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動聽,這個音樂播放器的名字或許很多人都沒有忘記。在諾基亞塞班時代,這款音樂播放器被稱為裝機必備,擁有高達1億的下載量,而現在,只能活在大家的回憶裡了,作為一款早期的網際網路產品,它雖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是下場,還是令人唏噓。
天天動聽
2008年5月,手機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在塞班系統上線,從天天動聽的名字上不難看出,它致敬的對象是正是在PC端風靡一時的音樂播放器千千靜聽。
天天動聽和千千靜聽相似,也有換膚功能,但是千千靜聽是電腦端,而天天動聽把換膚功能移植到了手機端,這也讓從功能機轉型到塞班智能機的用戶欣喜不已,可以變著法子換比皮膚,這可比系統自帶的音樂播放器多了更多的可玩性和樂趣。
當然更加讓用戶喜愛的功能便是豐富的EQ均衡器設置選項和歌詞下載功能,以當初的視角來看,手機音樂播放器不僅能更換各種皮膚,而且可以在線下載歌曲,下載歌曲之後還能智能匹配歌詞,加上可以隨意設置的EQ均衡器,這便是驚世之作。
所以靠著產品的這些優勢,天天動聽的口碑很快就直線上升,在沒有做什麼宣傳的情況下,一年之內,用戶量便達到了1000萬,這意味在任意裝有塞班的手機上,幾乎都有裝著一款天天動聽。
在積累了大批塞班用戶後,天天動聽便向安卓和iOS兩大平臺進軍,一路勢不可擋,在2013年達到了2億裝機量,成為了國內數一數二的音樂播放器,風頭一時無二。
2013年左右,作為作為中國網際網路人的三座大山,BAT為了搶奪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的船票,開始了瘋狂的投資收購潮,你有的,我也一定要有,三大巨頭在整個中國網際網路上爭先恐後的買買買,當然,音樂領域也同樣如此,在2013年,阿里同時收購了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
阿里星球
被收購的開始一段時間,天天動聽還能獨立運營,可以好景不長,阿里在兩個兒子中選擇了更加親密的兒子,蝦米音樂,畢竟蝦米音樂是阿里人王皓離職後創辦的。天天動聽這個被冷落的兒子便逐漸被邊緣化,先是和蝦米音樂合併為阿里音樂,後來又被變成了一個所謂泛娛樂交易平臺,阿里星球,泛娛樂交易平臺,涵蓋了明星大咖入駐、音樂視聽、粉絲圈子、娛樂消費、音樂幕後交易、娛樂營銷等諸多領域,起初還提供音樂服務,但到了2016年10月,阿里星球停止了音樂服務,阿里星球涵蓋那麼多內容,卻也再也無法涵蓋音樂服務了,阿里將音樂徹底移交給了蝦米音樂。從此,天天動聽成為歷史。
阿里星球停止服務
高曉松曾經說過:「任何一個小而美的東西,當決定賣給BAT的時候,你其實是想好了的。小而美就應該永遠不賣。」
是的,當天天動聽決定賣身給阿里的那一刻,它的命運已經不再自己手裡了。
大家都會感嘆,要是當初天天動聽不賣給阿里,現在應該過得很好吧。
但是,時間不會重來,天天動聽的三位創始人,王智罡、黃曉傑、趙然都是碼農出身,他們當初做這款的產品的時候,也是主打技術核心,和很多熱愛技術卻不大愛運營的程式設計師一樣,他們一頭扎進了開發新技術新功能的快感中,而在產品的戰略布局,發展規劃上欠缺思考,他們認為,只要產品做得好,啥都是水到渠成。
靠著這個理念,王智罡把天天動聽打造成一款絕好的手機音樂播放器,但是也忽略了其發展戰略,到阿里拋來金元時,他們並沒有過多的思考,就欣然同意了,認為這座靠山可靠,並且不會倒,卻忽略了自己只是阿里布局下的一顆棋子,有利則用,無利則棄。
天天動聽創始人王智罡
大家都在為天天動聽惋惜,但這決不是個例,現在很多初創公司都面臨這樣的難題,面對BAT收購的邀請,是接受,還是拒絕。接受後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天天動聽,拒絕後又會不會被BAT所打壓,他們可能開啟相同的業務,或是收購或是扶持自己的競爭對手,事實上,這二者你都無法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