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器的使用-您選擇對了嗎?
霧化吸入,也稱霧化給藥治療,就是用霧化的裝置將藥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霧滴或微粒,使其懸浮於氣體中,通過吸入的方式沉積於呼吸道和(或)肺部,從而達到消除炎症和水腫、解痙、稀釋痰液、祛痰的作用。霧化吸入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與口服法相比優點:
用藥劑量小
見效快
副作用少
使用方便
療效顯著
霧化器類型包括加壓定量吸入器(噴射霧化器、超聲霧化器、振動篩孔霧化器)和乾粉吸入器,那麼選擇哪種霧化器更有利於霧化藥品到達下呼吸道及肺部也是我們臨床護士極為關注的話題。今天小編主要為大家介紹臨床中較常使用的噴射霧化器和超聲霧化器。
一、不同霧化器的工作原理:
噴射霧化器:也稱射流霧化器、壓縮氣體霧化器。主要由壓縮氣體和霧化器兩部分組成。利用壓縮氣體高速運動通過狹小開口後突然加壓,在局部產生負壓,將氣流出口旁另一個小管因負壓產生的虹吸作用吸入容器內的液體排出,當遭遇高壓氣流時被衝撞裂解成小氣溶膠顆粒,特別是在高壓氣流前方遇到擋板時,液體更會被衝撞粉碎,形成無數藥物顆粒。其中大藥物微粒通過擋板回落至貯藥池,小藥霧微粒則隨氣流輸出。
超聲霧化器:是應用超聲波聲能,產生振動並透過霧化罐底部的透聲膜,將容器內的液體振動傳導至溶液表面,而使藥液劇烈振動,破壞其表面張力和慣性,從而形成無數細小氣溶膠顆粒釋出。不同霧化器的特點見表1。
表 1 不同霧化器的特點
噴射霧化器
超聲霧化器
霧化容積小,用藥量少,濃度高
霧化容積大(>20ml),用藥量大,濃度低
能霧化各種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
有些藥物可能超聲波加熱破壞(糖皮質激素,蛋白類)
藥物顆粒大小選擇性強所提供的霧粒直徑較小(2-4μm)
藥物顆粒選擇性差,所提供的霧粒直徑較大(3.7-10.5μm)
氣道阻力影響小
氣霧密度高,增加氣道阻力
霧量較小
霧量大
二、噴射型霧化器產生霧粒直徑一定小嗎?各種霧化器因原理不同,影響霧化吸入效能的因素也有所不同,需區別分析。
噴射霧化器:其產生的氣溶膠顆粒的直徑和釋霧量取決於壓縮氣體的壓力和流量,也取決於不同品牌型號霧化器的內部阻力等結構性參數,壓縮氣體的壓力及流量均與釋霧量成正比,與氣溶膠顆粒直徑成反比。氣壓越高、流量越大,噴射霧化器產生的氣溶膠顆粒直徑就越小,釋霧量就越大。
超聲霧化器:釋出的顆粒大小與超聲頻率呈負相關,頻率越高顆粒越小。釋霧量則與超聲波振幅呈正相關。強度越大,釋霧量越大。
三、不同的霧化裝置產生的微粒大小不同,進入氣道的流速和形式也異,直接影響吸入治療的效果。我們共同了解一下不同霧粒大小沉積部位見表2:
表2 不同霧粒大小沉積部位
霧粒直徑(μm)
霧粒在氣道內的沉積部位
>100
不能進入氣道
>15
口腔
15-10
口咽部
10-5
上氣道
5-2
傳導氣道
2-1
肺泡
<1
不能沉積被呼出
三、藥物微粒的直徑是決定霧粒在氣道內沉積部位的主要因素,那麼在工作中我們就選擇產生霧粒直徑小的霧化裝置就一定適宜嗎?我們共同了解一下決定藥物沉澱部位的其它相關因素見表3:
表3 決定藥物沉澱部位的相關因素
氣霧劑因素
患者因素
微粒大小(微粒直徑)
年齡
速度
呼吸方式(滿而深的呼吸利於到達下氣道和肺泡)
溫溼度
吸入途徑(經鼻/經口)
藥物的粘性和表面張力
上氣道結構
液體性質(混懸液/溶液)
疾病嚴重程度
體力和認知能力
依從性
霧化器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作為臨床護士我們不但要熟悉其工作原理、影響因素及特點,更要知道護理對象需要什麼樣的治療和護理效果,因地制宜,選擇好霧化裝置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資料來源: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監護室
敬請廣大醫護同仁繼續關注我們平臺,我們願與您一起交流,共同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