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的消息說近日索尼、鎧俠(原東芝存儲)都已經向美國提出申請,希望能繼續向華為供貨。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家具體的哪些產品,他們真的是困難得很了嗎,他們的申請會很快得到美國的批准嗎?
索尼的產品雖然很多,但給華為供貨的主要還是手機圖像傳感器,絕大多數就是我們說的CIS(CMOS Image Sensor,CMOS圖像傳感器)。過去十多年,該類型傳感器的高速發展,讓索尼半導體部門重新崛起,應該說從2015年起索尼的CMOS圖像傳感器就佔比一半以上,特別是在各品牌的旗艦機上,除了後期的三星以外,其他幾乎全部拿下。華為宣傳的萊卡,也只是萊卡配合檢測挑選等工作,實際產品仍然主要是索尼供應的。
從5月份索尼公布的上一個財年的年報來看,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均同比下降了5%,日本的財年是從去年4月1日至今年的3月31日(不是自然年,這個是國際主流做法,以後我要專門講這事),所以包括前期的疫情期間。他們統計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682億日元的營業利潤損失。
從其各產品情況來看,面對諸多困難和疫情,索尼的影像及傳感解決方案、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影視、音樂業務等都實現了營業利潤的同比增長。不過,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卻出現了收入和利潤的下滑。
所以索尼對手機圖像傳感器中第二大客戶華為的被迫斷供,雖然也感覺壓力山大,但其並不是致命的存在。要命的是,三星前幾年就完成了高端機上自產CMOS的替代,而且效果並不差於索尼(但其他買三星CMOS的國產廠家好像還沒搞定這種調試技術)。目前我們國產豪威科技、格科微的CMOS晶片也逐漸被應用到國產中高端手機產品之中,雖然不敢在頂級旗艦中使用,在中端和次旗艦中使用的是越來越多,畢竟價格還是能便宜不少的。索尼的壓力其實並不小。
鎧俠主要是供應快閃記憶體給華為,雖然還是世界第二大快閃記憶體公司,但其實力明顯弱於老大三星,特別是在新規格UFS快閃記憶體上步步落後,導致三星的高規格旗艦快閃記憶體一貨難求(也是華為快閃記憶體門事件的重要原因)。而且後面還受到一眾小弟,特別是國內剛搞起來的長江存儲這些,如果再搞起價格戰來,鎧俠就不好受了。
雖然鎧俠的問題更嚴重,但是三星也要斷供,所以說它只能去爭取小米和藍綠廠等廠家了。本來就是東芝砍掉的業務,可能鎧俠的未來就算沒有華為事件的影響也並不向好,只是本次加重了其危機,他們計劃的IPO就已經被叫停了。
那麼,他們的申請美國會批准嗎?我估計暫時不會,因為美國剛對中芯國際下手,加上白宮內疫情嚴重,他們肯定會拖上一拖。
但是,我認為大概率的事件是,美國還是會批准這些日企的相關申請的。雖然現在只批准和英特爾和AMD的晶片供應申請,而這兩家是造電腦CPU的,有且只有這兩家在造電腦CPU,為了避免引起後端的恐慌,他們還是要對絕對壟斷的行業留點空間,畢竟還是要包裝一下自由經濟嘛,而且這還是華為不太重要的電腦業務,美國就更傾向於先批准了。那麼快閃記憶體和圖像傳感器的業務,他們會拖上一段時間後,收齊一堆近似企業的申請後,適當的批准一些申請。
僅批准部分廠家會給市場造成嚴重混亂,美國肯定會平衡好本國企業、日韓企業和歐洲企業之間的關係,其實這也不是他們擅長的,他們更擅長於搞政治,他們短期的做法應該也是非常的謹慎的。對這些不是致命的供應,應該說集中批准一批還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華為自己設計的麒麟晶片代工之類的,已經由英特爾等的大訂單安撫了臺積電,估計這才是美國弄死不得給批准的。那麼就由同受制裁的華為和中芯國際去聯手搞搞吧,萬一就有了突破呢。但我估計難度很大,畢竟誰也不想搭手幫忙,因為制裁是會傳染的。
但就是這樣的限制供應和批准供應的來回折騰,一般以商業經營為主的企業已經是受不了的。你想想看,一會兒讓買,一會兒不讓買;讓買的時候真需要嗎,不讓買的時候可能才真需要了。而自己的產品還要去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應該說對被限制的華為等的影響太大了,真正考驗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