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生鮮」「冷鏈」成為高頻詞,受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氣溫走低有利於新冠病毒存活的疊加效應,近期,國內多地從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如何強化源頭管控,切實築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固防線,讓冷鏈食品安全「越冬」,考驗著政府部門和民眾的智慧。
一天兩地通報
冷凍食品外包裝檢測陽性!
12月17日,國內兩地通報,冷凍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陽性。
重慶大渡口區
12月16日晚上,重慶大渡口區在常態化排查中發現,重慶萬噸冷凍品交易市場一批次巴西進口冷凍牛肉個別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江蘇無錫
12月16日,無錫市梁溪區聚盛食品商行(梁溪區通沙路88號無錫天鵬食品城內A75、76)一批庫存緬甸進口「凍帶魚」(生產批號20202)在常規檢測中發現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市、區相關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對涉事單位開展全面調查。
智慧監管
讓冷鏈食品不「掉鏈」
市場監管總局:三級網絡協同精準管控
目前,全國正在構建國家、省級、企業三級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
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建成並上線運行後,首批接入平臺試運行的9個省(市),冷鏈食品首站進口量佔全國90%以上。
今年6月,浙江在全國率先上線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浙冷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廣東等逾十個省市實施冷鏈食品追溯。今後重視冷鏈全流通環節溯源和防控的企業也將獲得持續的發展,企業價值逐步凸顯。
浙江:「浙冷鏈」和監管倉提供雙保險
在浙江,「浙冷鏈」和監管倉就像安全鎖,為浙江冷鏈食品安全提供雙保險。從具體運轉流程看,進口商或貨主需至少提前2天在「浙冷鏈」上預約申報入倉。經「浙冷鏈」系統統一調度後,按照預約確認時間,提前安排進口冷鏈食品提櫃離港、貨櫃運輸等工作。入貨倉卸貨並完成採樣檢測後,消毒人員對進口冷鏈食品內外包裝及貨櫃內壁等進行預防性全面消毒。完成上述步驟,獲取「三證一碼」後,方可出倉。
杭州:進口冷鏈食品「批批檢」
在杭州,相關冷凍食品交易市場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進入市場的進口冷鏈食品開展「批批檢」。在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等過程中,冷鏈食品溯源碼將隨進口冷鏈食品一同流轉,成為直達銷售終端的專屬二維碼。
消費者只需用支付寶掃一掃就會看到產品名稱、發貨人(國外生產企業)、收貨人(國內進口企業)、檢驗檢疫證明編號、輸出國家或地區以及產品流向信息等內容。這是我省在全國率先推出的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溯源碼。
截至16日9時,餘杭區和蕭山區兩個冷凍品批發市場,已採樣檢測食品及外包裝、環境、從業人員樣本15738個,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消費者:知道這些,冷鏈食品可以放心吃
其實,消費者也不必談冷鏈色變,做到去正規市場選購冷鏈食品,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品,購物完後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的水充分洗手;家庭在清洗冷凍食品時注意保持清潔,注意生熟分開,烹飪時徹底加熱食物;定期清理和消毒冰箱等,完全可以安心食用冷鏈食品。
提醒: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12月16日下午舉行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在流調中發現有些公共場所服務人員未佩戴或未正確佩戴口罩,在此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朋友,應隨身攜帶口罩,在遇到自己無法確定風險的情況下,及時佩戴口罩。
從事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等高風險暴露人員應該正確佩戴口罩;
前往醫院就診人員、陪護探視人員、有發熱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接觸其他人員以及外出時必須佩戴口罩;
在與他人1米內近距離接觸、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電梯以及去往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封閉擁擠場所應佩戴口罩;
年老及體弱者、有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時,建議佩戴口罩。
另外,龐星火也提示境外回國人員,回國時要認真了解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核酸、抗體檢測要求,按照相關規定做好檢測,儘量選擇直航,避免轉機帶來的感染風險,旅途中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
入境時要主動、如實進行健康申報,配合海關檢疫部門進行健康檢疫,按規定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認真遵守隔離要求。在醫學觀察期間出現任何身體異常,均要及時報告,按要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減少傳染病傳播風險。
來源:浙江老年報、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無錫發布、重慶大渡口區人民政府官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朱樂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