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為老牌家電製造商,海爾的市場份額為什麼比不過美的和格力?

2021-01-04 聚富財經

中國的家電行業一直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狀態,在人口基數如此大的市場,產生了許多知名品牌,其中不乏已經涉足海外的家電品牌,也有許多在國內混得風聲四起的品牌,而人們最熟知的不外乎海爾、格力、美的這三個家用電器品牌,在國內的白色家電市場中這三家一直是領軍企業,而這三家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口的紅利,更離不開中國以市場為導向的格局。

海爾成立於1984年,作為傳統家電品牌的老大哥,在以前可謂是紅極一時,其生產的家電也囊括多個產品,包括暖通空調、冰箱、以及廚電、洗衣機、小家電等一系列面向白色家電市場的產品,但是曾經的輝煌並不能代表未來的輝煌,在中國的發展中,網際網路的發展給這些傳統家電品牌不小的挑戰。

海爾在發展歷史上共經歷過5次轉型,而第5次轉型就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被迫轉型的,自2012年開始,海爾在線下渠道的壓力日漸加大,海爾集團不得不進行網絡化戰略轉型,而此次的轉型也正好趕上了網際網路的大發展時期。

這次的轉型不僅讓海爾跟隨網際網路一同發展,還改變了其機制的動機和管理的架構,相較于格力和美的事業部制垂直管理方式,海爾的矩陣式管理方式有著先天的不足,尤其是在渠道的執行力上面更是稍遜一籌。

而海爾的這種管理方式也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壞處,好處就是能按功能搭建管理架構,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資源更好的被分配利用,但是環節過多,過於在乎程序,而對於市場的反應不能做到快速的應對,上級對於下級的資源抓的太緊,導致權力集中在少部分人手裡,不能做到權力適當的下放。

從2018年第三財年的營收看,海爾的情況也是不容樂觀的,海爾的身價1381.39億元,雖說可以和格力旗鼓相當,但是其利潤率相當低,其扣非淨利潤前三季數值為55.22億元,和格力美的相比的確相差甚多。

美的集團在國內的家電市場一直是龍頭老大的存在,不僅在空調、冰箱等大型家電有著不錯的份額,還在各種小家電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68年成立的美的,迄今為止在全球已有超3億的用戶,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美的集團長期以來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根據2019年發布的美的2018年財報來看,前三個季度美的營業收入總額就達到了2057億元人民幣,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已經高達631億元人民幣,截止到2018年6月份,美的的銷售總額為1437.36億元人民幣,在廚房家電類遠遠超過同類品牌。再加上為了在電商線上零售業佔據有利地位,美的和蘇寧集團達成了友好合作,通過蘇寧的「雲零售」將商品銷售到三四線城市,在整體環境下滑的情況下,佔據市場尚未飽和的村鎮地段。

而作為國內老牌家電製造商,美的可是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品牌,在剛過去的2018年,美的集團的表現非常好,美的在前三個季度的營收總額達到了2057億元人民幣,而在第三季度的營收就已經有631億元人民幣, 2018年6月份,美的的總銷售額為1437.36億元人民幣。

而最新的調查顯示,美的在中國家電市場的份額為28.2%,在中國穩居家電市場第一位,緊追其後是格力25.1%的市場份額。作為一家已經半個多世紀的品牌,不得不說,美的的確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

格力在中國的發展時間也不短,在空調上可謂是老大的存在,格力空調連續幾年在市場上都是行業第一,這與它肯花資金投入研發是離不開的,格力每年花在研發上的資金平均達到40億元,而三年總研發額達到120億元,手上的專利數是美的和海爾所不能比的,不過,也有人認為格力的產品過於單一,對於空調太偏心了,在別的產品上並沒有投資多少錢,不過,格力這樣先用錢開發一個單一的爆款產品,而後繼續開發別的產品,這樣的模式還是比較良性的。

總而言之,海爾、美的與格力,這三家都屬於中國老牌的家電企業,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在市場上不僅要跟國內品牌競爭,後面可能還要跟國外的一線品牌競爭,而在國內,海爾的份額在這三家中是最少的,雖然很早就布局海外了,但是對於中國這片市場,海外的經驗並不一定適合中國,海爾應該還要在產品的優化和管理的優化上做好調整的準備。

相關焦點

  • 中國老牌白電巨頭:它在美的、海爾、格力的背後,一年賣出375億
    眾所周知,在中國白色家電行業,海爾、美的、格力這三大巨頭已經連續多年霸佔著行業前三的位置,尤其是在空調、冰箱、洗衣機這三個大品類中,行業的前三位也基本上是這三個品牌。而從營收規模來看,海爾、美的、格力三巨頭也是遠遠超過其他企業,根據這三巨頭公布的業績數據來看:在2019年度,美的集團營收2794億元,格力電器實現營收2005億元,海爾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海爾智家」則實現營收2008億。三巨頭的營收可以說都已經突破了2000億元,這就算對於龐大的中國白色家電市場來說,也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 家電市場的旺季必須靠拼搶,美的海爾海信格力九陽率先破局
    不過,進入3月以來,面對家電市場傳統旺季大幕的開啟,海爾京東美的天貓格力蘇寧等廠商們也進入搶市期,展示出積極姿態:空調市場最為活躍,既有美的「萬人宅家搶美的」的直播秒殺一系列活動,又有格力主推一級變頻的再次降價搶市;海信家電集團則開始交由80後段躍斌掌舵,釋放出全力進擊的信號;海爾發布7星級健康洗浴行業系列標準,仍是沿著智慧家庭場景跑道持續向前;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則雙雙發債融資,引發兩者收購飛利浦小家電業務的諸多猜想
  • 美的、格力、海爾,家電三巨頭財報分析,誰更有投資價值?
    全年家電行業國內市場零售規模為8032億元,同比下降 2.2%;其中空調市場零售額為1912億元,同比下降3.4%。空調全行業都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國內市場家電行業整體增速繼續下滑,白電整體一季度零售額降幅在45%左右。
  • 雙11蘇寧成家電晴雨表,美的海爾強勢格力短板明顯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艾瑞、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公開發布的數據顯示,蘇寧易購在家電行業的市場份額持續走高,自2017年以來累計增加4.9%。數據顯示,從整體行業看,2017年-2020年市場份額Top 5,均為實力不容小覷的家電零售平臺,而蘇寧易購則長期佔據Top1的位置,是家電行業絕對的霸主。其次,作為國內最早踐行O2O模式的蘇寧易購,線上線下優勢非常明顯。
  • 看完年報:美的、格力是真正家電企業海爾智家已轉型物聯網時代新秀
    五一小長假前,美的集團、海爾智家財報相繼發布,加上之前的格力電器,三大家電巨頭2019年財報已盡數出爐,相互間的對比分析自然是一道繞不開的大菜。單從經營數據來看,三家仍然是家電界的絕對大佬,與往年相似,三家在營收、淨利、市場份額等數據與往年大體類似,各有各的主場。不過,穿過數據,三大家電巨頭開始出現了與以往不一樣的變化。
  • 家電巨頭上半年:美的格力互撕,海爾默默掉隊?
    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都在今天發布了2020年半年度報告,10天前,存在感較弱的另一個家電巨頭海爾也發布了上半年財報。至此,「白電三巨頭」又一次集結。今年上半年,海爾智家實現營收957.28億元,同比下降4.29%;淨利27.8億元,同比下降45.02%。不過,即使把海爾家電和海爾智家賺的錢加起來,也還是不及兩個友商。不過,月初,海爾公布了相應的調整政策,港股的海爾電器私有化退市,整合主要家電業務給海爾智家,海爾智家準備港股IPO。
  • 敗退的日本家電巨頭,隱藏中國42年,超越格力美的,捲走近5000億
    談到家電行業,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格力、美的、海爾等國享譽國內的知名品牌,近年來,我國的家電行業發展迅速,這些國內知名品牌不僅深入國人的心中,而且在國外同行業中也具有不凡的影響力。
  • 直擊家電2020:亮劍線上,破浪出海|美的|海爾|家用電器|格力|小家電...
    財報統計,上半年美的全網銷售規模達430億元,同比增幅超30%。海爾雖未公示全網銷額數據,但上半年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長超40%,海外電商渠道銷額亦同比提升32%。格力亦然,按照全年預估1800億營收來算,今年董小姐和她的直播(450億)已為格力帶來了25%的營收。但事有例外,根據奧維雲網數據,前11月空調線上銷額下滑了5.8%。
  • 家電行業要「變天」?格力跌出了前3,最大黑馬產生,不是海爾!
    ;除此以外,董明珠和小米公司雷軍的「賭約」也同樣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所以這就讓董明珠和她的格力在家用電器市場上格外的引人注目! 不過,隨著美的、海爾等家用電器品牌的不斷崛起,格力在整個家用電器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也開始不斷的下滑,甚至在格力最核心的空調市場上也開始被美的、海爾和奧克斯所瓜分市場份額,隨著整個家用電器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 業績不如美的、格力?海爾家電業務資本市場完成大整合
    (二象財經 媛噇)海爾格力美的被稱為家電三巨頭,雖然海爾的整體能力很強大,但在資本市場長期被美的格力壓制,利潤營收數據也略遜一籌。比如,2019年海爾智家2007億元的營收,實現82.06億的淨利潤,5.19%的淨利率與同行相比,還有差距。這個同行,當然指的是美的和格力。
  • 美的,格力,海爾到底誰才是排名第一的家電巨頭?看完你就知道了
    美的,格力,海爾到底誰才是排名第一的家電巨頭?看完你就知道了說起我國的家電產業我們的腦海之中肯定是會閃過美的,格力,海爾這三個品牌的名字的,因為這三家家電生產廠家可以說基本上是佔據了我國的家電市場,現在的我們家中的電器也大多數都是這三家公司的產品或者是子公司的產品,因此很多人覺得這三家公司其實是差不多的存在,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三家公司真的是差不多規模的公司嗎?
  • 格力、海爾、美的,到底哪家更好!
    最近家電行業競爭慢慢清晰,美的、海爾、格力掠奪了中國家電市場的大半壁江山。格力空調家喻戶曉,美的小家電名聲大起,海爾當紅多年從未衰敗。但是這三家公司到底哪家更好呢?從銷量、售後、用戶忠誠度以及市場份額來說海爾一定穩居老大。
  • 日本百年家電品牌,年營收5264億,力壓美的、格力、海爾
    買家電大家首選哪個品牌?美的、海爾還是格力? 經過多年發展,去年我國家電市場銷售規模超8000億元。龐大的市場下,主要有美的、格力、海爾等頭部品牌。 也就是說,現在大眾買家電產品,大概率會選擇這些本土品牌。
  • 海爾被美的、格力甩在身後,其「新空調」卻贏了
    在我國的家電市場中,很多家電品牌在常年的發展中逐漸崛起,而現在引領我國家電市場的兩大巨頭分別是美的和格力。這兩大品牌佔據了國內家電市場很大一部分份額,兩者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其實除了這兩個廣為人知的巨頭家電品牌,還有一個品牌同樣也家喻戶曉,那就是海爾。要追溯我國家電品牌的歷史的話,海爾應該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批了,中國很大一部分家庭買的第一個大電器都是海爾的產品,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等,所以以前海爾是中國家電市場的霸主無疑。
  • 白色家電巨頭扎堆 美的 海爾轉型高端 格力電器布局多元
    家電產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消費日報財經頻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家電企業都在往高端化方向轉型,總體看轉型效果較好的是海爾,比如,海爾旗下的卡薩帝品牌已經成長為不少人心目中的具有國際範的高端品牌。美的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推出了COLMO,不過由於推出時間短,效果有待進一步體現。向高端化轉型,既是中國家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實施全球化進程的必然要求。
  • 三大家電巨頭誰最厲害?美的領先格力1500億,最厲害的卻是海爾?
    在家電行業,我國共計有三家企業入圍,都是常客。依次排名為:美的集團(307位)、海爾智家(435位),以及格力電器(436位)。雖然董小姐算是三家企業中,最高調的「掌權者」。但是就排名而言,格力電器的表現,並不如前兩位。無論是美的還是海爾,在今年的榜單中都實現了進步,只有格力「背道而馳」,反而倒退了22位。而三者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呢?
  • 美的、格力和海爾,三家白電巨頭,到底誰更強一些?
    美的領先,差距拉大在2018年的財報中,美的的營收達到了2618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8.2%,其中淨利潤也上漲17%,達到了202億元;格力的年報顯示,其在2018年的營收達到了1981億元,同比大漲33.6%,淨利潤上漲17%左右,達到了262億元人民幣;海爾的全年營收為1833億元,增長幅度為12%,淨利潤達到了74億元,相比2017年上漲7.7%。
  • 空調用格力,冰箱用海爾,洗衣機用美的?
    跟緊時代進步的海爾家電,一直以來都是國產家電的代表,雖然是老牌家電巨頭,但是卻連續17年拿下中國品牌價值的第一名。無論是在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冰箱等等領域,海爾電器都是其他競爭對手無法忽視的,今年來在全球白色家電市場大變革的背景下,海爾也重來沒有因為「高傲」,而掉隊。例如,在空調的日常清潔方面。
  • 美的/海爾/格力三大家電巨頭如何看待國內外未來趨勢?
    近期,中國家電行業巨頭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格力電器陸續公布2019年業績及2020年一季報。從三家公司的營收、淨利潤來看,美的集團、海爾智家一季度比格力電器稍微領先一點。但由於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家電市場整體壓力相對較大,三大家電公司的營收、淨利潤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 中國真正的家電之王,市值突破5160億,力壓格力、海爾排名第一
    雖然我國的家電行業起步較晚,但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如今已經成功崛起,尤其是海爾、格力和美的,不僅在國內市場形成三足鼎立,還上榜財富《500強》,年營收均超2000億。同樣,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同樣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