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的「大佐」是個什麼軍銜?他們中有83個命喪中國戰場

2021-01-04 騰訊網

二戰時期,對於有志於從軍發展的日本年輕人來說,日本大佐就好像樹上高2米的地方有個果子,一踮腳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將則像樹上2米5的地方的果實,就是踮腳也不一定夠得著,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來,難度更高。

我們看抗日劇或者抗日電影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侵華的日本兵"龜田大佐"、"鈴木大佐"、"鳩山少佐"或者"崗村少將"叫來叫去的,大家對此一定是一頭霧水:這些大佐、少佐是什麼級別,大將、少將又是什麼級別?

大佐是日本軍隊的一種軍銜,也就是軍隊的職稱。

軍隊按照人數不同,要有不同的編制,既然有編制就要有名稱。

歐洲各國的軍隊編制大體上是一樣的,軍銜也沒有什麼區別。但亞洲的軍隊,尤其是日本的軍隊則有所區別。

日本這個國家非常古怪,一方面先於中國進行明治維新,一切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的司法、政體和教育體制,軍事建制也向西方看齊。一方面比中國還要頑固堅持中國傳統的文化,在軍銜上也不例外。

比如幹部、組織、領導等詞彙都是日本人先翻譯,然後才到了中國,可是日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東西他們卻不離不棄,比如這個軍銜的設置就是如此。

從字面上來說,佐的意思是幫助、"輔佐"的意思,日本軍中的大佐、中佐、少佐,就是在軍隊中配合將軍完成作戰任務。

二戰的時候,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把軍中較高級別的指揮官官職分為三個級別,九個等級。

第一級別是將,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

第二級別是佐,分為大佐、中佐和少佐。

第三級別是尉,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

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當於或高於上校。

即使是在二戰結束後,日本軍隊在戰後組建陸上、海上和航空自衛隊的時候,還延續了這個傳統,軍中幹部海上分為三等九級。

日軍中的大佐是一個級別,不是具體的職務,但達到大佐級別的人,能夠擔任日軍的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和師團參謀長。

通常情況下,擔任師團參謀長的都必須是大佐級別的軍官,但往往這個參謀長是在中將(師團長)身邊協助工作的,所以他的實權要比有些少將級別的旅團長還要大得多。

因此說,同樣作為大佐,實際的權力卻不見得相同。同樣擔任參謀長,在聯隊和師團任職,權力就會不一樣,甚至差別很大。一般擔任師團參謀長的,已經跟將官差不多,待遇也沒有區別。

有人說,如果要是按照準將、上校、和大校來跟日軍軍銜編制相衡量的話,聯隊長的實權相當於 "上校"、旅團參謀長的地位就是"大校"、師團參謀長則跟 "準將" 相似。

侵華戰爭初期,張學良和高層採取了不抵抗政策,中國軍隊初期低擋不住日軍的進攻,一敗塗地。

日軍因此受到鼓舞,叫囂半年滅亡中國,到雲南過春節的口號。

但國民黨軍隊很快就組織起積極抵抗 ,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也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徵服中國的美夢。日本侵略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被打得暈頭轉向,焦頭爛額,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嚴懲。

作為日軍的前線指揮官,大佐的下場怎麼樣呢?

日本軍隊在侵華戰爭中,一共有83名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大佐被中國抗日軍民擊斃,一人被我抗日軍民活捉,為他們的侵略行為付出了代價。雖然他們都是被打死了,但死法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其中最典型的有下面幾位。

一、當頭炮死。

1942年8月,日軍7000多人向我浙江江山市仙霞嶺出發掃蕩,國軍49軍105師的一個團在此守候多時,日軍陷入我軍的包圍圈不能自拔。雙方激戰十餘日,激戰中,日軍大佐龜田對日軍的退縮氣急敗壞,拔出腰刀親自督戰。就在此時,國軍一發憤怒的炮彈射向日軍陣地,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龜田大佐的頭上,龜田當即被炸飛、一命歸西。

二、刀劈死。

1932年12月15日,在遼寧莊河,前去鎮壓我抗日軍民的日本大佐森秀樹(後來被追認為少將),被我民間抗日武裝大刀會擊斃,送他上西天的,是中國人最原始的大刀。儘管這位騎兵大佐詭計多端,也沒有逃過一死。

三、墊背死。

我們常聽有的人說,臨死也也拉個墊背的,說的是人到了絕境不甘失敗,跟對方拼個魚死網破。日本有個大佐飯野賢十。就是這樣"不幸"做了墊背者,死在了異國他鄉。

1939年在南昌戰役時,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2軍第141師第72團一個叫強三娃的抗日英雄,在激戰身體多處負傷,生命垂危。這時候,他看見一一個指揮官模樣的人揮舞指揮刀嘰裡咕嚕讓手下進攻,強三娃用盡最後力氣,從屍體堆裡向飯野賢十射出了仇恨的子彈。

日本大佐們在中國的下場真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相關焦點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
    導語: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亞洲地區所面對的主要敵人,中國戰場上所面對的主要敵人就是日本,日本雖然是一個小的島國,但是很早就開始近代化、工業化的腳步,因此在二戰中面對中國這樣一些比較落後的工業國還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前期甚至在對戰美英等傳統列強時打出優勢,只是最後被龐大的同盟國的體量所最終擊敗。
  • 聯隊、大佐,二戰時日軍軍銜和編制有多奇葩?具體又是怎麼樣的?
    了解抗戰那段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日軍部隊經常稱為師團、旅團、大隊、小隊什麼的。其實,日軍二戰時期的編制在許多國家中都可謂是一個奇葩,看起來好像是與「國際脫軌」的。那麼,二戰時日軍的編制和軍銜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大佐是個什麼軍銜?看完後明白了!
    「聯隊」是二戰日本陸軍單一兵種的最大編制單位, 而其上所有的旅團、師團、軍、方面軍、總方面軍等建制,都可以視作諸兵種合成部隊。由此,認真研究二戰日軍陸軍將領隊伍,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1000多名日本將軍,都有擔任過步兵或者炮兵聯隊長的履歷。
  • 日軍裡的「大佐」軍銜是什麼級別?影視劇中隨便被擊斃正常嗎?
    近些年來隨著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熱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的吐槽點,在這類片子之中最常見也最容易被擊斃的日軍軍官就是大佐了,幾乎每一場戰鬥就能打死一個大佐,然而讓人疑問的是真正的歷史上擊斃一個大佐真的有那麼輕鬆嗎?在日本軍官軍銜之中大佐處於什麼位置,權利大不大呢?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經常看抗日劇的讀者知道,漢奸在稱呼他身後的日本軍官時,動不動就是什麼什麼大佐。印象裡,抗日劇裡但凡是個日本軍官都叫XX大佐。 而在《亮劍》裡,李雲龍向後勤部部長張萬和要武器補給,李雲龍想要20箱手榴彈,結果張萬和讓他拿把大佐的指揮刀來換。那麼問題來了。日軍裡的這個大佐,究竟是個什麼軍銜?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日本軍隊中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級別軍銜?難怪日軍人人搶著做
    因為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的改革後國力增強,於是效仿了德國的軍事戰爭制度對我國發動了戰爭,就連軍官的軍銜與等級也一併效仿的德國軍銜。在很多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日本的軍官當中,等級最高的就是大佐了,而這大佐是什麼意思,在軍隊中又究竟是怎樣的等級呢?
  • 圖解二戰日本軍隊軍銜及標誌
    值得注意的是,肩扛步槍的士兵臂上有兩條紅色條紋的精勤章,它是用來授予服役勤勉的士兵的。二戰結束前,日軍軍銜也發生過一些變化:1938年(昭和十三年)之前,日軍常服軍銜使用肩章;1938年之後則使用領章(日本稱為「襟章」),通稱「九八式軍銜」。
  • 日軍的一個聯隊有多難打?連最精銳的德械師,都夠喝一壺的
    除了軍隊編制特立獨行以外,日軍在相應的指揮人員軍銜劃分上,也和其他國家有所區別。一般咱們常講「將校尉、上中下」,一共三級九等,而日軍雖然也差不多,但是他們「將」、「尉之間」,不是校級軍銜,而是佐官,即咱們常說的大佐、中佐、少佐。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的官,能帶多少兵力?為何日軍寧可不當少將也要...
    盧綸曾經說過:行多有病住無糧,萬裡還鄉未到鄉。那些上了戰場之後雖保全了性命的士兵們啊,其實日子也一樣很苦。因為士兵們的軍銜比較低,所以下了戰場即便可以回老家,卻得不到多少補貼,也只能有一個悽涼的晚年而已。
  • 二戰時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戰場,日軍去到歐洲戰場會怎樣
    現在網上關於二戰有各種各樣的假設。這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假設就是:如果二戰期間德軍和日軍互換位置結果又會如何呢?德軍在亞洲戰場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日軍如果去歐洲戰場又會發生什麼呢?歷史本來是不存在假設,但人們往往總會忍不住進行假設。二戰時期德國是以坦克等陸戰武器聞名的,而日本則以航母等海戰兵器著稱。這樣兩支軍隊互換戰場會發生什麼呢?
  • 二戰中日軍登陸過美國本土?是的,日軍還因此捧紅了一個名詞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2年春天,這裡卻成了全世界的焦點,因為這是二戰時期唯一一次被日軍侵佔美國領土的戰事。上一次外國軍隊侵佔美國領土,應該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事兒。所以,美軍對此非常重視,羅斯福總統暴跳如雷,下了死命令必須收復失地!其實,日寇並沒有完全佔領阿留申群島,他們只是佔領了其中的兩個小島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日寇為什麼要千裡迢迢的攻佔兩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呢?
  • 二戰日軍刺刀術,在中國戰場上橫行無忌,為何碰到美軍就不行了?
    所以,二戰日本所謂的刺刀術,並不是什麼神乎其技。其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戰場上橫行,主要是咱們落後的軍事水平,給予了日軍刺刀用武之地。 二戰中的日軍確實是非常熱衷於白刃戰,在那個以遠程火力進行殺傷的熱兵器時代,日軍依然是刀不離身。其不管軍事裝備如何發展,都會為白刃戰留有一席之地。
  • 二戰時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戰場,而日軍去到歐洲戰場,那最後會怎麼樣?
    一個比較有趣的假設就是:如果二戰期間德軍和日軍互換位置結果又會如何呢?德軍在亞洲戰場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日軍如果去歐洲戰場又會發生什麼呢?歷史本來是不存在假設,但人們往往總會忍不住進行假設。二戰時期德國是以坦克等陸戰武器聞名的,而日本則以航母等海戰兵器著稱。這樣兩支軍隊互換戰場會發生什麼呢?
  • 二戰日本軍隊的「伍長」軍銜,是其獨特的「下士官」級別最低一檔
    舊日本軍隊的稱謂有個特殊之處,他們把將官和尉官通稱為「士官」(所以叫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這是日文的翻譯問題),準尉軍銜稱為「準士官」,而曹長、軍曹和伍長稱為「下士官」 ,這套稱謂體系比較亂也比較繞嘴,要注意理解和區別。
  • 二戰時日軍軍官軍服上那根黃色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特別意義
    李三萬 摘要:從二戰的歷史照片中,經過可以看到日軍軍官軍服上,從肩頭到胸前,總有一根黃色的綬帶,這根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著特別的意思,究竟到底表示什麼?
  • 二戰時死在中國的日本將軍有多少個?軍階最高者是何人?
    二戰是一場慘烈的大戰爭,無論是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麼你知道二戰中被中國軍隊打死的日本少將以上的軍官有多少嗎?軍銜最高的又是誰? 國民黨軍隊擊斃了3個大將:大角岑生、冢田攻、山縣正鄉,其中冢田攻是為在抗戰期間被擊斃的日軍陸軍最高指揮官;16個中將:小笠原數夫、田路朝一、中村正雄、木谷資俊、水川伊夫、前田治、藤堂高英、大冢彪雄、須賀彥次郎、山縣業一、酒井直次、下川義忠、橫山武彥、木村千代太、志摩源吉,楠木實隆,至於少將就更多了。
  • 諾門坎戰役日軍有多慘?第23師團五個聯隊長斃命,關東軍遭大清洗
    日本關東軍為了擴大諾門坎戰事而火線組建的第六軍,軍司令官是由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中將升任的,這廝曾經在中國戰場橫行一時,結果流年不利,剛升官就趕上了倒黴的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