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出現
學生聚集性諾如病毒感染案例
並迅速成為了
各大網站和媒體平臺的焦點
記者從市相關部門採訪了解到
截至目前
我市暫無諾如病毒感染病例
疑似諾如病毒感染者的病例只是零星存在
市民無需擔憂
但仍需注意防範
諾如病毒通常3天可自愈
但仍需注意防範
「受氣溫的影響,每年的10月至來年的3月都是各類病毒的高發期,市民應加強對新冠肺炎、出血熱、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預防,但截至目前,我們在日常的接診中,疑似諾如病毒感染者的病例只是零星存在,市民無需擔憂。」市人民醫院兒科病區副主任、主任醫師吳永忠告訴記者,河源地區諾如病毒的感染群體以學齡孩子為主,若感染了諾如病毒,24-48小時內,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發熱、腹痛或腹瀉等症狀,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以腹瀉為主,24小時內腹瀉4~8次,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無黏液膿血便。此外,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痛也是常見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脫水症狀,患有基礎性疾病的群體臨床可能更嚴重,還容易引起併發症。
諾如病毒傳染性強,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多樣,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也可通過空氣中的氣溶膠傳播,主要傳播途徑是腸道傳播。已感染的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健康攜帶者,均可成為傳染源。諾如病毒潛伏期多在24~48小時,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也就是說輕度患者,即使不治療,3天左右也是可以自愈的,但症狀較重的仍然需要及時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也應將輪狀病毒感染和諾如病毒感染相區分,輪狀病毒以6歲以內的兒童為主,5歲以下的腹瀉兒童中,輪狀病毒感染發生率近90%。典型的輪狀病毒感染會引起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往往是先嘔吐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排黃色像蛋花湯樣大便,伴有發熱,常伴有脫水錶現。而嚴重腹瀉的患兒可能會有重度脫水需要重症監護,會有抽搐、嚴重電解質紊亂進而有死亡的風險。因此,6個月至2歲以及2歲以內的兒童是重點預防對象,而接種疫苗是最為有效的預防措施。
專家呼籲市民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吳永忠表示,諾如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或間接接觸被嘔吐物、排洩物汙染的環境及氣溶膠而傳播,除此還可經食物和經水傳播。因此,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諾如病毒是親水性病毒,75%的酒精不能將其殺滅。
所以,用速幹免洗手消毒液或酒精溼巾擦手都不能預防諾如病毒,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用流動的水和洗手液來洗手,飯前便後及接觸髒東西後應及時洗手。
同時,市民也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飲用開水或衛生合格的桶裝水,生吃瓜果要洗淨擦乾。牡蠣等雙殼貝類可以富集海水中的諾如病毒,是傳染諾如病毒的高風險食物,必須加熱至熟透後再吃。加強體育鍛鍊,均衡飲食,提高身體抵抗力,也可以減少患病機率。
諾如病毒的傳播力較強,如果家人出現疑似諾如病毒感染的相關症狀,應儘量獨立餐具和生活用品,儘量不與他人密切接觸,注意與老人和嬰幼兒隔離,對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汙染的環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製劑進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嘔吐物汙染的物品時,應戴橡膠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觸汙染物。必要時,應儘快就醫。
往下看,對諾如病毒了解更多!
▼
- 來源 -
河源廣播電視臺
河源晚報
- 編輯 -
吳霜 管淑妍(實習)
- 責編 -
鄭志豪 劉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