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推出《保險行業遭遇黑產「圍獵」》報導,揭開了「全額退保」背後的黑色江湖。該報導引發社會各界熱議,律師、學者等專業人士也紛紛探討黑產催生的根源和危害,為下一步如何治理黑產,維護行業健康環境以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建言。
北京保研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李響向記者指出,「代理退保」黑產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費者對所購買保險產品的「後悔」心理,以及保險公司在監管考核壓力下對於「惡意投訴」的息事寧人態度,而從中進行非法獲利。
「代理退保」黑產的形成和蔓延,暴露出保險公司在人員、業務流程、糾紛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同時,更暴露出銷售誤導這一大頑疾以及消費者宣傳教育的不足。另外,也反映出中介行業專業性的不足。
她觀察發現,近兩年來,金融黑產「糾纏」保險行業有特殊原因。「受外部環境影響,我國金融市場風險壓力加大,加之金融監管趨嚴,許多傳統領域的金融黑產失去了繼續生存的土壤,因而著力向發展形勢向好的保險業滲透,形成專業化、公司化的產業鏈。」
關於「退保為何只退現金價值」的疑問,她向記者解釋,退保手續費是保險公司經科學精算而得,且須在合同上註明。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需要事先了解,而一旦中途作出退保的決定,則必須遵照合同約定扣除手續費。只有在合同雙方都能夠充分遵守行業規則的前提下,金融才能得以有序進行。
她表示,「代理退保」黑產則以非法途徑使正常的金融秩序遭到破壞,一方面侵害保險公司利益,妨礙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侵害了消費者權益,使消費者面臨資金損失、保障缺失、信息洩露等風險。
當前,針對「代理退保」黑色產業鏈,行業已經展開積極行動。監管部門已發布相關風險提示,揭示其非法性質,並提醒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保險公司也在加強自身的流程管控和對消費者風險提示。
李響認為,打擊「代理退保」黑產與消費者維權並不衝突。對於非法活動,必須嚴厲打擊。而對於消費者,需要通過強化法律意識和保險教育,使消費者能夠以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消費者作為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經濟人」,在充分了解有關常識和風險的基礎上,也應具備相應的承責能力。
李響指出,打擊「代理退保」黑產,首先需要在法律法規方面加以完善,使犯罪分子無法律漏洞可鑽。其次,也需要保險公司對自身的產品設計和服務進行反思,提升代理人專業品質,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
值得一提的是,她提到,隨著保險科技的發展和日漸成熟,應繼續加強保險科技在有關流程控制方面的研發應用,用科技手段填補漏洞,防範風險,提高保險代理、經紀機構的專業性,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維護權益的合法渠道。
【記者】張豔 陳穎 黎華聯
【統籌】陳穎
【作者】 張豔;陳穎;黎華聯
289財經熱點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