實,在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就曾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同時,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因此,我們對全球領先的國產5G技術還是要有信心的。
  • 美版蘋果手機的5G毫米波為啥國行沒有?專家:各國5G方案不同
    東南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工程系主任陳繼新教授表示,兩種方案各有優劣,而毫米波也是下一階段我國在通信領域的突破方向。通信要求日益增高,5G頻段開始出現岔路口翻開人類無線通信發展史,我們會發現通信頻率越來越高。
  • 華為和高通的5G博弈,贏了就被禁!釐米波和毫米波實力比拼
    …資訊時代數據傳輸更顯重要,高通5G技術領先,數據傳輸峰值速度對比華為5G傳輸峰值速度高出一倍,可是為何慢的比快的更受到青睞?這就好比為什麼累了喝溫水比喝暢快的冰飲更好——實際建設使用:高通的毫米波和華為的釐米波…有大差距!
  • 5G毫米波專題 | 中國移動張儷:5G毫米波尚需時間成熟,但未來可期
    總體而言,毫米波產業尚未成熟,對於運營商及設備廠商而言,機遇與挑戰相伴相生。為探究毫米波產業發展進度,解決毫米波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展望毫米波產業的未來,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